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5,276贴子:3,496,917
  • 35回复贴,共1

一个佛教哲学上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虽然佛法不在哲学,但好像又成了佛法的桎梏。
唯心主义,我平常听到的,万法为心,心外无物。
我们寻常的理解,其实更接近于一种唯物主义对唯心的主义批判的话术。
认为有个全知全能的神在创造世界,或者人的心就是这个世界的本源。
但这两种观点,除了上帝创世纪,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以外,不可能有哲学家真的无聊到去认同并彻底研究这件事情,黑格尔不可能,王阳明不可能,乔达摩悉达多就更不可能。
讲佛法自然讲悉达多。佛陀认为的唯心,更明确的是指,我们所感受到,认知到的世界,是一种心造作的世界,是概念的世界,是思维的世界,但唯独不是真实的世界。
既然都知道空性不是指真的空,那万法唯心唯识也就不可能是真的唯心唯识,同样心外无物也不可能是真的无物。
色,受,想,行,识。我们因外界的刺激形成了我们的感受,又因感受触发心的活动并指导身的活动,最终这个认知的系统形成了我们的识。
所以我们最终认知到的世界是这个识的世界,而不是真实的世界。
理解这有啥用?写长了你们肯定也不看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10-24 22:26回复
    那就说直接点,说干货,看不懂的不管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10-24 23:33
    收起回复
      2025-11-05 02:47: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10-25 01:54
      回复
        这么简单都想不明白,你不用吃饭不用生存的了?还问理解识有什么作用,脑子都不用了怎么去生存?🤔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10-25 02:14
        收起回复
          如体佛那样认为世界是客观实在的,唯识唯心只限于人的内心,这样的认识不是佛经的意思。黑格尔构建出了一个绝对精神属于上帝的翻版。王阳明同样认为良知的本源是天道的作用,朱熹反而是格外物以致己知。所以你正好说反了,释迦黑格尔王阳明确实真就这么无聊。


          IP属地:山东5楼2025-10-25 02:22
          收起回复
            唯物者认为物质决定精神,从物质角度解释精神,物质提前于精神而有。而唯心者们认为精神先于物质,比如老子的道,先天地而生,基督的神创造了世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通过自身的逻辑运动产生了世界。佛教的理论同样,佛教所承认的是众生性,物质作为依报存在,一切物质的产生都是人的虚妄分别性,除了梦境之外啥都没有,庄子也承认这一点,如齐物论中说:君乎!牧296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297。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IP属地:山东6楼2025-10-25 02:50
            收起回复
              佛法本身也是哲学,他既承认法的缘起性,也承认法的虚妄性。如六祖惠能所讲,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不排斥世间,只作证一切世间的真相。佛法既说境风吹识浪,一切世间知识是对境而有,是境风吹出来的,在这点上符合唯物的观点。又说识与境,能与所如交芦,相对成立,无识则无境,无境亦无六识。还说异熟识,人在形成生命之前,在受精卵之前,识则已经提前就有了,在这点上又符合唯心主义,精神先于物质存在。


              IP属地:山东7楼2025-10-25 03:51
              收起回复
                没错,境不自境因心故境,心不自心因境故心!就是王阳明说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说的都是自己!说唯心的,他难道用的不是心,而是嘴?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10-25 05:30
                回复
                  2025-11-05 02:41: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相关话题此前新浪博客文章节选
                  与网友佛友交流参考:
                    宗教religion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一般总是唯心的,客观唯心或者主观唯心。有人认为佛教是主观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嘛,而其实佛法究竟既非唯物、亦非唯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法不得有无,远离觉所觉”,不为物牢我狱,是取中道正观。
                    谓佛教者,而非神教范畴,非多神教,非一神教,亦非无神论者;非三元,非二元,非一元,非无元,亦非模糊不定论。佛教是空门,佛即名空王。而空非虚无,乃是妙有,万法总持,功德具足,空是无尽宝藏,应有尽有,无所不有,空里无愿不成就,一切众生本愿都在空境界中得到圆满实现,其余方所皆不可能。
                    佛无所生,非所生,非造物主之类;佛无所有,非所有,非主宰神之谓。所谓造物主等系世间人妄想执著而有,悉如幻化,同于世间万物及众生体性。佛只具足具备良知与良心者,佛即无上正等正觉功德圆满而得大自在者。
                    观中国儒、释、道三教,孔孟是有为之道,旨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谓之政治中道;老庄是无为之道,主张返朴归真,意谓之自然中道;我佛门般若自在中道,佛法非即能(非有为非无为、即有为即无为、能无为能有为),所谓“无我无人观自在,非色非空见如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10-25 07:26
                  回复
                    并不是说外界的刺激才能产生身心的感受。就像你做梦的时候,没有外界的刺激,身心也能产生感受。你做梦的时候完全是由你的心识在作用。现实时间也一样。由于你的执取还产生了种种的感受和作用。而外物就是你执取的一种实际的表现。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10-25 07:27
                    收起回复
                      用唯物辩证法作为工具研究佛法,从一起步便进入了岔路,辩证唯物主义仍然是唯物主义,需要物质决定精神。如果用来研究五蕴,会形成色蕴决定其他四蕴,然后名法反作用于色法,会作出这样的结论。但佛法理论讲五蕴法是空性,色法和名法都是空性,五蕴属于众生流转的现象,不是本来


                      IP属地:山东11楼2025-10-25 07:45
                      收起回复
                        先理解世界为什么在,再理解世界为什么心外无物,没有学佛法缘分的人如恒河沙,有根基的人寥若晨星,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像,不是人人都能看懂第二性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10-25 09:04
                        回复
                          识源于心。如电器的功能用度源于电。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10-25 09:24
                          回复
                            如果说佛法是个海洋的话,你现在的深度大概在一百米,慢慢来吧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10-25 10: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