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魔教会有曲洋、黄钟公、绿竹翁这种爱好文艺的音乐发烧友呢?
这似乎与邪恶凶残的“魔教”的画风不符。
.
有人认为,曲洋既然是魔教长老,一定也是一个滥杀无辜的大魔头,否则不可能升到长老之位。
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是建立在既误解“魔教”、也误解“音乐”基础上的双重错觉。
曲洋作为魔教长老,是完全可以不杀人的。
因为,音乐其实是魔教的刚需!
.
这种看似悖论的现象是与另一个问题紧密相关的:为什么同样拥有《葵花宝典》的魔教没有出现华山派那种惨烈的气剑二宗分裂呢?
答案恰恰就在这些画风清奇的音乐发烧友身上!



.
华山派之所以会出现气剑二宗分裂,是因为气宗与剑宗的技术路线是绝对割裂、独立、互不关联、各自为战的。
气宗只练气功,不练剑术;
剑宗只练剑术,不练气功。
只要这两个技术路线一直是分灶吃饭,各自为战,气剑二宗的决裂就不可避免。
虽然从岳不群的长辈到岳灵珊都说过要“气剑并重,融汇贯通”,但是谁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
.
那么,魔教是如何做到把气剑二宗完美和谐的融为一体的呢?
——奥秘正在于这些看似与武功毫无关系的文艺范的音乐!



一、练气功需要用心、凝神,一走神、分心就会泄气。
——音乐恰恰可以养心、调神。
.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
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
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
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
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
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礼记·乐记》
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
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
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
土弊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世浊则礼烦而乐淫。
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
流辟、誂越、慆滥之音出,则滔荡之气、邪慢之心感矣;感则百奸众辟从此产矣。
故君子反道以修德,正德以出乐,和乐以成顺。乐和而民乡方矣。
——《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篇》
.
声乐之象:鼓大丽,钟统实,磬廉制,竽、笙、箫和,筦龠发猛,埙箎翁博,瑟易良,琴妇好,歌清尽,舞意天道兼。
鼓,其乐之君邪!故鼓似天,钟似地,磬似水,竽笙箫和、筦龠似星辰日月,鞉、柷、拊、鞷、椌、楬似万物。
曷以知舞之意?
曰:目不自见,耳不自闻也,然而治俯仰诎信进退迟速莫不廉制,尽筋骨之力以要钟鼓俯会之节而靡有悖逆者,众积意謘謘乎!
——荀子《乐论》
.
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
石声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
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
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
鼓鼙之声欢,欢以立功,动以进众。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
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枪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
——《乐经》
.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
夫人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
是故志微焦衰之音作,而民思忧;
啴缓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
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
廉直经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
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
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也。类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其深矣”。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气衰则生物不育,世乱则礼废而乐淫。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广则容奸,狭则思欲,感涤荡之气而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倡和有应,回邪曲直,各归其分;而万物之理,各以其类相动也。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然后发以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着万物之理。
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小大相成,终始相生。倡和清浊,迭相为经。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
——《史记·乐书》
.
二、练剑需要形成熟练的肌肉记忆,肌肉要有力而又灵活需要气血调和。
——音乐可以调节气血,融洽身心,使感官敏锐、肢体灵活。
.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
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
——《史记·乐书》
.
三、无论是练气还是练剑都需要一定的天赋和运气,但这是鬼斧神工、人力不及之处。
——音乐可以感通天地、燮理阴阳,乃至驱神驭鬼、呼风唤雨、返老还童、修 真 成 仙。
.
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於度量,本於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
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咸当。日月星辰,或疾或徐,日月不同,以尽其行。四时代兴,或暑或寒,或短或长,或柔或刚。
万物所出,造於太一,化於阴阳。萌芽始震,凝寒以形。形体有处,莫不有声。声出於和,和出於适。和适先王定乐,由此而生。
——《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篇》
.
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
.
