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上座部佛教吧
关注: 199 贴子: 782

佛陀的根本教法是烦恼及苦的止息之法

  • 目录:
  • 佛教
全部
  • 6
    央掘摩罗!到舍卫城去,对那妇人说:‘姊妹!从我生在圣者家族以来,从未蓄意杀生,以此真实语,愿你母子平安。
    顿行 2-25
  • 0
    “法雨道场”原名“嘉义新雨道场”,最初在美国1987年(民国76年)2月成立,“新雨”成立後,翌年由张慈田居士(後来出家为明法比丘BhikkhuMetta)回台弘扬,“新雨”曾组织过台湾各地方学员,曾出版“新雨月刊”(1987.2—1994.1)。  “新雨道场”在众多大德与善友的支持与祝福下,很快地在嘉义县中埔乡找到约7分地(2,000坪)的园林(弥陀园),於民国91年6月底迁入,并改名为“法雨道场”,开始组织运作,同年9月完成寺庙登记。一路走过来,参与下台湾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1
    为什么有金鸭寺,金鸭塔呢? 传说这里原来是一片沼泽,四周水草丛生,芦苇繁茂,没有人烟。有一天,飞来一对金鸭,金鸭塔在这里栖歇安家,繁衍后代,给这里带来了吉祥,瑞丽傣家才逐渐搬迁到这里建寨。后建此塔和寺,参拜佛祖,并纪念金鸭。
  • 0
    仰光多佛教遺跡及古代宏偉建築。此為大金塔中之一卧佛。雕刻精美。工作偉大。為古代美術之結晶品。遊人到此,多流連不忍去。
  • 0
    曼飞龙佛塔位于云南省景洪县大勐龙一个叫作曼飞龙寨子的后面的山顶上,距自治州首府仅仅70公里,距大勐龙3公里,是西双版纳著名的佛塔群。由于曼飞龙佛塔群像春笋一样拔地而起,因而又被称作“笋塔”,而有的人因其洁白,则美其名约“白塔”。   关于曼飞龙佛塔还具有神奇美丽的传说:佛塔正南向龛下的原生岩石上,有一人裸足印,被传为释迦牟尼脚迹。当地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来到大勐龙那一年,孔雀飞满了坝子,当时正在筹建这组群
  • 0
    打洛大佛寺始建年代不详,1939年重修,1962年当地群众组织第二次重修。属南传佛教寺庙。有佛殿、僧堂等建筑。寺内有树龄两百年以上的菩提树、柚木。   大佛寺现任住持都坎拉,云南人,1962年出家,兼任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大代表,勐海县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景洛 邮编:666212
  • 0
     总佛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景洪镇的曼听公园附近,是西双版纳佛教信徒拜佛的中心。佛寺所在地为一矩形大院,院门开于北边西端。目前的总佛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佛殿“维罕”、佛学院教学楼、在建的“波苏”(直译为莲花极顶亭)、僧房“哄暖”几个部分组成。现今的大门一侧,有一摆着大鼓的平房,房内墙上绘有称为“搭萨西雜”的佛本生经图画,供有数尊佛像。其中一尊佛像,从肩背部伸出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0
    曼待佛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嘎栋乡曼景带村,最后一次修整是一九九七年。现任监院都罕童,云南省景洪市人,一九八三年出家。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嘎栋乡曼景带村 邮编:666700
  • 0
     曼听佛塔寺位于云南省景洪市勐罕镇曼悦村。公元538年,由当地土司昆贯康罕与岩温组织修建。1982年由当地群众募资重修。现在佛堂、僧堂、佛台、受戒堂等建筑。寺内有舍利一粒,贝叶经数贡,另有贝叶棕一株。   曼听佛塔寺现任住持是都罕听,云南省景洪市人,1982年出家,师从阿达相朵,毕业于泰国佛学院,兼任全国青联委员,云南省佛教协会理事,州政协委员,景洪市政协副主席,市佛教协会会长。
  • 12
      比丘们!当我像这样深虑时,心倾向不活动,不教导法。比丘们!那时,梵王娑婆主以心思量我心中的深思后,这么想:『先生!世界[要]灭亡了,先生!世界[要]消失了,确实是因为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的心倾向不活动,不教导法。    没有我的老师,与我等同者未被发现,    在包括天的世界中,没有与我对等者。    因为我是世间中的阿罗汉,我是无上大师,    我是单独的遍正觉者,我是已平静者、已涅盘者。 ——南传经
  • 6
    1.巴利语三藏及义注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rWNBg 密码: adfi 2.巴利经典选译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geG8Ux9 密码: 55gi 3.汉译南传大藏经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vrAxbr 密码: 9jt3 4.上座部基础知识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Y7dxiG 密码: 444y 5.戒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pKNKlaN 密码: wdb8 6.课诵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FzsoVZ 密码: fmie 7.尊者作品选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H4XzaI 密码: pgk6 8.禅修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o9V1PP 密码: jg3t 9.阿毗达摩知识 链接
