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 2,494,114 贴子: 16,786,010

我们都爱智慧!

  • 目录:
  • 人文学科
  • 10
    网上各处看到的,今天先更一个吧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58
    我有个同学,他天天就在那里说中国哪里不好说国家哪里不好,我老是和他争辩,可总是辩不过他,正好今天他给我了几张他自己以为写的很不错的“文章”给我炫耀。在此,我拿出来让大家批判一下: 中国国民的劣根性 中国上下自夏朝已有5000年历史,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放在整个世界上也算得上独树一帜 但有趣了,似乎正是由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国人便自认清高,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称呼也夹带嘲讽,比如“美国佬”“韩棒子”“小日本”“印
    梦境延续 03:27
  • 134
    本人初中生,在“那种感觉”后写的,不喜可喷内容内容主要是我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见解
    .EGG. 03:23
  • 199
    1、幸福感是怎么来的?我有意留心一下自己“幸福”的时刻,发现幸福感跟“优越感”有关。如果我发现我的优势没有了,我也就没办法感觉幸福。反过来,当我从其他角度发现自己的另一种优势时,我又会幸福起来。所以,我可以肯定,所谓的幸福感,就是优越感。 比如,人在被夸奖的时候,感觉幸福。而不言而喻,你有高于别人的优点才会被夸奖。别人夸奖你的内容一般有:你长得很漂亮,你学习成绩很好,你很聪明,你唱歌很好听,等等。再
    孟庆水01 02:54
  • 18
    文理的区别不在逻辑推理之类,不止理科强调逻辑,文科一样强调逻辑,只不过理科的环境更加单一,可以省略很多影响因素,所以才觉得理科的逻辑更加清晰,但理科当中,即使是物理学也没有完全的决定论。 传统上说文史哲,这其中,哲学没有文理之分的,而且也不是科学,哲学研究的是开放系统,科学研究的是封闭系统或半封闭系统,哲学与科学完全是两回事。历史其实并不是基础学科,应该算作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文学呢,是娱乐,是对科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3
    吧友们认为人生中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
  • 3
    面对命运,心如果是平静的,那就没啥自由意志可言。 因为这命运,无论重演多少次,都不会改变。 抗争命运从控制出左右脚开始,若命运是让你先出左脚,那么你就先出右脚,如果一次选择依然被命运束缚住了,那就多来几次,出左脚可以避开出右脚的小坎坷,直到可以见路不走,就有了避开绝对的死胡同的机会,命运开始变得无常,命运若要继续给这种无常的你施加确定的结果,就得花更大的代价改变外部环境。 若人生可以刷新重来,被清空了
    amph_0105 02:52
  • 47
    我一直以来是一个唯心主义者,而现在也不能摆脱心物二元论。有没有人能够以没有错误的论据将唯心主义证伪?
  • 586
    金灿荣教授置凝亚里士多德是永乐大典,便被西哲学者们哀嚎一片,在哲学的012345中,东方传统始终处于第五维度。因五为心,为中,所以中国,而西方哲学还在什么水平呢?可以用0一二三四五去直观评价,不服的来!
  • 4
    鄙人认为想要实现天下大同还是要从改造人类开始 人类本质是自私的,这不利于社会,所以要“克己”以修身开始,把那些不太好的原始欲望压制下去(性 虚荣 以自我为中心之类的)就是要让“超我”远远大于“本我” ,将本性里的利己主义削弱,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所谓“富而后教” 在之后就是要具有博爱的品质,大部分美德都是因为有利于集体才被划分到这一类的 狩猎采集社会中,具有利他美德的群体存活率高出37%
    淳于乐乐 02:41
  • 3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3
    二元对立乃至多元对立首先表现为认识和和归纳形成的经验,经验必须被规则,由此引出的,非经验即被规律运行的经验世界的必需假设,其无法被消化,无法被规则,除了经验外,任何事物都属于非经验,解构主义做的是将对立打破,也就是说,它在根本上是虚无化经验主义的,我们于是看到,我们的知识中除了经验还剩下什么,剩下的就是抗拒解构的非经验。 在具体操作中,罗素悖论的发现让解构主义面临了危机,当解构行为的普遍发生成为了
  • 46
    lz的父亲是七零后,高中毕业。后来一直从事医药行业,原来家里条件就不错,当年甚至还喜欢鉴证,日常对于各种事物往往理性看待。但最近,他突然坚持要求把家里猫砂盆搬到别的地方去。间接导致家里的猫尿闭塞。治疗花了一定的费用,还浪费了很多时间。跟他讲了原因后却还是不听,说是猫砂盆放在那里冲了财运,但家里的经济状况明显没有什么变化。甚至刚刚又买了一套房产(从来没贷过款)但是跟他讲别的什么事,他又不谈什么迷信的了
    Tritium79 02:14
  • 6
    刚刚看见自己跑跑卡丁车的十几年前的起的名字,“遍法界尽虚空”,这号的名字可把我汗颜了,当初那几年怎么去念经拜佛,求佛菩萨了?这选择属于我,我不知道动机,到现在都不知道。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11
    你对他再好,他也觉得是天注定,应该的,不会真的感谢你的,所以这种人千万别深交。
  • 12
    我乃我校解构派六弟子,在五一之前的食堂辩论会之中被结构派所伤,我拜我校逍遥子为师,只恨吾师内卷未能助我 他们提出了这几个问题,我回答不出来 几个元素的相互联系体,那么解构是否能完善处理 解构超验元素时,作为解构的元素是否也被结构? 在稳定的绵延中与叙事单元中的小体积是否能被解构?就像是维根斯坦提出来的那个 自由意识的发问是否在回答时已经被结构,这是否又构成一种异化? 在结构单元体中的非理性单元中,那么由感
  • 6
