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路尊者大家都知道,他们两兄弟,大路是阿罗汉了,小路还是一个笨蛋。他什麽都教不会。教他四句偈,一共四句话,他念了前头忘了后头,记了后头忘了前头,四句话都背不下来。那麽他的哥哥很生气,这个弟弟那麽笨,就把他赶出去了,驱摈,就是说不要他了——你出家人学也学不会还是回去算了。那麽,他的弟弟哭哭啼啼的,结果碰到佛了,佛说他什麽事情,他说他哥哥不要他了。佛说:可以啊,你不要回去了,我来教你。佛叫他扫地,只要扫地好了。你就扫地,扫地,天天扫地,扫、扫、扫,扫到后来他开悟了,把烦恼扫乾净了,就开悟了。有一天,他们大概是那个时候说法,轮到说法。这一次轮到小路尊者。轮到他说法的时候,大家知道他是个笨蛋,他什麽都说不出来的,四句话都背不下来的,那麽今天可以看热闹了。轮到他说法的那一天,大家把座位起得高高的,让他高高在上坐上去,那个小路尊者呢,他也不慌不忙,高高坐起。坐上去之后,人家看笑话了,你看结结巴巴的,什麽都说不出来了。哪晓得口若悬河,哗哗哗说了一大套,非常好。大家佩服得不得了,怎麽小路尊者变了个人了。后来去问佛,佛说过去他本来是个大法师,就是法舍不得告诉人家,所以,后来很多世都是笨,现在,因为佛叫了他扫地,把过去的悭吝的心扫掉了,那些烦恼扫掉了,他的智慧又显出来了。所以说现在又能够大大地说法。那就是说过去的贪心、悭吝心——舍不得,它的心感的果,自己要笨的。
如果你想聪明的话,赶快要流通经典。所以说我们赠送处,有的人,“啊,辛苦得很,不想干了”,你不想干?你将来大智慧都会来了!你要送什麽,你要送、流通经书哎!经书流通出去,大家看了开智慧,你将来自己智慧就大大地要开发。所以这个是因果,不要看得麻烦。事情是麻烦的,但是我们真正为众生,麻烦一点也无所谓。那麽实际上,为众生就是为自己,你要度众生,自己会成佛。成佛是最高的一个圆满的一个觉位,但是你要就在利众生当中自己就成佛了。你如果不利众生的话,阿罗汉,成不了佛。
所以说利他就是自利,这裏大乘的教义,就在利他中自利。这个道理,很多人想不通,就会拿本书——看,这是对我有好处,什麽干,干什麽活?!不干不干。什麽出坡也不想去,什麽、什麽、什麽事情最好不要做,一天到晚关在房间裏看书。还要跟我提出,最好我们这个庙把这些事情都叫居士去做。饭叫居士烧,会计叫居士当,什麽东西是居士搞,我就是看书。看书,是个书呆子,什麽都不会干的,只会拿了本书,有什麽好处呢?!学了之后麽要用嘛,佛教裏,儒家也说这个话,学以致用!学的目的是要用出来的,你学了半天不用的,度众生不度的,要人家来供养我的,你这个反起来了,你怎麽会开智慧呢?所以说这样子的学法呢,我感到方向是错掉了。
所以说悭对自己有害,你越是布施,对自己有好处。我们在佛教裏很多,你要福气大,那就是布施。布施、供养,感到大财富;那麽你要开智慧,要修行能够成就,你就赶快想办法,法布施,使人家修行上路,又把一切修行好的办法都供养人家。这样你自己的报,回过来,就是自己能很快地成就。所以这个是因果,是一致的,要利他就是利自己。如果你想利自己,不想利他的话,那就是自利也利不成。