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
天地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句萌达,羽翼奋,角觡生,蛰虫昭苏,羽者妪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则乐之道归焉耳。
——《礼记·乐记》
.
黄帝曰: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像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
正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练气是内功,但天地之气也是气。——人也是天地的一部分,人身之宗气本就来源于大自然的天气、地气、谷气。
练剑是外功,但手指头也是剑。——兵器本来就是人身的延伸,人发明剑就是为了弥补手臂不够长、拳头不够硬、爪牙不够锐利的缺憾。
太执着于练气或练剑,就会忽略外界的“天然之气”与自身的“天然之剑”,变成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
——引用原著——
令狐冲想要哈哈一笑,可是给他十指扼住了喉头,无论如何笑不出声。
忽听那老者道:“蠢才!手指便是剑。那招‘金玉满堂’,定要用剑才能使吗?”
令狐冲脑海中如电光一闪,右手五指疾刺,正是一招“金玉满堂”,中指和食指戳在田伯光胸口“膻中穴”上。田伯光闷哼一声,委顿在地,抓住令狐冲喉头的手指登时松了。
令狐冲没想到自己随手这么一戳,竟将这个名动江湖的“万里独行”田伯光轻轻易易地便点倒在地。
——引用完毕——

.
华山派气宗执着于气功,只练气、不练剑,是只重自身之气,忽视了外界的天地之气,于是华山派的气宗就变成了事倍功半的“慢郎中”,因为只能运用自身的气,无法运用天地自然之气。
华山派剑宗执着于剑术,只练剑、不练气,是只重外部工具,忽视了自身的拳脚爪牙筋骨的天然之剑,于是华山派的剑宗就变成了华而不实的杂技,最终走火入魔,把“人用剑”变成了“剑磨人”,为了练剑反而削弱了生来自带的“天然之剑”的机能,变成了本末倒置、人为物役。
.
魔教以乐器为桥、以音乐为枢,把内气与外气、内剑与外剑联系起来,内外兼修,使内功与外功相互转化、相互支持(而不是相互割裂、相互拆台),随时随地借助自然之力为己所用,气功与剑术相互纠缠、齐头并进。
因此,魔教人无论气功还是剑术都相当厉害,水平远远高于华山派的人。
.
一、魔教内功高手内力深厚,力大无穷,而且预热时间特别短,几乎是零秒起步、瞬间满格。
(具体案例:桃谷六仙、绿竹翁、向问天、任我行、童百熊)
.
对比魔教与华山派的内功效果:
岳不群的紫霞神功不但预热时间太长了,而且力度也不算大。
向问天能用内功徒手震死用重兵器的内功高手;
而岳不群用紫霞神功对付不戒和尚、黑衣人的战斗中均表现不佳。
.
二、魔教外功高手善用万物,不拘一格,举一反三,变幻无穷。
华山派从《葵花宝典》中学到的武功只会用于剑法;
而魔教人将《葵花宝典》的武功原理运用于各种 兵 器,并不局限于剑。
.
此外,音乐也是指挥 作 战 不可或缺的要素。
魔教与五岳剑派的重要区别是:
——五岳剑派是帮派;
——而魔教是 军 队,而且是正规化程度很高的 军 队。
从原著里双方具体行动的细节来看,魔教明显具有比五岳剑派更高的组织纪律性和战略战术思维。
(具体案例:左道五霸冈聚会、围攻少林寺;魔教喽啰雪地抓捕岳灵珊林平之;任我行的朝阳峰大会;任盈盈恒山送礼)
而乐器是 军 队 用来训练、通讯、指挥的重要交流工具。
.
三官不缪,五教不乱,九章著明,则危危而无害,穷穷而无难。故能致远以数,纵强以制。
三官:
一曰鼓枣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
二曰金枣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
三曰旗枣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
此之谓三官。
有三令,而兵法治也。
——《管子·兵法》
.