    在人类文明历史上,欧洲美国各部落社会宗教社会不仅学了中国自然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也学了中国国家科学社会制度思想文化,都建成了国家社会。世界“姓名、年龄、家庭、国家”文明源于中国儒家思想文化文明。世界不能把伪历史没有科学语言文字没有科学史、没有自然科学、没有社会科学,人无姓名年龄家庭国家叫做“多元文化,文明多元化”。反人类文明历史文化,“国家消亡无法律无家无政府无国家、奴隶制奴役剥削压迫、封建主义资本
  • 1
    人是天生的理想主义者,只是被现实雕刻成不同的模样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出处,或者类似的情景
  • 58
    对你们来说新鲜感重要 还是陪伴自己多年的爱人重要呢
  • 0
    如果现在不是最好,那怎样才是最好
    Jejjejxkk 00:16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1675
    毕竟每个人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观念,各有各的选择。
    天树仔 01:02
  • 68
    康德的 简单浅读了一下康德,理性先验,感性都是一般的杂多的综合的。解读方面我也不讲了,我就讲感受。 康德的批判什么先验,什么理性很好。你很自然而然的就可以联想到批判,我也记得康德好像也给权贵写过信。感谢对方包容他的批判,感谢权贵的理性之类。 所以在我的视角看来,康德的学问,自然是批判,思辨为主,有这种学问,对科学,对各大学科的批判是自然而然的,不允许批判,不允许思辨自然是形而上学。 但是网上所谓的哲学
    托故改思 00:47
  • 43
    这些年,越来越难获得高质量的互联网体验了,人和人的交流越来越情绪化,片面化,也不再像从前互联网刚出现时那样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了。 越来越多的愚蠢言论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究竟是聪明人都躲了起来,还是蠢人学会了上网呢?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1
    美是人的最高追求 Beauty is humanity’s utmost pursuit 作者: 黄可清 1 国家预印本平台 https://zsyyb.cn/abs/202504.03349 摘要:人的第一本性是利己,而第二本性则是追求自由。道德保障了自由,艺术深化发展了自由。道德和艺术竟然是殊途同归,都是顺应人的本质给人自由。形式是主体给对象的规定,形式美是创作者将自己内心的抽象观念(概念)溶入到作品中产生的。康德认为,崇高感是对自身使命的崇敬,通过“偷换”将这种崇敬移到自然事物上。美感的发
  • 599
    在我很小的时候,大概五六岁吧,观看了纪录片,明白了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更渺小。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人死后会去哪里?这个害怕的种子就种下了。可能和我从小是留守儿童,留在老家和老人长大,很孤独有关,乡下老人只能管你吃喝,管不了别的。我从小也算稍微聪明一点的,然后想的就比较多。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就属于那种上不去下不来的,笨一点也许不会想这些问题,更聪明也许就能找到解决办法,现在这种就是最难受的。其实就算
    岁月不说 00:19
  • 4
    祖赏高官 名媒美妾 巨商撒钱 ----- 世俗荣耀
  • 8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南无阿弥陀佛!我当下困难无力面对走投无路了。被逼债迫在眉睫无力无奈更无助。而且这是帮我过的恩人债,现在人家被催收不得已问我要,可我目前身无分文朝不保夕流浪街头求借无门求生无路。自幼单亲家徒四壁六亲无靠众生无援四面楚歌回天乏术。这两年家里父亲病了住院几次手术三四次用了十多万大多都是借的。目前我真的走投无路了。无奈至此恳求诸位有缘师兄大德
    希望着 00:08
  • 56
    连皇上都叩拜的人。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107
    相信,对很多人来说,这套理论都是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 当然,草创之际,难免不足乃至谬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本贴约一个月左右更新完毕。
    边羊666 4-30
  • 10
    善恶、强弱、美丑、好坏,对错,是谁定义的?把它叫出来。我想谈谈。
  • 2
    近代德国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都流行过百家争鸣,其实现代人和人之间的争论比那时候多的多,而为何从中产生的名家变少了?
    清浊_清 4-30
  • 1
    立场、世界观认定对与错,是荒唐的,应用对与错这个词,同样荒唐 对与错,不是学术语言,学术语言是意识行为结果,在某某时间段对自然人生命体的哪个部位,形成正、负作用量的数值。
    清浊_清 4-30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8
  • 2
    按照可知论来讲,意识内容是可知的,它由客观在发展中反映,但意识或者是社会意识主要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发挥,客观内容必然大于主观意识内容。那么,有没有一种类似的意识内容(的副本)反映客观规律思想呢?答案是肯定。人的思维在于构造模式,这也不违背客观反映主观的哲学规律。具体地,Ai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的思维模式去进行主观意识的研究。而客观内容是巨大的所反映出主观意识内容是数量上递增的,这并不矛盾。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9

会员: 哲学大师

目录: 人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