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的角儿吧 关注:911贴子:5,360
  • 14回复贴,共1



1楼2011-05-18 21:17回复
    苏青(1914年~1982年) 中国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是与张爱玲齐名的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浙江宁波人。1933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外文系,后肄业移居上海。        苏青
    张爱玲曾说:“即使从纯粹自私的观点看来,我也愿意有苏青这么一个人存在,愿意她多写,愿意有许多人知道她的好处,因为,低估了苏青的文章的价值,就是低估了现在的文化水准。如果必需把女作者特别分作一栏来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苏青本名冯允庄,早年发表作品时曾署名冯和仪,后以苏青为笔名。1935年,为发抒产女苦闷,写作散文《产女》投稿给《论语》杂志,后改题为《生男与育女》发表,是为创作的开始。40年代初因婚姻变故而成为以文为生的职业作家,作品主要发表于《宇宙风》、《逸经》、《古今》、《风雨谈》、《天地》等杂志。与张爱玲“珠联璧合”,红极一时。1943年,代表作品长篇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开始在《风雨谈》连载,一时被目为大胆女作家而毁誉纷纷;该书次年出版单行本,半年内再版九次,到1948年底,已有18版之多。又被称为“犹太女作家”。1947年,《续结婚十年》出版。小说的内容为女性涉世而终遭幻灭,写男女情事大胆;文学风格为实录通俗的故事品格,但俗中又带有点无意的隽逸。苏青写作了大量散文小品,结集为《浣锦集》、《涛》、《饮食男女》、《逝水集》——《浣锦集》一版再版,乃至印了十几版。此外还有长篇小说《歧途佳人》等,《歧途佳人》也一时洛阳纸贵。苏青为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学女作家的代表人物,“上海文坛最负盛誉的女作家”。同时进入出版界,曾主办《天地》杂志,创办《小天地》杂志及四海出版社。抗战胜利后,作为落水作家被传讯。1949年后留居上海,担任芳华越剧团专职编剧。曾编写《江山遗恨》、《卖油郎》、《屈原》、《宝玉与黛玉》、《李娃传》等剧目。其中1954年《宝玉与黛玉》演出连满300多场,创剧团演出最高记录。文革中多次受批斗。1982年冬天病逝。


    2楼2011-05-18 21:18
    回复
      2025-08-31 18:01: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长篇小说        《结婚十年》      《续结婚十年》      《歧途佳人》      散文集        《浣锦集》      《涛》      《饮食男女》      《逝水集》


      3楼2011-05-18 21:19
      回复



        4楼2011-05-18 21:22
        回复
          来自尹桂芳吧
          时值1951年,市文化局戏剧编导学习班招生,苏青报名,没有录取,后由夏衍出面,才被批准。毕业后,她分到由尹桂芳任团长的芳华越剧团工作。为配合“三反”、“五反”运动写了几部剧本,但都未获成功。后来,她改编郭沫若的《屈原》,为此专程进京向楚辞专家文怀沙请益。1954年5月,由苏青编剧的《屈原》首演,反映颇好。在参加华东戏曲会演时,佳评如潮。演员获奖了,音乐获奖了,偏偏一剧之本的剧本没获奖,其根子是苏青有“历史问题”。苏青感到不解、不平。她只能忍气吞声。那段日子,最开心的是,由她编剧的《宝玉与黛玉》在京、沪连演300多场,创下剧团演出的最高纪录。倒霉的是,她在改编历史剧《司马迁》时,为塑造好司马迁的形象,她写信向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讨教。完全是一封纯学术探讨的信。不料,1955年胡风事件,贾植芳被打为胡风分子,被判刑,有关部门在抄贾家时,发现了苏青的那封信,苏青也就被打成胡风分子,关进了上海提篮桥监狱。也有人认为,苏青被捕是潘汉年、杨帆案所牵。1957年6月27日苏青被“宽大释放”。 苏青出狱后,又回到剧团。一时无事可做,看剧场大门。自己创作的作品,已被他人改头换面窃去。1959年芳华剧团去福建,苏青不愿去,被安排在黄浦区文化局下属的红旗锡剧团当编剧,兼配角唱戏,还要负责字幕很是辛苦。她也配合政治写过《雷锋》、《王杰》,但无影响。  
          


          5楼2011-05-18 21:25
          回复

            同为女作家的潘柳黛,苏青有点看不惯其作派,此姝腰身又粗,苏青当友人面笑谑她:“你眉既不黛,腰又不柳,为何叫柳黛呢?”  
               


            7楼2011-05-18 21:29
            回复
              苏青在中山公学(初中)时,同窗李钦后长相英俊,外语好,家境富裕。一次他们同台演出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滋生了爱情。李家来说亲,时值苏青的父亲已过世,家境拮据,便同意订婚。1933年苏青蟾宫折桂,考入中央大学外文系,温州地区所辖六县唯一的一个。李钦后考入东吴大学法律系,他大概担心这位“宁波皇后”在中大读书会有情变,提出结婚。苏青不愿,但在母亲的苦劝之下,于1934年成亲。(这段历史诸多版本,说法不一,笔者择善而从)  
                   婚礼是隆重的,中西合璧。苏青在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中,有精彩的描述。但花好月不圆,蜜月不蜜。苏青是带着李家的“喜”被迎娶的,但她发现丈夫并不怎么体贴她,倒对表嫂瑞仙含情脉脉。苏青怏怏不乐,婚后,便返中大上学。可“喜”在一天天变大,“丑”便欲盖弥彰。校纪难容,苏青不得已退学,在家待产。李家一心以为苏青能生一脉延续家族香火,孰料产下的是个女儿!李家上下脸色哗变。一想到丈夫的不忠,公婆的不屑,小姑的龌龊,苏青算是初尝到人情冷暖。她曾到一小学任教,与她搭档的是年轻帅气的男性,便有人饶舌。人言可畏。她干了三个月便辞职,回家做少奶奶了。  
              


              8楼2011-05-18 21:30
              回复
                陶亢德将篇名易为《生男与育女》,刊在1935年6月16日的《论语》上。首发即中,苏青十分兴奋,还得了五元钱稿费。她自信大增,“女人也能用自己的智慧赚钱”,而且体现了自身的价值。接着,她又在《论语》上发表了《我的女友们》,剖析自己婚前婚后的心态变化,感叹:“女子是不够朋友的。无论两个女人好到怎样程度,要是其中有一个结婚的话,‘友谊’就进了坟墓。”她的观点,受到年轻读者的追捧。苏青从《论语》起步,迈上了文坛。  
                


                10楼2011-05-18 21:31
                回复
                  2025-08-31 17:55: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怀念才女苏青!


                  16楼2013-03-09 23:22
                  回复
                    怀念


                    17楼2013-04-05 07:26
                    回复
                      生不逢时!


                      19楼2013-08-15 12: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