  • 9
    编 号:89号 提案者:都罕听(西双版纳总佛寺) 承办单位:州民宗局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然后向其周边地区传播,从古印度传到西藏及藏区被称为藏传佛教;从古印度传到中国,再传到现在的朝鲜半岛、日本、越南被称为北传佛教或汉传佛教;从古印度传到西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中国西双版纳、德宏及傣族地区被称为南传佛教。因其属于部派佛教中的上座部,故习称上座部佛教。从教法传统言,它属于根本上座部一系,是佛教中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1
    第二 诵品 一   “友!彼正知者、正见者、应供者、正等觉者之世尊,正实开示五法。故……乃至……为诸天、人之利义、利益、安乐。    五法者何耶?    1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2  五取蕴: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也。    3  五欲功德:眼所识之色是可爱、可喜、可乐、可意而能令赍欲,又能令染着;耳所识之声……鼻所识之香……舌所识之味……身所识之触是可爱、可喜、可乐、可意
  • 4
    各位贤友,晚上好! 今天将和大家来谈一谈世间不可靠。 我们身处在这个世间,自然和这个世间发生很多的关系。我们生活在世间,只是一直在世间打滚,如果不通过禅修,那我们将会毫无止境地一直打滚下去。 心对世间会执取、会黏著。心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断地抓取。无论去到哪里它都会抓取,好的也抓取、不好的也抓取。因此,心去到哪里就执著到哪里,这称为爱(tahà)或者取著(upàdàna)。由于心的这种特点,它抓到什么、就把这个什么当作是我
  • 0
    天授五法,又称为调达五事,是提婆达多提出的五项戒律,但这五项戒律不被释迦牟尼所接受,造成僧团分裂。后世提婆达多派仍然遵守这五项戒律。 关于这五项戒律的内容,在经典上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五分律》卷25:1.不食盐,2.不食酥乳,3.不食鱼肉,4.乞食,5.春夏八月日露坐、冬四月日坐于草庵。 《四分律》卷4:1.尽形寿乞食,2.尽形寿著粪扫衣,3.尽形寿露坐,4.5.尽形寿不食酥、盐、鱼与肉。 《十诵律》卷4:1.尽形寿坐着纳衣,2.尽形寿
  • 0
    问:证悟道果的圣者不会再退为凡夫,这是正性决定的法则。得到授记的人不能放弃菩萨行,这也是正性决定的法则。但佛陀宣称一切行法无常,上述所说的法则是否符合无常的法则? 帕奥禅师答:在此你必须了解什么是法则,以及什么是常。依照业报的法则,恶业产生恶报,善业产生善报,这是恒常不变的法则。但这是否表示,善业与恶业是常的呢?请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善业是恒常的,那么请思考这点:现在你正在听闻佛陀所教导的阿毗达摩,
  • 5
    佛陀说有五种人,第一种人是智者,他们只需听到某处、某人患了病或逝世,就会受到激励而停止放逸,开始精进修行佛法。第二种也是智者,但他们必须见到有人患了病或已经逝世,才会受到激励而精进修行佛法。第三种人,则只有在见到自己的亲人、亲戚患了病或逝世,才会受到激励而精进修行佛法。第四种人属于中等根性,他们必须在自己遭受到剧烈痛苦时,才会受到激励而精进修行佛法。第五种人,被称为是愚人。他们无论是听闻或看见,或
  • 7
    核心提示:2016年2月18日,中国南传佛教史上最高规格的国际盛会——首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暨帕松列和帕祜巴升座庆典法会在西双版纳景洪市隆重召开。多国僧王、海内外上百位高僧,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海内外各界善信千余人共同见证了南传佛教的伟大盛事。会议召开前夜,凤凰佛教专访了云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西双版纳法住禅林僧团导师玛欣德尊者,以下为专访实录: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2
    法住禅林吉祥功德庄严大塔的奠基仪式,于今天上午十点开幕,包括都汉罕听大长老、玛欣德尊者在内的数十位法住禅林比库、西双版纳比库、沙马内勒,以及数千位傣族等上座部佛教居士,共同参加了这场佛教盛典。 小佛塔已经建好,离吉祥功德庄严大塔100多米远,吉祥功德庄严大塔的奠基仪式,在中央的埋在地上的三块大石牌处举行。
  • 5
    《十法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沙瓦提城揭德林给孤独园。于其处,世尊称呼比库们:“诸比库。”那些比库回答世尊:“尊者。”世尊如此说:“诸比库,此十种法为出家人应当经常地省察。 哪十种呢?一、出家人应当经常地省察:‘我已经舍离美好。 二、出家人应当经常地省察:‘我的生活依赖他人。’ 三、出家人应当经常地省察:‘我的行仪举止应与在家人不同。’