(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
教为鼓而辨其声用,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以鼖鼓鼓军事,以鼛鼓鼓役事,以晋鼓鼓金奏。
以金錞和鼓,以金镯节鼓,以金铙止鼓,以金铎通鼓。
凡祭祀百物之神,鼓兵舞帗舞者。
凡军旅,夜鼓鼜,军动则鼓其众。田役亦如之。
救日月,则诏王鼓。
大丧,则诏大仆鼓。
——《周礼·地官·司徒》
.
(大司马)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阵,如战之阵。
辨鼓铎镯铙之用,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镯。
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搜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围禁,火弊,献禽兽以祭社。
.
(中冬教大阅)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司马振铎,群吏作旗,车徒皆作。
鼓行鸣铎,车徒皆行,乃表乃止。
三鼓摝铎,群吏弊旗,车徒皆坐。
又三鼓,振铎作旗,车徒皆作鼓进,鸣镯,车骤徒趋,乃表乃止,坐作如初。
乃鼓,车驰徒走,乃表乃止。
鼓戒三阕,车三发,徒三刺。
乃鼓,退,鸣铙且却,乃表乃止,坐作如初。
——《周礼·大司马》
.
另外,不要忘了:日月神教是个“教”,是靠信仰维系的组织。
以信仰为凝聚力的组织,祭祀活动是刚需。
从《笑傲江湖》原著来看,每年的端阳节大宴应该就是日月神教最重要的祭祀仪式。

音乐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祭祀工具。
.
王将铸无射,问律于伶州鸠。
对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
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钟,百官轨仪,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
夫六,中之色也,故名之曰黄钟,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
由是第之:
二曰太蔟,所以金奏赞阳出滞也;
三曰姑洗,所以修洁百物,考神纳宾也;
四曰蕤宾,所以安靖神人,献酬交酢也;
五曰夷则,所以咏歌九则,平民无贰也;
六曰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
为之六间,以扬沉伏而黜散越也。
元间大吕,助宣物也;
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
三间仲吕,宣中气也;
四间林钟,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肃纯恪也;
五间南吕,赞阳秀也;
六间应钟,均利器用,俾应复也。
“律吕不易,无奸物也。
细钧有钟无镈,昭其大也。
大钧有镈无钟,甚大无镈,鸣其细也。
大昭小鸣,和之道也。
和平则久,久固则纯,纯明则终,终复则乐,所以成政也,故先王贵之。”
王曰:“七律者何?”
对曰:“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
量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
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则我皇妣大姜之侄、伯陵之后逄公之所凭神也。
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
月之所在,辰马农祥也,我太祖后稷之所经纬也。
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自鹑及驷七列也,南北之揆七同也。
凡人神以数合之,以声昭之,数合声和,然后可同也。放以七同其数而以律和其声,于是乎有七律。
“王以二月癸亥夜陈,未毕而雨。以夷则之上宫毕,当辰。
辰在戌上,故长夷则之上宫,名之曰羽,所以藩屏民则也。
王以黄钟之下宫,布戎于牧之野,故谓之厉,所以厉六师也。
以太蔟之下宫,布令于商,昭显文德,底纣之多罪,故谓之宣,所以宣三王之德也。
反及嬴内,以无射之上宫,布宪施舍于百姓,故谓之嬴乱,所以优柔容民也。”
——《国语·周语下·景王问钟律于伶州鸠》
.
可见,音乐是重要的练功工具、作 战 指 挥 工具、祭祀工具,所以说音乐是魔教的刚需。
这就是魔教会有一大堆音乐发烧友的原因。
这就是曲洋能够成为魔教长老但不 杀 人 的原因。
.
综上可见,曲洋作为卓越的音乐家:
一可以用音乐养心、调神、导气,帮助向问天研发吸功入地法,克服吸星大法的缺陷;
二可以用音乐建立严密高效的组织体系和指挥机制,帮向问天提高日月神教的战斗力;
三可以用音乐主持祭祀,凝聚人心,帮向问天维持日月神教的稳定和团结。
这些都对向问天要做的事具有极大的助力。
因此,曲洋必然会成为向问天必不可少的左膀右臂、至交好友、亲密 同 志。



这似乎与邪恶凶残的“魔教”的画风不符。
.
