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共享创业基地吧 关注:2贴子:42
  • 4回复贴,共1

一本关于山西人抗战的小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手作者写了一篇关于山西人抗战的小说《三晋抗战那些年》,欢迎大家有空到起点中文网点读。本人根据榆次太谷县及周边县市抗战史实,老一辈人亲口叙述改编,希望看到的朋友支持一下,在起点读小说的刷一下推荐票。




贴子含AI内容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9-22 08:26回复
    感谢大家的支持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9-22 08:27
    回复
      2025-10-30 11:24: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寒风钻进草棚的每一道缝隙,像刀子刮过骨头,又冷又钝,割得人浑身发紧。杨树生蜷在角落,背靠冻硬的土墙,铁链从手腕一直拖到脚踝,拴在一根埋进地里的粗铁桩上。铁链早已磨得发亮,边缘卷起毛刺,每一次微小的挪动都会在皮肉上刮出新的血痕。他没动,也不敢睡。肩胛骨上的鞭伤已经溃烂,脓水浸透了本就发黑的灰布军装,夜里一动,皮肉就跟草屑黏在一起,撕开就是一道新血口,像有无数细针扎进神经。
      他睁着眼。听。
      皮靴踩在冻土上的声音,每隔一小时就来一次。两名守卫,步距一致,枪栓碰在腰带上发出脆响。他们走过牢棚外那条窄道,手电筒的光从破窗扫进来,照在对面劳工脸上。那人早已没了反应,眼窝深陷,嘴半张着,像一具提前死透的尸。光柱掠过他时,连睫毛都不曾颤动一下。杨树生却在黑暗中睁大眼睛,瞳孔缩成一点,把每一寸光影、每一声响动都刻进脑子里。
      上半夜,有人被拖出去。没听见审问,直接是枪声。两声。然后是尸体倒地的闷响,像一袋湿谷子摔在石板上。再后来,北面草堆传来一声轻响——是冻死的人,半夜从铺上滑下来,砸在泥地里,没人收。守卫听见了,也只是低声骂了句“晦气”,便再无动静。
      杨树生不动。他只记得自己是谁。
      三个月前,他是太岳军区警卫连长,奉命护送一份军情去沁源。走的是青龙岭小道,本该万无一失。可刚过界碑,伏击就来了。机枪从三面山脊压下来,子弹打得石头冒火星。他带着两个战士断后,让通讯员先走。那一仗打到天黑,通讯员活了,他被俘。
      日军认出他是军官。不是普通八路,是带枪的头目。他们想撬开他的嘴。拳打、水刑、烙铁、竹签插进指甲缝。他没说。一个字都没吐。后来他们换方式——不问了,直接折磨。让他活着,但活得不像人。
      现在他活着。锁在这里,编号“七十三”,每天抬石头、挖坑、运尸。肩上的鞭子是前天留下的,因为他在抬尸时多看了一眼——那是个少年,脸上还带着冻疮,眼睛没闭上。监工用皮鞭抽他,一鞭下去,皮翻起来,血顺着脊梁往下流。
      他没叫。只是低头,继续抬。
      脚踝的铁链磨得骨头发烫。他悄悄动了下手腕,把藏在鞋底的碎瓷片蹭到掌心。那是一块碗碴,边缘锋利,他藏了十七天,等的就是这一刻。瓷片冰冷,贴着掌心的茧,像一枚藏在血肉里的刀。他不敢多握,怕出汗打滑,只能用拇指和食指夹着,藏在指缝里,像护着最后一点火种。
      外面开始下雨。
      起初是零星几点,砸在草顶上像老鼠抓挠。很快,雨大了,噼啪作响,混着远处雷声滚过山脊。守卫的脚步慢了,缩在岗楼里抽烟。手电光不再扫进来。
      就是现在。
      他把碎瓷片抵在铁链扣环的接缝处,借着雷声的间隙,一寸一寸地磨。每磨三秒,停两秒,等雷再响。手腕被铁链割开,血顺着掌心流下来,混进雨水,在泥里洇成淡红。他不敢用力,怕金属碰撞声惊动哨楼。只能用最轻的力道,像磨一根细线,像在剥开命运的壳。
      第七次雷响时,链子断了。
      他没立刻动。等守卫换岗,脚步声远去,才慢慢爬起。膝盖发软,肩伤撕裂,但他没出声。赤脚踩在泥水里,贴着墙根往外挪。草棚外是铁丝网,三米高,顶上带刺,通着电。但暴雨让电线短路,铁丝网上只偶尔跳一下火花,像垂死的蛇吐着最后的信子。
      他撕下衣角裹住手,攀上去。铁丝划破掌心,划开后背旧伤,血顿时涌出来。他咬住下唇,翻过顶端,落地时滚进泥坑。岗楼探照灯突然亮起,光柱扫过围墙——差半秒,他就被照个正着。
      他趴着,一动不动。光柱移开,他爬进灌木丛,四肢并用,往山后去。
      狗叫了。
      两条军犬被放出来,鼻头贴地,一路狂吠。守卫提着步枪追上来,手电乱晃。杨树生贴着坡道往下爬,手指抠进土缝,脚底打滑,差点滚下去。他稳住,继续爬。雨水顺着额角流进眼睛,刺得生疼,他不敢擦,只能眯着,靠记忆辨认方向。他知道这山,三个月前他还在这片林子里追过日军侦察兵。那时他背着三八大盖,腰间别着手榴弹,脚下是干爽的落叶。如今他赤脚,只剩一口气,和一块碎瓷片。
      半山腰有座废弃哨所,石头垒的,屋顶塌了一半。他撞开门,扑进去,靠墙喘气。屋里有股霉味,地上散着烂木箱和碎玻璃。他摸了摸胸口——怀表还在,父亲留下的老怀表,表盖内刻着“清白传家”。他没打开,只攥紧。那块表沉甸甸的,像压在心口的一块碑。他父亲是私塾先生,临终前把表交给他,说:“人可以死,骨头不能弯。”他一直记得。
      闪电劈下来,照亮墙角一道裂缝。
      他看见油布包。
      不是藏得多深,是卡在石缝里,外面裹着防水油纸,用细绳扎紧。他爬过去,扯出来,解开。里面是张折叠的图纸,边角磨损,但字迹清晰。
      标题:太谷军事枢纽改造计划。
      他展开,手还在抖。
      图上标着铁路支线、隧道扩建、物资中转站。但真正让他呼吸停住的,是几处红笔标注——
      “毒气实验区”,圈在旧矿区深处,画着骷髅标志;
      “劳工转移路线”,从六个集中点运人,箭头指向地下坑道;
      “清剿名单”,一串村庄代号,用红圈圈出,旁边写着“限期清除”。
      他盯着那张图,手指发僵。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9-22 08:28
      回复
        第一章奉上请大家评论。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9-22 08:28
        回复
          时间不是遗忘而是牢记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10-12 09: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