“持爱自己灾害百损门,持爱有情一切功德基”,这个《上师供》天天念的,但是,就想不到这个事情,只要是自利,最好我事情我不要做,我自己一天到晚这个研究、修行,等到我成就了,我来度你。这个东西,我先要成就,你们麽——慢慢的,反正我成就,我会来度你的。这个心,发心就不好了。要利他中才能得自利。这个,你要想到这一点,那就可以把这个事情就打开了。《上师供》就是,“持爱自己”,你爱自己,一切为自己著想,“灾害百损门”,一切灾害、一切损害都在这裏产生!你倒楣的事情就是爱自己,为自己打算,一切倒楣都会来。那你爱人家呢,一切功德从此生的。我们成佛,就要功德,那麽成佛的功德都在利他中来的,所以说真正的利他就是自利。大乘佛教就在利他中自己成就。那麽二乘就是以自利为先了。所以差别在这裏。最后,大乘的果是佛果,二乘的最多阿罗汉果,这个就有差别了。再说阿罗汉也不是专门是自利的,还是要利他的。
如果你想聪明的话,赶快要流通经典。所以说我们赠送处,有的人,“啊,辛苦得很,不想干了”,你不想干?你将来大智慧都会来了!你要送什麽,你要送、流通经书哎!经书流通出去,大家看了开智慧,你将来自己智慧就大大地要开发。所以这个是因果,不要看得麻烦。事情是麻烦的,但是我们真正为众生,麻烦一点也无所谓。那麽实际上,为众生就是为自己,你要度众生,自己会成佛。成佛是最高的一个圆满的一个觉位,但是你要就在利众生当中自己就成佛了。你如果不利众生的话,阿罗汉,成不了佛。
所以说利他就是自利,这裏大乘的教义,就在利他中自利。这个道理,很多人想不通,就会拿本书——看,这是对我有好处,什麽干,干什麽活?!不干不干。什麽出坡也不想去,什麽、什麽、什麽事情最好不要做,一天到晚关在房间裏看书。还要跟我提出,最好我们这个庙把这些事情都叫居士去做。饭叫居士烧,会计叫居士当,什麽东西是居士搞,我就是看书。看书,是个书呆子,什麽都不会干的,只会拿了本书,有什麽好处呢?!学了之后麽要用嘛,佛教裏,儒家也说这个话,学以致用!学的目的是要用出来的,你学了半天不用的,度众生不度的,要人家来供养我的,你这个反起来了,你怎麽会开智慧呢?所以说这样子的学法呢,我感到方向是错掉了。
所以说悭对自己有害,你越是布施,对自己有好处。我们在佛教裏很多,你要福气大,那就是布施。布施、供养,感到大财富;那麽你要开智慧,要修行能够成就,你就赶快想办法,法布施,使人家修行上路,又把一切修行好的办法都供养人家。这样你自己的报,回过来,就是自己能很快地成就。所以这个是因果,是一致的,要利他就是利自己。如果你想利自己,不想利他的话,那就是自利也利不成。
“持爱自己灾害百损门,持爱有情一切功德基”,这个《上师供》天天念的,但是,就想不到这个事情,只要是自利,最好我事情我不要做,我自己一天到晚这个研究、修行,等到我成就了,我来度你。这个东西,我先要成就,你们麽——慢慢的,反正我成就,我会来度你的。这个心,发心就不好了。要利他中才能得自利。这个,你要想到这一点,那就可以把这个事情就打开了。《上师供》就是,“持爱自己”,你爱自己,一切为自己著想,“灾害百损门”,一切灾害、一切损害都在这裏产生!你倒楣的事情就是爱自己,为自己打算,一切倒楣都会来。那你爱人家呢,一切功德从此生的。我们成佛,就要功德,那麽成佛的功德都在利他中来的,所以说真正的利他就是自利。大乘佛教就在利他中自己成就。那麽二乘就是以自利为先了。所以差别在这裏。最后,大乘的果是佛果,二乘的最多阿罗汉果,这个就有差别了。再说阿罗汉也不是专门是自利的,还是要利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