有人认为,曲洋既然是魔教长老,一定也是一个滥杀无辜的大魔头,否则不可能升到长老之位。
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是建立在既误解“魔教”、也误解“音乐”基础上的双重错觉。
曲洋作为魔教长老,是完全可以不杀人的。
因为,音乐其实是魔教的刚需!
.
这种看似悖论的现象是与另一个问题紧密相关的:为什么同样拥有《葵花宝典》的魔教没有出现华山派那种惨烈的气剑二宗分裂呢?
答案恰恰就在这些画风清奇的音乐发烧友身上!



.
华山派之所以会出现气剑二宗分裂,是因为气宗与剑宗的技术路线是绝对割裂、独立、互不关联、各自为战的。
气宗只练气功,不练剑术;
剑宗只练剑术,不练气功。
只要这两个技术路线一直是分灶吃饭,各自为战,气剑二宗的决裂就不可避免。
虽然从岳不群的长辈到岳灵珊都说过要“气剑并重,融汇贯通”,但是谁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
.
那么,魔教是如何做到把气剑二宗完美和谐的融为一体的呢?
——奥秘正在于这些看似与武功毫无关系的文艺范的音乐!



一、练气功需要用心、凝神,一走神、分心就会泄气。
——音乐恰恰可以养心、调神。
.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
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
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
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
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
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礼记·乐记》
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
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
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
土弊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世浊则礼烦而乐淫。
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
流辟、誂越、慆滥之音出,则滔荡之气、邪慢之心感矣;感则百奸众辟从此产矣。
故君子反道以修德,正德以出乐,和乐以成顺。乐和而民乡方矣。
——《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篇》
.
声乐之象:鼓大丽,钟统实,磬廉制,竽、笙、箫和,筦龠发猛,埙箎翁博,瑟易良,琴妇好,歌清尽,舞意天道兼。
鼓,其乐之君邪!故鼓似天,钟似地,磬似水,竽笙箫和、筦龠似星辰日月,鞉、柷、拊、鞷、椌、楬似万物。
曷以知舞之意?
曰:目不自见,耳不自闻也,然而治俯仰诎信进退迟速莫不廉制,尽筋骨之力以要钟鼓俯会之节而靡有悖逆者,众积意謘謘乎!
——荀子《乐论》
.
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
石声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
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
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
鼓鼙之声欢,欢以立功,动以进众。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
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枪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
——《乐经》
.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
夫人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
是故志微焦衰之音作,而民思忧;
啴缓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
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
廉直经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
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
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也。类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其深矣”。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气衰则生物不育,世乱则礼废而乐淫。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广则容奸,狭则思欲,感涤荡之气而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倡和有应,回邪曲直,各归其分;而万物之理,各以其类相动也。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然后发以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着万物之理。
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小大相成,终始相生。倡和清浊,迭相为经。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
——《史记·乐书》
.
二、练剑需要形成熟练的肌肉记忆,肌肉要有力而又灵活需要气血调和。
——音乐可以调节气血,融洽身心,使感官敏锐、肢体灵活。
.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
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
——《史记·乐书》
.
三、无论是练气还是练剑都需要一定的天赋和运气,但这是鬼斧神工、人力不及之处。
——音乐可以感通天地、燮理阴阳,乃至驱神驭鬼、呼风唤雨、返老还童、修 真 成 仙。
.
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於度量,本於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
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咸当。日月星辰,或疾或徐,日月不同,以尽其行。四时代兴,或暑或寒,或短或长,或柔或刚。
万物所出,造於太一,化於阴阳。萌芽始震,凝寒以形。形体有处,莫不有声。声出於和,和出於适。和适先王定乐,由此而生。
——《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篇》
.
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
.
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
天地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句萌达,羽翼奋,角觡生,蛰虫昭苏,羽者妪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则乐之道归焉耳。
——《礼记·乐记》
.
