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CMP 50HX矿卡的性能规格介于RTX 2080与RTX 2080 Ti之间,但由于硬件限制和缺乏官方驱动支持,实际游戏表现仅接近RTX 2080 Super水平。
核心规格与技术定位
NVIDIA CMP 50HX是基于图灵架构(TU102核心)的专用矿卡,主要参数包括:
3584个CUDA核心(RTX 2080 Ti为4352个)。12
10GB GDDR6显存(320-bit位宽,较RTX 2080 Ti减少1GB)。3
225W功耗设计,配备单涡轮风扇散热系统。2
其核心规模约为RTX 2080 Ti的82%,显存带宽为RTX 2080的93%。13
与主流显卡性能对比
理论规格对比:
CUDA核心数:介于RTX 2080(2944个)与RTX 2080 Super(3072个)之间。
显存配置:高于RTX 2080的8GB GDDR6,但带宽略低。13
实际测试表现:
改造后游戏性能仅达RTX 2080 Super水平的60-70%。1
受限于PCIe 4.0×4通道带宽(仅相当于SSD速度),无法充分发挥硬件潜力。12
游戏性能局限性
尽管硬件规格接近高端游戏卡,但存在三大硬伤:
接口缺失:原生取消显示输出接口,需复杂改装才能使用。2
驱动限制:仅支持旧版驱动魔改,无法启用最新图形特性。
稳定性风险:矿卡长期高负荷运行可能导致元件老化,故障率显著高于常规显卡。
——————————————————————————————————————
上述是百度对于50HX的介绍,下边是有人用2个V100来媲美5090的相关介绍,因为文字太多,只选了一部分。
——————————————————————————————————————
2025年,谁才是AI本地部署的性价比之王?RTX 4090和5090上万元的价格令人望而却步,即便是3090矿卡也需5500元左右。是否存在一款价格亲民、显存大且算力强劲的显卡?答案是肯定的——NVIDIA Tesla V100 SXM2。
年初16GB显存的V100售价1000元,如今已降至600元,远超Mai50成为性价比之王。其算力可与1500元左右的RTX 2080 Ti 22G相媲美。
唯一的门槛在于其接口设计:V100采用服务器专用的SXM2接口,而非常见的PCIe x16金手指。SXM2接口一侧为PCIe,另一侧为NVLink,支持多卡互联。通过200元左右的转接板和80元的散热器改装,仅需900元即可获得2080 Ti级别的性能。
单张V100显卡的显存为16GB,双卡配置可达32GB。目前消费级显卡中仅有RTX 5090具备32GB显存,但价格高达2万元起。相比之下,双V100方案仅需2000余元,使得22G显存的2080Ti瞬间失去性价比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单卡转接板无法满足双卡需求,必须使用专用双卡转接板。39com的SXM2双卡转接板设计精良,其安装孔位与标准主板兼容,尺寸介于ITX与MATX之间,可适配大多数机箱。该转接板配备两组8Pin CPU供电接口,完全满足双V100的供电需求。
数据传输方面采用4个Slim SAS接口,确保两张显卡均能获得完整的PCIe带宽,外接性能损耗可忽略不计。该转接板还集成NVLINK功能,通过反光可清晰观察到连接接口。
测试平台采用华擎B650M主板,因其仅有一个PCIe插槽,需在BIOS中启用通道拆分功能以支持双显卡。安装完成后,我们将对双V100系统进行性能测试。
https://www.asrock.com/manual.asp?Model=B650M-H/M.2%2B (二维码自动识别)
系统启动正常,未出现黑屏现象。
若要连接四根线,需配备两个X16插槽及两张双SFF-8654接口扩展卡。
通过NVIDIA SMI工具检测NVLINK状态,可见GPU0与GPU1的链接状态均显示相同带宽值,表明两片GPU已成功互联且NVLINK功能正常启用。
随后可执行文生图测试以验证性能。
这里使用Forge版本的WebUI,模型是NF4量化版本的flux1-dev-bnb-nf4-v2。
在参数相同的情况下,2080Ti的每次迭代耗时约为2.17秒,而V100的每次迭代耗时约为1.39秒。
V100的迭代速度比2080Ti快36%。
文生图对显存的占用相对保守。既然配备了32G大显存,更适合运行大语言模型。
我使用Olama分别部署千问3 32B和DeepSeek-R1 32B模型。运行前需先配置5个环境变量。完成设置后启动Olama即可实现多卡并行。
加载任意模型后,可在任务管理器中观察到模型被均匀分配到两张V100显卡上。
问题涉及编写一个用于转换图片格式的Python函数。
测试显示,千问3 32B模型在V100上的token生成速度为每秒20.34个,2080Ti则为13.43个;DeepSeek R1 32B模型在V100上的速度为每秒21.28个,2080Ti为18个。
基于这些数据,可以明确得出结论:双V100配置是目前最具性价比的AI本地部署方案。对于预算有限但有AI本地部署需求的用户,我强烈推荐此方案。
但需注意两个关键问题:
1. 并非所有驱动都适用,建议使用UP主分享的特斯拉专用驱动,而非英伟达官网的Data Center驱动;
2. V100的散热要求较高,常规6厘米散热器可能无法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