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燕秦将星(中)
这是两个名垂青史的人物,值得我们重点介绍一下。
苻坚,前秦开国之君苻健的侄子,苻生的堂弟。虽然史书上也说他“博学多才”,但就其一生事业看来,苻坚身上最为与众不同之处,应该是气度。
他才七岁的时候,就知道通过施舍来笼络人心。年龄稍长之后,就以结交天下豪杰为第一乐事。不久之后,就出现了一个奇异的场景:一群杰出的汉人学者、将军,甘心聚集在一个十来岁的异族小孩儿身边,而这个小孩儿,还不是国王,连储君都不是。足见苻坚魅力之大。
这其中最为核心的人物,毫无疑问是王猛了。
跟那个时代大多数门第外人士一样,王猛很穷,少年时曾以卖簸箕为生。但即是在颠沛流离之中,王猛仍然想尽办法读了些书。而且,他最喜欢读的不是别的书,而是兵书。
一个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人,却整天想着读兵书,可见王猛是不安分的。起先,王猛打算效法诸葛亮,隐居华山,以待明主。用《晋书》中的话说,叫做“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
可惜他候了半天,也没见哪个明主去找他。于是他改为主动出击,试图投奔东晋。然而王猛进去一转,立刻明白,在这里,没有门第背景,是休想有什么作为的,只得又回到华山隐居,直到苻坚找到了他。
这一年,苻坚19岁,王猛32岁,一个抱气吞山河之志,一个怀经天纬地之才,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苻坚与王猛畅谈之后,喜极而呼:“如刘玄德之遇诸葛孔明也!”
不久之后,在王猛等人的策划下,苻坚夜入宫中,斩杀暴君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胡人政权的黄金时代就此来临。
从西晋的八王之乱,到刘聪、石虎、苻生的暴政,关中周围早已破败不堪,混乱之极。大乱怎样才能迅速变成大治?王猛给出了答案。
这个答案,和商鞅、曹操、诸葛亮这些前辈的答案一模一样——乱世用重典,依法治国。而且,执法越严,效果越好。
商鞅徙木立信、刑公子虔,曹操割发代首,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均是千古佳话。王猛也做过一件十分类似的事情,对象是前秦开国之君苻健的皇后强太后的弟弟强德。
在任何一个国家,这样的人物,都不是能够随便动的。因此,当强德随意“掠人财货子女”时,无人敢说半个不字。可王猛刚刚上任,便立刻把强德抓了,而且赶在苻坚有任何动作之前,迅速将强德斩首。“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
苻坚闻讯之后,也确实派使者飞传赦令了,可是根本来不及,只得作罢。
斩杀最高规格的皇亲国戚,对整个前秦的震动可想而知。可这还不算完,接下来,所有胆敢以身试法者,王猛一个不饶,旬月之间,杀掉犯法权贵二十余人。于是,“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治理国家需要智慧,但在很多时候,更需要勇气与决心。历史一遍一遍告诉过我们:百姓需要吃,需要穿,需要钱,但更需要的,还是公平。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在最精要处,儒家、法家、道家的治国方式,其实是统一的。它们具体形式的差别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统治者,是不是真的关心,是不是真的明白:人民究竟需要什么?
这是两个名垂青史的人物,值得我们重点介绍一下。
苻坚,前秦开国之君苻健的侄子,苻生的堂弟。虽然史书上也说他“博学多才”,但就其一生事业看来,苻坚身上最为与众不同之处,应该是气度。
他才七岁的时候,就知道通过施舍来笼络人心。年龄稍长之后,就以结交天下豪杰为第一乐事。不久之后,就出现了一个奇异的场景:一群杰出的汉人学者、将军,甘心聚集在一个十来岁的异族小孩儿身边,而这个小孩儿,还不是国王,连储君都不是。足见苻坚魅力之大。
这其中最为核心的人物,毫无疑问是王猛了。
跟那个时代大多数门第外人士一样,王猛很穷,少年时曾以卖簸箕为生。但即是在颠沛流离之中,王猛仍然想尽办法读了些书。而且,他最喜欢读的不是别的书,而是兵书。
一个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人,却整天想着读兵书,可见王猛是不安分的。起先,王猛打算效法诸葛亮,隐居华山,以待明主。用《晋书》中的话说,叫做“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
可惜他候了半天,也没见哪个明主去找他。于是他改为主动出击,试图投奔东晋。然而王猛进去一转,立刻明白,在这里,没有门第背景,是休想有什么作为的,只得又回到华山隐居,直到苻坚找到了他。
这一年,苻坚19岁,王猛32岁,一个抱气吞山河之志,一个怀经天纬地之才,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苻坚与王猛畅谈之后,喜极而呼:“如刘玄德之遇诸葛孔明也!”
不久之后,在王猛等人的策划下,苻坚夜入宫中,斩杀暴君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胡人政权的黄金时代就此来临。
从西晋的八王之乱,到刘聪、石虎、苻生的暴政,关中周围早已破败不堪,混乱之极。大乱怎样才能迅速变成大治?王猛给出了答案。
这个答案,和商鞅、曹操、诸葛亮这些前辈的答案一模一样——乱世用重典,依法治国。而且,执法越严,效果越好。
商鞅徙木立信、刑公子虔,曹操割发代首,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均是千古佳话。王猛也做过一件十分类似的事情,对象是前秦开国之君苻健的皇后强太后的弟弟强德。
在任何一个国家,这样的人物,都不是能够随便动的。因此,当强德随意“掠人财货子女”时,无人敢说半个不字。可王猛刚刚上任,便立刻把强德抓了,而且赶在苻坚有任何动作之前,迅速将强德斩首。“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
苻坚闻讯之后,也确实派使者飞传赦令了,可是根本来不及,只得作罢。
斩杀最高规格的皇亲国戚,对整个前秦的震动可想而知。可这还不算完,接下来,所有胆敢以身试法者,王猛一个不饶,旬月之间,杀掉犯法权贵二十余人。于是,“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治理国家需要智慧,但在很多时候,更需要勇气与决心。历史一遍一遍告诉过我们:百姓需要吃,需要穿,需要钱,但更需要的,还是公平。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在最精要处,儒家、法家、道家的治国方式,其实是统一的。它们具体形式的差别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统治者,是不是真的关心,是不是真的明白:人民究竟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