黄帝曰: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像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
正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练气是内功,但天地之气也是气。——人也是天地的一部分,人身之宗气本就来源于大自然的天气、地气、谷气。
练剑是外功,但手指头也是剑。——兵器本来就是人身的延伸,人发明剑就是为了弥补手臂不够长、拳头不够硬、爪牙不够锐利的缺憾。
太执着于练气或练剑,就会忽略外界的“天然之气”与自身的“天然之剑”,变成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
——引用原著——
令狐冲想要哈哈一笑,可是给他十指扼住了喉头,无论如何笑不出声。
忽听那老者道:“蠢才!手指便是剑。那招‘金玉满堂’,定要用剑才能使吗?”
令狐冲脑海中如电光一闪,右手五指疾刺,正是一招“金玉满堂”,中指和食指戳在田伯光胸口“膻中穴”上。田伯光闷哼一声,委顿在地,抓住令狐冲喉头的手指登时松了。
令狐冲没想到自己随手这么一戳,竟将这个名动江湖的“万里独行”田伯光轻轻易易地便点倒在地。
——引用完毕——

.
华山派气宗执着于气功,只练气、不练剑,是只重自身之气,忽视了外界的天地之气,于是华山派的气宗就变成了事倍功半的“慢郎中”,因为只能运用自身的气,无法运用天地自然之气。
华山派剑宗执着于剑术,只练剑、不练气,是只重外部工具,忽视了自身的拳脚爪牙筋骨的天然之剑,于是华山派的剑宗就变成了华而不实的杂技,最终走火入魔,把“人用剑”变成了“剑磨人”,为了练剑反而削弱了生来自带的“天然之剑”的机能,变成了本末倒置、人为物役。
.
魔教以乐器为桥、以音乐为枢,把内气与外气、内剑与外剑联系起来,内外兼修,使内功与外功相互转化、相互支持(而不是相互割裂、相互拆台),随时随地借助自然之力为己所用,气功与剑术相互纠缠、齐头并进。
因此,魔教人无论气功还是剑术都相当厉害,水平远远高于华山派的人。
.
一、魔教内功高手内力深厚,力大无穷,而且预热时间特别短,几乎是零秒起步、瞬间满格。
(具体案例:桃谷六仙、绿竹翁、向问天、任我行、童百熊)
.
对比魔教与华山派的内功效果:
岳不群的紫霞神功不但预热时间太长了,而且力度也不算大。
向问天能用内功徒手震死用重兵器的内功高手;
而岳不群用紫霞神功对付不戒和尚、黑衣人的战斗中均表现不佳。
.
二、魔教外功高手善用万物,不拘一格,举一反三,变幻无穷。
华山派从《葵花宝典》中学到的武功只会用于剑法;
而魔教人将《葵花宝典》的武功原理运用于各种 兵 器,并不局限于剑。
.
此外,音乐也是指挥 作 战 不可或缺的要素。
魔教与五岳剑派的重要区别是:
——五岳剑派是帮派;
——而魔教是 军 队,而且是正规化程度很高的 军 队。
从原著里双方具体行动的细节来看,魔教明显具有比五岳剑派更高的组织纪律性和战略战术思维。
(具体案例:左道五霸冈聚会、围攻少林寺;魔教喽啰雪地抓捕岳灵珊林平之;任我行的朝阳峰大会;任盈盈恒山送礼)
而乐器是 军 队 用来训练、通讯、指挥的重要交流工具。
.
三官不缪,五教不乱,九章著明,则危危而无害,穷穷而无难。故能致远以数,纵强以制。
三官:
一曰鼓枣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
二曰金枣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
三曰旗枣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
此之谓三官。
有三令,而兵法治也。
——《管子·兵法》
.
