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罗牌吧 关注:471,149贴子:5,057,644
  • 10回复贴,共1

也谈塔罗大牌的3×7结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百度越发威武。望发贴顺利。


IP属地:四川1楼2011-03-18 23:11回复
    本文作者:沙若,原文地址:http://sharuo.com/2011/03/%E4%B9%9F%E8%B0%88%E5%A1%94%E7%BD%97%E5%A4%A7%E7%89%8C%E7%9A%843x7%E7%BB%93%E6%9E%84/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并请勿修改文章内容。
    


    IP属地:四川2楼2011-03-18 23:12
    回复
      2025-09-13 10:32: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为什么非常近似的符号,韦特牌和马赛牌的解读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当然一种可能的原因是沙若对于马赛的不了解。但即使如此,在本文中的对马赛牌的解读也是说得通的。而且我们也可以发现,这是一种和柏拉图的灵魂三分论结合得较好的一种解读。沙若认为,韦特和马赛的第二组牌表现的是东西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他们表现的都是想要脱离社会的影响,亲自经历生活的快乐和磨难的灵魂,而不是受到社会和家庭的保护。但是这两种解读表现了对生命中的磨难的不同态度。马赛牌表现的是一种更为阳性的态度,更为好战的态度,或者说是一种“战斗”的态度。对于生命中的磨难和无奈,马赛牌所表现的态度是要克服这种磨难,要打败这些无奈,要超越它们。而韦特牌所表现的是一种对生命中的磨难的理解,它所表现的看法是我们之所以会将生命中的磨难视为磨难,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们,实际上无论是好的还是怀的事件,都对我们的灵魂有着同样的意义。对于这两种态度,沙若认为并不能说一种更好而一种不好。毕竟不论是哪一种解读,第二组牌的最终归宿都是第三组牌所象征的精神上升。
      马赛和韦特中的第三组牌本质上差别并不大。这一组牌代表的是精神的上升。“精神上升”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其中精神这个词翻译自英文的 “spiritual”,这个词在新时代书籍里常常被翻译为心灵。但是,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沙若也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实际上沙若认为这也没办法很好的定义,就让沙若在此借用一下波拉克的话吧。”对大部分读牌人来说最后一组牌都是模糊而梦幻的。我们可以说它们带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但这些词语一样很难理解。”“我们的社会不仅仅是在拒绝’超意识‘和’宇宙力量‘的存在,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些词有什么意思。”这就是所谓的“精神”方面的话题给人的感觉,也是塔罗大阿卡娜的第三组大牌所涉及的话题。
      