  • 3
     佛陀是世界上第一个最为活跃的传教领袖。他往返于各地达45年之久,向广大的信众,包括老百姓和知识分子讲解佛法。通过自己的言行利乐人类有情,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诸大弟子们继承了他的事业,弘化世间。他们身无分文,徒步边远地区,弘扬佛法,从不希求任何回报。   “精进求证。”这是佛陀的最后遗教。没有个人的努力,就不可能获得解脱和净化。因此,佛教谴责了祈求和祈祷,取而代之的则是导向自我约束,纯净和觉悟的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12
    文/善智比库 (Bhikkhu Sumedhā) 两个月前的今天我25周岁了,这不是一段太久的时光,与漫长久远的轮回比起来。缅甸的帕奥禅林有着数百位比库僧人,其
  • 2
    问:修习“慈心”,业处在哪里?要向很多人散播慈爱,如何缘念这么多目标? 玛欣德尊者答: 修行慈心的业处是有情,也就是众生。 在刚开始修习慈心的
  • 0
    禅修简要指南 1. 理解佛教的范围 对佛教了解甚少的朋友必须知道佛教不是包治百病的万金油。它不是生存于世的唯一的所需的工具。因而如果你是一名大学
    staty6 1-24
  • 1
    以戒律隔绝不善缘; 以慈心对治嗔心; 以死随念对治怠惰; 以不净修习对治欲贪; 保持觉知,了了分明, 安住呼吸,做正精进。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1
    结营问答一 圆满‘世间智’是否能成就‘出世间智’ 禅修者: 有句话说,圆满了世间智慧,就成就了出世间智慧!弟子对此说法有些困惑。 尊者: 对于这
    staty6 12-27
  • 3
    什么是“诸行”,什么是“寂灭”?——[url]http://佛陀[/url]所揭示的灭苦真理 Aniccā vata saṅkhārā, uppādavayadhammino; Uppajjitvā nirujjhanti, tesaṃ vūpasamo sukho.诸行确实乃无常,是生起与消散法,已生起的被止灭:这平息乃是安乐。 “诸行(saṅkhārā)”,是泛指一切被构造而成的事物。具体而言,则是指“众生自身的五蕴”,以及“众生存在的整个三界(欲、色、无色)”。 由于“诸行”是因条件构造而成的,所以,它们是“生起法(uppādadham
  • 1
    http://pan.baidu.com/s/1o6qPnQE 阿毗达磨藏的论典刺激了大量注释文的产生,它们藉由解释与例证,以充实由正典所建立的架构。 觉音论师的注释,其共
  • 8
    无法访问网址,请改变dns设置,使用谷歌的 8.8.8.8 再试,许多国外网站就能显示。 http://pan.baidu.com/s/1pJt1zlx 南传上座部佛教常用资料整理 http://www.nibbana.cn/趣向涅盘 http://bbs.sutta.org 上座部论坛(讨论学修中遇到的问题) http://www.theravada-chinese.org/ 上座部佛教网址 http://www.dhamma.org.cn 觉悟之路(提供大量上座部佛教资料下载) http://free.yes81.net/ng 葛印卡内观消息园 http://ng.81355.net/ 南禅寺内观报名网 http://ng.81355.net/logzgin.jsp 中国内观 http://www.fjland.net/Index.asp 福聚
  • 5
    第一次经典结集   佛入灭后的三个月 ,印度马嘎塔(Magadha,古译:摩揭陀) 的国王阿迦答沙都(Ajatashatru,古译:阿阇世)举办了结集。地点是在 Rajagaha 的Cave of the Seven Leaves (七叶窟)。领导僧侣为大阿拉汉 马哈咖沙巴尊者(Maha Kassapa,古译:大迦叶尊者),阿难达尊者(Ananda),和伍巴离尊者(Upali,古译:优波离尊者) 马哈咖沙巴尊者从僧团中选取了五百阿拉汉来重述佛陀所说过的话。由在佛陀身边最久的阿难达尊者重述经藏 (Sutta),和持戒第一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7
    有情的投生是在死亡后立即发生的,一期生命的最后一个心识—死亡心在心脏处灭后,结生心立刻在三界内的某一处生起,从旧有生命到新生命之间是没有所谓的连接体或中阴身,也没有一个灵魂或独立的神识从败坏的身躯离开,再经过一段过度期后再投胎到新的身躯去,所以上座部佛教并没有中阴身之说。无论一个有情是死后投生到哪一界,从最高的天界至最低的无间地狱,或是极善恶非极善恶的人,死亡心与结生心之间一概毫无一丝的心识刹那的
  • 5
    佛陀的慈光无偏遍覆,在藏地、云南、缅甸、尼泊尔、西方,都有这样一群身着红色、黄色僧装的小小僧侣,或者拖钵乞食,或者嬉戏玩耍。清澈的眼眸里,映射出一颗未泯的初心。
  • 0
    如果我们现在对比《经藏》方面,目前就有两大体系的《经藏》:在南传是五部《经藏》,叫做(nikàya);在北传就叫做《阿含经》(àgama)。其中《长
    津门20 4-19
  • 0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三皈依)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我皈依佛陀, Dhammam s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