(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
教为鼓而辨其声用,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以鼖鼓鼓军事,以鼛鼓鼓役事,以晋鼓鼓金奏。
以金錞和鼓,以金镯节鼓,以金铙止鼓,以金铎通鼓。
凡祭祀百物之神,鼓兵舞帗舞者。
凡军旅,夜鼓鼜,军动则鼓其众。田役亦如之。
救日月,则诏王鼓。
大丧,则诏大仆鼓。
——《周礼·地官·司徒》
.
(大司马)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阵,如战之阵。
辨鼓铎镯铙之用,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镯。
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搜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围禁,火弊,献禽兽以祭社。
.
(中冬教大阅)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司马振铎,群吏作旗,车徒皆作。
鼓行鸣铎,车徒皆行,乃表乃止。
三鼓摝铎,群吏弊旗,车徒皆坐。
又三鼓,振铎作旗,车徒皆作鼓进,鸣镯,车骤徒趋,乃表乃止,坐作如初。
乃鼓,车驰徒走,乃表乃止。
鼓戒三阕,车三发,徒三刺。
乃鼓,退,鸣铙且却,乃表乃止,坐作如初。
——《周礼·大司马》
.
另外,不要忘了:日月神教是个“教”,是靠信仰维系的组织。
以信仰为凝聚力的组织,祭祀活动是刚需。
从《笑傲江湖》原著来看,每年的端阳节大宴应该就是日月神教最重要的祭祀仪式。

音乐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祭祀工具。
.
王将铸无射,问律于伶州鸠。
对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
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钟,百官轨仪,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
夫六,中之色也,故名之曰黄钟,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
由是第之:
二曰太蔟,所以金奏赞阳出滞也;
三曰姑洗,所以修洁百物,考神纳宾也;
四曰蕤宾,所以安靖神人,献酬交酢也;
五曰夷则,所以咏歌九则,平民无贰也;
六曰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
为之六间,以扬沉伏而黜散越也。
元间大吕,助宣物也;
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
三间仲吕,宣中气也;
四间林钟,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肃纯恪也;
五间南吕,赞阳秀也;
六间应钟,均利器用,俾应复也。
“律吕不易,无奸物也。
细钧有钟无镈,昭其大也。
大钧有镈无钟,甚大无镈,鸣其细也。
大昭小鸣,和之道也。
和平则久,久固则纯,纯明则终,终复则乐,所以成政也,故先王贵之。”
王曰:“七律者何?”
对曰:“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
量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
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则我皇妣大姜之侄、伯陵之后逄公之所凭神也。
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
月之所在,辰马农祥也,我太祖后稷之所经纬也。
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自鹑及驷七列也,南北之揆七同也。
凡人神以数合之,以声昭之,数合声和,然后可同也。放以七同其数而以律和其声,于是乎有七律。
“王以二月癸亥夜陈,未毕而雨。以夷则之上宫毕,当辰。
辰在戌上,故长夷则之上宫,名之曰羽,所以藩屏民则也。
王以黄钟之下宫,布戎于牧之野,故谓之厉,所以厉六师也。
以太蔟之下宫,布令于商,昭显文德,底纣之多罪,故谓之宣,所以宣三王之德也。
反及嬴内,以无射之上宫,布宪施舍于百姓,故谓之嬴乱,所以优柔容民也。”
——《国语·周语下·景王问钟律于伶州鸠》
.
可见,音乐是重要的练功工具、作 战 指 挥 工具、祭祀工具,所以说音乐是魔教的刚需。
这就是魔教会有一大堆音乐发烧友的原因。
这就是曲洋能够成为魔教长老但不 杀 人 的原因。
.
综上可见,曲洋作为卓越的音乐家:
一可以用音乐养心、调神、导气,帮助向问天研发吸功入地法,克服吸星大法的缺陷;
二可以用音乐建立严密高效的组织体系和指挥机制,帮向问天提高日月神教的战斗力;
三可以用音乐主持祭祀,凝聚人心,帮向问天维持日月神教的稳定和团结。
这些都对向问天要做的事具有极大的助力。
因此,曲洋必然会成为向问天必不可少的左膀右臂、至交好友、亲密 同 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