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态度
作者:周国平
真性情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
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义。这爱好完
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为了金钱、名声之类。
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
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自己的园地
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
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一个如果
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
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不可终日,发现
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在我看来,所谓成功是指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其前提是首先要有自
己真正的爱好,即自己的真性情,舍此便只是名利场上的生意经。而幸福则主要
是一种内心体验,是生灵对于生命意义的强烈感受,因而也是以心灵的感受力为
前提的。所以,比成功和幸福都重要的是,一个人必须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一颗
饱满的灵魂,它决定了一个人争取成功和体验幸福的能力。
人做事情,或是处于利益,或是处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
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
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
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
由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是基本的标准。
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
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
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天地悠悠,生命短促,一个人一生的确做不成多少事。明白了这一点,就可
以善待自己,不必活得那么紧张匆忙了。但是,也正因为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
不抱野心,只为自己高兴而好好做成几件事了。
没有空玩,没有空看看天空和大地,没有空看看自己的灵魂……。
我的回答是:永远没有空——随时都有空。
你说,得活出个样子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
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以衣帽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
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
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一个人何必要著作等身呢?倘想流芳千古,一首不朽的小诗足以。倘无此奢
求,则只要活得自在即可,写作也不过是这活得自在的一种方式罢了。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
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
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有的人活得精彩,有的人活得自在,活得潇洒者介乎其间,而非超乎其上。
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
惟愿意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
作者:周国平
真性情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
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义。这爱好完
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为了金钱、名声之类。
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
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自己的园地
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
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一个如果
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
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不可终日,发现
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在我看来,所谓成功是指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其前提是首先要有自
己真正的爱好,即自己的真性情,舍此便只是名利场上的生意经。而幸福则主要
是一种内心体验,是生灵对于生命意义的强烈感受,因而也是以心灵的感受力为
前提的。所以,比成功和幸福都重要的是,一个人必须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一颗
饱满的灵魂,它决定了一个人争取成功和体验幸福的能力。
人做事情,或是处于利益,或是处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
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
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
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
由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是基本的标准。
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
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
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天地悠悠,生命短促,一个人一生的确做不成多少事。明白了这一点,就可
以善待自己,不必活得那么紧张匆忙了。但是,也正因为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
不抱野心,只为自己高兴而好好做成几件事了。
没有空玩,没有空看看天空和大地,没有空看看自己的灵魂……。
我的回答是:永远没有空——随时都有空。
你说,得活出个样子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
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以衣帽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
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
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一个人何必要著作等身呢?倘想流芳千古,一首不朽的小诗足以。倘无此奢
求,则只要活得自在即可,写作也不过是这活得自在的一种方式罢了。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
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
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有的人活得精彩,有的人活得自在,活得潇洒者介乎其间,而非超乎其上。
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
惟愿意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