      IP属地:四川5楼2011-03-18 23:17
      回复
        第三组大牌所对应的是灵魂三分论中的理智的灵魂。理智的灵魂也是一个较难理解的概念。我们可以结合柏拉图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说明。洞穴比喻说的是,一群身体被束缚的奴隶在洞穴之中,他们无法转身,只能看着自己身体前边的白墙,在他们身后是一堆火把。而有人手里拿着假人或者假兽,使得白墙上出现一些人和兽的影子。由于这群奴隶只能看见这一堵白墙,他们便把影子当成是真实。而如果有个人能够挣脱枷锁,摸索着走到洞口,他便能看到真实的事物,如果他又回到洞穴之中,想要向昔日的同伴解释影子是虚假的,他只会被同伴们嘲笑。欲望的灵魂就相当于那些被束缚的奴隶,而意志的灵魂就相当于那个挣脱了束缚的奴隶,走到洞口时,看到阳光时,他又相当于理智的灵魂。这个故事指出了我们所熟悉的世界的不真实性,指出了真正的光芒和真正的世界是我们所未知的,而理智的灵魂就是接触到那道光芒的灵魂。上文中提到的精神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应这一道光芒。但是这个理论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它假定物质世界是虚假而无意义的。而将塔罗大牌的 3x7结构对应柏拉图的灵魂三分论时也有这样一个问题。除了对物质世界的否定之外,柏拉图的灵魂三分论是阶梯式的理论,也就是说意志的灵魂高于欲望的灵魂,理智的灵魂高于意志的灵魂。之前也应该说过欲望的灵魂和意志的灵魂可以分别看成是阴性和阳性的,所以这也是在表达一种阳性高于阴性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沙若以前的拙作中提到过,不过那篇文章不看也罢。下面沙若将会开始分析第三组的七张大牌。因为韦特和马赛的第三组差别并不大,这里沙若就不再分开论述了。不过需要说的是在下面的第三组大牌的分析中,沙若所用的更多的是现代的解读和卡巴拉方向的解读,柏拉图色彩的解读比较少。
        第三组大牌的前两张牌就十分地让人费解。分别是恶魔和高塔。在许多人的眼里,这两张牌都是典型的坏牌。那么为什么这两张牌会出现在如此“崇高”的第三组牌呢?解释有很多。对于恶魔牌,亮大的文章中说,男人代表意志的灵魂,女人代表欲望的灵魂,这张牌表示他们本质上都是被物质世界所支配。这样也就是说前面的两组牌实际上都是在黑暗中咯?虽然看似荒谬,这个说法也并非不合理。就同洞穴比喻中的那个奴隶一样,在他看到光芒时才知道自己以前所在的洞穴的黑暗。同样的,当我们感受到精神的光芒的时候才能明白之前自己所处的黑暗。至于高塔牌也可以用这个比喻来解释。当我们在黑暗中待了很久之后,再度看到阳光的我们首先会感觉到很刺眼,之后才能慢慢地恢复视力,看清眼前的世界。高塔牌正可以比喻那种刺眼的感觉。对于恶魔牌我们还可以解释为只有真正朝向精神上升努力的人才能直面自己的黑暗,恶魔牌的出现代表对自己心中的丑恶面的认知,正是有了这一份认知,我们才能朝向真正的精神上升前进。还有就是恶魔牌也可以代表在物质世界的成功正在阻碍我们朝向更高的精神世界前进,而高塔牌象征这些阻碍的覆灭。随着限制精神上升的因素的覆灭,在星星牌中,我们看到了重新展现真我的灵魂。之后的月亮和太阳,就如同亮大所说的一样,象征二元性,也就是阴阳。沙若认为太阳和月亮与第一组中的魔法师和女祭司可以形成一种对比关系。魔法师和女祭司表达的是生命最初的二元性,它们是纯洁但分立的。而太阳和月亮表示的是在经历了塔罗大牌的这一系列旅程之后的二元性,它们是一种更为高等的二元性。比较有意思的是,在韦特的女祭司中我们看到了二元性分离的符号,而在马赛的太阳牌中我们看到了二元性结合的符号,以及从它们的结合中所产生的新的太阳。如果这两个符号出现在一副牌中的话,就会形成更为合理的对比。实际上沙若确实知道这样的一副牌,那就是沙若现在用的BOTA塔罗。
        对于上文中所说的女祭司里出现了二元分离的符号,可能有些朋友不怎么明白。其实是这样的,女祭司背后的帷幕上的果实排列的是生命之树的形状。而帷幕之后的大海暗指Ain Soph Aur。沙若认为这里的帷幕上的生命之树和大海一起象征的是卡巴拉学家所说的”Involvement",也就是从生命之树的顶端往底端发展的过程,在圣经中表现为亚当和夏娃的堕落。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同学请自行查阅卡巴拉相关资料,沙若这里就不再跑题了。
        


        IP属地:四川6楼2011-03-18 23:18
        回复
          ~完~


          IP属地:四川8楼2011-03-18 23:18
          回复
            哇···留个名字,然后再读
            沙若来了


            IP属地:四川9楼2011-03-18 23:40
            回复
              在灵魂之旅的大框架下,其内部细节符号上的更改是造就不同理解的原因。
              就好比同样的骨架,添加不同的皮肉就形成不同模样的人。
              针对塔罗结构与系统的解释也有很多很多种,但总感觉在说前几张牌是挺合适、很匹配,但越往后就越觉得不像。
              还有,沙若为什么不认同世界代表新柏拉图主义中的Anima Mundi的解释呢?


              IP属地:上海10楼2011-03-19 12:11
              回复
                另外,灵魂三分论的解释里,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三张美德牌的顺序和排位。
                既然这种传统那么重视先后顺序,那么正义、力量、节制为什么这么排,该理论的原创者自己的解释也很牵强


                IP属地:上海11楼2011-03-19 12:19
                回复
                  2025-09-13 10:26: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总感觉塔罗牌的牌阵比较复杂,当然,也有简单的。现在只能勉强看懂3张牌的,圣三角的……


                  IP属地:广东12楼2011-03-21 06:46
                  回复
                    回复:11楼
                    对的。。不过相比来说,我觉得3x7结构还是一个比较说的通的结构。不过说起来,西方神秘学家总是想给什么东西都加上对应系统,结构体系,这个做法感觉本身就很有问题。。


                    IP属地:四川13楼2011-03-24 13:42
                    回复
                      还要感谢吧主加精~


                      IP属地:四川14楼2011-03-24 13: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