-
24
-
7《能断金刚经》,无相更无续。这是一切佛法的核心,慈悲有二种断义,慈能断苦,悲能断苦解脱。身心无此二种,即处圆通核心。
-
2
-
21
-
10明心,就是明白人的心境是啥样子。 有有想法的时候,也有没有想法的时候。 留意下自己没有想法的时候,那是个很空很空的心境。 想法很多,但都会消失。 别光注意自己那些想法了,感觉下想法消失后的这个无念的状态。 见性,就是见到自己身上不动不摇的那一面。 这一面是什么呢?它有个名字叫“禅”,正是自己的觉察力,也就是觉知。 人会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这些都是动。 人的觉知呢,它不动
-
12
-
15321无念就是菩提,你能做到无念就是菩提了,不必再修行了,再修也就多余了。你就是天生菩萨了呀。这句话没有错,一点不含糊,你无念就是佛了。但是,往往重要的在后面的但是,我们做不到无念,连什么是无念都不理解。却在盲目地修行无念。11黄念祖《访美杂谈》节录 再有就是,一些人供佛之外还供黄大仙。咱们听了也觉得很奇怪!这黄大仙在稥港大大的有名,所以凡是拍电影的人,我们知道都是些很时髦的人,本不应该谜卝信的是不?但是所有的稥港电影明星,在要上镜头之前,他必定地没有一个例外地到黄大仙那去磕头。这个黄大仙就从稥港传到苔弯的,再从苔弯带到美国。所以有些人供佛之外还供黄大仙。第一个问题是噵敎跟佛教分不清。第二个问题就是佛教跟仙道分不清。10问曰:“如何是曹源一滴水?”师曰:“曹源一滴水。”511观于疾行诸饿鬼等。以何业故。贪嫉覆心。或为沙门。破所受戒。而被法服。自游聚落。谄诳求财。言为病者随病供给。竟不施与。便自食之。为乞求故。严饰衣服。遍诸城邑。广求所须。不施病者。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阿毗遮罗饿鬼之中(阿毗遮罗魏义言疾行)。受鬼身已。于不净处。啖食不净。常患饥渴。自烧其身。若有众生。行不净者。如是饿鬼则多恼之。自现其身。为作怖畏。而求人便。或示恶梦。令其恐怖。游行冢间。乐近死13一日临济师随黄檗外出劳动,黄檗回头见师空手,乃问:“在何处?”师曰:“有一人拿将去也。”檗曰:“近前来公汝商量个事。”师便近前,檗竖起曰:“只这个天下人拈缀不起。”师就手絷得,竖起曰:“为什么却在某甲手里?”(五灯会元)356被狐仙缠身附体,被鬼灵 神灵 佛灵缠身附体,有办法吗? . 佛教讲:有缘才聚,缘尽则散。 你与狐仙、鬼灵神灵佛灵的纠缠,就是缘。 当恶缘耗尽后,想留也留不住。 // 回复:知止师兄,我也知道有缘才聚,缘尽则散。可是啥时候是缘散的时候? . 缘_就像水缸里的水,耗完则尽。 脖子上挂一枚铜钱,想跟鬼灵对话时 就把铜钱含进口中。做好防御就行。你不再人鬼👻互动(对话) 不还手 不还击。 讲白话点:不再往缸中.添加新的水。静待这恶缘耗尽0158佛教界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佛弟子常劝别人不要执着,而他们自己却是一个特别执着的人。 如当你向他们说佛教里有很多伪经,要特别小心,千万别维护造假的东西,别犯了妄言大戒(说假话等),因为维护造假是极大的恶业,其报应会很恐怖的,可他们仍会非常执着的不肯去查考佛经的真伪和佛教的演变历史真相。 大多数佛弟子在没有学佛之前还没有那么执着,学佛之后反而变得特别执着了。难怪佛教著名居士南怀瑾先生说,许多人不学佛00谁会侮辱一个带枪的男人呢 别人怎样对你 因你表现而起嘛316但凡懂语言学的都知道,婆罗门的专用语言是梵文,原始佛法的专用语言是巴利文。因为梵文是外道贵族的语言,贫民根本听不懂,佛为了普被众生,禁止比丘说梵文。佛更禁止比丘效仿婆罗门持咒,在戒律中,佛说“持咒是邪行”。所以楞严经是伪经!6在楞严经中,说所有佛都是靠楞严咒成佛的。 可是如果看过楞严咒的翻译,里面有密宗的种种“大德”,比如大黑天,度母。这就很奇怪了,佛会祈求大黑天,从而成佛吗?9谛深这人早期在国内传琺,后面因为某些原因被赶出去了,可见一斑,(按:国内根本没妙湛寺。他说癌症去世的人都在地狱;他说欧盟只要给盖庙,谛深声称一下子就能让欧盟传染病都没了;他说只要苔弯人给他建座庙,他可以保苔弯50年没有地卝振……)11各种佛经道经,甚至儒经也可以讨论110分享贴子4094317今此魔徒,妄充得道者,乃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大妄语人。此大妄语之罪,甚于五逆十恶百千万倍。其师其徒,当永堕阿鼻地狱,经佛刹微尘数劫,常受极苦,末由出离。何苦为一时之虚名浮利,膺长劫之惨罚酷邢。名利惑人,一至于此。(增广文钞卷一·与泰顺林枝芬居士书二)192也喜欢科学家 因为他们既有梦想 又活的简单 科学家的快乐 是发现美好的快乐 是纯粹的快乐70不说佛陀菩萨。就说普通人。 从心理到行为。8前几天发的贴子,“在何处”有人把说成是锄头,反复说明是锄头。说是锄头握在手中。真得也是无语。62611212何谓当下?当下者。 六根如如,无举止起落动静离合恬变通塞生灭发心。 六识如如,无色声香味触法久住。 六尘如如,无缘居六尘生灭流转识心。 于时、空不追究,无探明无不探明,不住未来过去及现在,不处一室而受室拘。 于人、法皆空。非无非有。 一切应现,随现当下。412是如当下人之体态外貌是人,亦或畜牲形有人慧,与人作共同之事叫人?99126应以何为准? 这个问题其实佛做过回答,不过我想先看看本吧人的回答。12绝大多数人以为入轮回后,依然入有佛教的轮回相续中,这是极其错误的,在心地上不珍惜,就已经排除了入佛教的可能性。空性的本义,即佛教只存在于珍惜它的相续缘法中,第二次遭遇的机会就如同海龟一百年浮头一次入游泳圈一样极度渺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