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凡人
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人留下了自己的名声,好坏不一,有的名垂千古,被后世推崇、景仰,但每个个体在最本质上都是平等的,都是凡人。成为圣人的,其实就是一些特别的,知其不为而为之的凡人。孔子无疑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典型。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这是隐者的冷眼旁观:“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这是狂人口出的讥讽。身处乱世,天下之无道也久矣,他能不知晓?“天下无道,丘不与易也。”他是知难而上。
当许多“聪明”、“清醒”的人选择了放弃,同样不满于“无道”的孔子却选择了入世。他认定自身担负这弘道的责任,理应挺而出。即使他早已料到等候他的只有“岁寒”,而他咬咬牙;“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这样做的,才是一个勇敢坚毅的孔子。
如他所料,在陈蔡之陵被两国士兵围困时,遇难多天,食物匮乏,夫子知弟子有愠心,分别召子路、子贡、颜回问话:“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这话不光是问弟子们,同时也是在考验自己的决心。当颜回答道:“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是从年轻的弟子身上找到了灵魂的共鸣。
在求索的道路上,孔子完成了自己的心里历程,一次次受挫,又一次次站起前行。“十五立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七欲而越短。”从经验到技巧,从技巧到艺术,从艺术到原则,再从原则到哲学。一次又一次,困难没有让他倒下,反而让他达到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他走过福与贵:“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超脱了世俗的束缚:“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是一个凡人,最初的“立志学”,不过有了一个目标罢了。很多人都有过目标。但又有谁像孔子那样不断反思自己。思考人生与社会、贯彻自己的主张、越搓越勇?这几点,又足见孔子之为圣人的不凡之处。“知其不可为”是事先判断,而一旦“为”就“为”到底,再不去想“可不可。”
孔子如此执着,历史又怎么会吝啬为他留下一个圣贤的名号?尽管他本人可能并不在乎。
颜回赞道:“仰之弥坚,钻之弥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又称其“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这样,透过一个个历史的侧面,我们窥见了一个弟子们眼中、后人眼中博学、善诱、亦师亦友的夫子。
总有那么一个形象挥之不去:一位饱经沧桑却不失其志的老人,立在丘上,远望国都,坚毅而乐观,渐渐凝成了雕塑。
并不是很镇定,因为我没有镇定的资本:详尽的准备、认真的复习、反复的记忆,或许有过充裕的时间,但被我以不同的形式挥霍了。
后悔也无益,挥霍的时候,我可是心情愉悦、明明白白的,但值得吗?我务必思考这一点,不断衡量,直到找到一个平衡点。
不愿意高中生活中只有学习,希望能疯狂过,潇洒过,读万卷书,练习画画、写字帖、写文章、玩塔罗、研究心理学,也不甘平庸的成绩,想要一览众山小、想要学有所成、不仅是成绩优异,更要善于联系。
是正业多一些,副业多一些?
一片茫然,所以不慌不乱,这是一个悖论才对。
小燕子 作于2011/4/28
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人留下了自己的名声,好坏不一,有的名垂千古,被后世推崇、景仰,但每个个体在最本质上都是平等的,都是凡人。成为圣人的,其实就是一些特别的,知其不为而为之的凡人。孔子无疑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典型。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这是隐者的冷眼旁观:“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这是狂人口出的讥讽。身处乱世,天下之无道也久矣,他能不知晓?“天下无道,丘不与易也。”他是知难而上。
当许多“聪明”、“清醒”的人选择了放弃,同样不满于“无道”的孔子却选择了入世。他认定自身担负这弘道的责任,理应挺而出。即使他早已料到等候他的只有“岁寒”,而他咬咬牙;“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这样做的,才是一个勇敢坚毅的孔子。
如他所料,在陈蔡之陵被两国士兵围困时,遇难多天,食物匮乏,夫子知弟子有愠心,分别召子路、子贡、颜回问话:“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这话不光是问弟子们,同时也是在考验自己的决心。当颜回答道:“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是从年轻的弟子身上找到了灵魂的共鸣。
在求索的道路上,孔子完成了自己的心里历程,一次次受挫,又一次次站起前行。“十五立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七欲而越短。”从经验到技巧,从技巧到艺术,从艺术到原则,再从原则到哲学。一次又一次,困难没有让他倒下,反而让他达到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他走过福与贵:“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超脱了世俗的束缚:“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是一个凡人,最初的“立志学”,不过有了一个目标罢了。很多人都有过目标。但又有谁像孔子那样不断反思自己。思考人生与社会、贯彻自己的主张、越搓越勇?这几点,又足见孔子之为圣人的不凡之处。“知其不可为”是事先判断,而一旦“为”就“为”到底,再不去想“可不可。”
孔子如此执着,历史又怎么会吝啬为他留下一个圣贤的名号?尽管他本人可能并不在乎。
颜回赞道:“仰之弥坚,钻之弥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又称其“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这样,透过一个个历史的侧面,我们窥见了一个弟子们眼中、后人眼中博学、善诱、亦师亦友的夫子。
总有那么一个形象挥之不去:一位饱经沧桑却不失其志的老人,立在丘上,远望国都,坚毅而乐观,渐渐凝成了雕塑。
并不是很镇定,因为我没有镇定的资本:详尽的准备、认真的复习、反复的记忆,或许有过充裕的时间,但被我以不同的形式挥霍了。
后悔也无益,挥霍的时候,我可是心情愉悦、明明白白的,但值得吗?我务必思考这一点,不断衡量,直到找到一个平衡点。
不愿意高中生活中只有学习,希望能疯狂过,潇洒过,读万卷书,练习画画、写字帖、写文章、玩塔罗、研究心理学,也不甘平庸的成绩,想要一览众山小、想要学有所成、不仅是成绩优异,更要善于联系。
是正业多一些,副业多一些?
一片茫然,所以不慌不乱,这是一个悖论才对。
小燕子 作于2011/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