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吧 关注:3,763贴子:103,482
  • 1回复贴,共1

感觉人的各种事情的促进,从脑细胞的需求来想象,就像是供需平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感觉人的各种事情的促进,从脑细胞的需求来想象,就像是供需平衡才能发展的经济。先讲两个例子。

第一个。从学习、休息、运动、兴趣爱好,这几点来看。先排除因为学习有天赋或善于自我管理的例子,有个案例是,一个学生学习难以专注,一学习就头晕想吐,医生让他去打球,然后就能学习不觉得恶心了。说明存在一种互补机制。

第二个。也是排除学习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优秀的例子,这次从心理与自信出发。有个孩子上课经常干扰别人。经过几名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他不是坏,而是缺乏关注与被肯定。后来,记得是,(好像有,课后方面想办法找他兴趣爱好一致的同学,建立基本的社交,这个不确定)然后,课堂上老师提问一些他懂的问题,大家鼓掌,然后他就有信心,再趁机教他,就跟上了进度。——这个说明社会环境对人的努力是有影响的,还有就是信心属于正能量循环。

……

为此,提出一个半成品体系的猜想:两组环境,一对可持续循环(正能量、负能量)。

第一组环境是,身体健康方面,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多方面刺激,最后脑细胞等等也会受促进。第二组环境,社会氛围,一个良好的交际环境,也是一种互相的支持。(毕竟学校作为学习的地方,也是有集体环境)

……

正能量循环:对脑细胞来说:一个是强烈的想做某事,称“兴奋”,另一个是做某事感觉由衷的舒适,称“愉悦”。兴奋是消耗的努力,愉悦是补充的努力(根据自己的节奏)。——在这个前提下,努力符合预期,或者感觉自己在进步,被鼓励,就会更愿意做事情。兴奋程度的提升有机遇与时间。(虽然专注并真正喜欢于学习考试的学生不多,很多是优胜带来的成就感)

负能量循环:就是施加压力与释放压力,压力会积累,释放却不一定很快,暂时遗忘有可能是减压的重要因素。少量的压力可以促进,过多的压力副作用大,也对事情没有帮助。(很多未成年人是体会不到学习的必要性,而且不容易专注,所以多少是需要被动促进学习的。道理可以讲,长大一点会懂得多一点。理论上,限制额外玩耍的情况下,提供一个正反馈循环——能达到的目标,自我管理方式,跟得上的节奏。该休息就休息,该学习就学习,适量的互动玩耍。再加上多倾听沟通,长期来说会好)

……

同时,投入,但不是穷极的方式,比如说,学习并不是凌驾于一切的兴奋,感到需要喝水的时候也是可以喝一口。玩到一定时候就要停止。这种就有利于自我管理。

这只是突然有个猜想,从循环与可持续的角度研究的体系。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9-11 18:10回复
    如果用经济作比拟,是否实现目标预期,对信心与正能量动力来说就像投资。
    如果认为自己应该达到但是没达到,情绪就会低落(减少正能量)。愉悦的玩耍也有这种情况,不过目标一般比较随意。
    如果很在意竞争,是否赢得竞争也会左右心情,如果在认识上,竞争涉及对自身的评价,也会影响信心。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9-11 21: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