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看了之后,很激动,就转过来了哈,转自越迷林森的BLOG
芳华版的越剧《红楼梦》何时能走上银幕?(2009-08-17 19:48:44)
在六十年代徐玉兰、王文娟联袂演出轰动全国的越剧《红楼梦》的时候,尹桂芳、李金凤也演出了具有尹派特色的《红楼梦》,采用的也是徐进编剧的版本。与徐派版本有所不同的是,没有黛玉进府一场,以“送别元春”的序幕作为开头,第一场戏是“两小无猜”。通过“两小无猜”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复杂关系详细的介绍给了观众,在这场戏的结尾,有几句优美的幕后伴唱:我与你,廊下并肩将曲弹……,恰如其分的烘托了贾宝玉、林黛玉青梅竹马的亲密关系。在“试宝玉”一场,贾宝玉怅然若失的自立台前,幕后传来悠扬的伴唱:人面桃花相映红……,简直就是贾宝玉此刻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在“泄密”一场的开头,林黛玉袅袅婷婷走上台中,背景想起了动听的画外音:都明白了?好妹妹,我这个心,从来也不敢说……,就是葬花的结尾处,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真情表白,林黛玉此刻沉浸在幸福之中,与马上就要来临的“噩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中不足的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版本删掉了很重要的“王熙凤献策”一场,取而代之的是,“试宝玉”结尾处,王熙凤的一个两手交换的动作。我想,没有“献策”是很不应该的,“献策”为后边“焚稿”和“金玉良缘”做了很好的铺垫。没有“献策”,后两场就显得非常突兀了。王熙凤的一个动作,根本不能完全表达“掉包计”的真正含义。
1962年,上海越剧院赴香港演出徐派《红楼梦》,被港方看中决定投拍电影。拍摄完成的上下集越剧电影,雪藏十五年后在全国播放,当时就轰动了全国,成为越剧走向全国的一面旗帜。《红楼梦》成了徐玉兰、王文娟最重要的代表作。渐渐的,尹桂芳的芳华版本被人们淡出了视野,似乎被人们遗忘了。其实,尹桂芳的贾宝玉绝对不逊色与徐玉兰,徐玉兰因为拍摄电影而全国闻名。假如当年电影拍摄的是尹桂芳的演出版本,那现如今的徐派《红楼梦》是否还能一直独霸舞台,就很难说了。
很令人遗憾的是,尹桂芳的《红楼梦》不仅没有走上银幕,连录像资料也没有留下来。我们只能通过全剧的录音来间接的领略这位越剧皇帝的绝代风华。令我们欣慰的是,80年代初期,以尹派出色弟子王君安为首的福建芳华越剧团,在上海演出了尹派的《红楼梦》,以原汁原味的尹派唱腔奉献给观众,让上海的戏迷大饱眼福,恍若时光倒流,仿佛再现了越剧皇帝当年的风采。
王君安的演出版本,被录制了现场全剧录像,出版商以VCD的形式出版发行。尽管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布景比较陈旧,化妆也较为逊色,但当时还是让戏迷们感到大为过瘾。
2003年,钱惠丽、单仰萍拍摄了我国第一部越剧高清晰数字电影《红楼梦》,尽管没有进入院线放映,在高清晰的数字画面还是让我们在电视屏幕上感到大饱眼福。2007年,韦翔东又策划拍摄了两部越剧高清晰数字电影《红楼梦》,一部是郑国凤、王志萍主演的“怀旧经典版”,一部是赵志刚、方亚芬主演的“交响版”。如果把钱惠丽的版本也算在内的话,越剧电影《红楼梦》就有四个版本了。令人遗憾的是,越剧《红楼梦》前后四次走上银幕,唯独落下了让我们回味悠长的“芳华版”。后来,戏迷提出不少意见,韦翔东也承认,没有拍摄芳华的《红楼梦》是他的一个失误。为了弥补,他在电视片《红楼梦精品折子戏》里,特地计划拍摄“两小无猜”、“读西厢”、“葬花”、“金玉良缘”、“哭灵”五个主要场次。可事与愿违,不知道是不是资金的原因,最终的成品只有“葬花”和“哭灵”两场戏的片段。早知道那个《红楼梦精品折子戏》因为钱惠丽、方亚芬的不能参加拍摄,被拍摄的丢三落四、七零八落的话,真不如早些舍弃这个电视片,改拍芳华版的《红楼梦》,即使拍不成电影,哪怕拍成电视片,也会让我们对德高望重的越剧皇帝尹桂芳有些心灵的慰藉。
当年尹桂芳因为没有留下全盛时期的录像资料,成了越迷们心中永久的痛,我们希望这种悲剧不要再重演。趁着尹派传人王君安正值艺术上的黄金时期,尽快将芳华版的《红楼梦》搬上银幕,不要让对尹桂芳的遗憾再次留给王君安。
芳华版的越剧《红楼梦》何时能走上银幕?(2009-08-17 19:48:44)
在六十年代徐玉兰、王文娟联袂演出轰动全国的越剧《红楼梦》的时候,尹桂芳、李金凤也演出了具有尹派特色的《红楼梦》,采用的也是徐进编剧的版本。与徐派版本有所不同的是,没有黛玉进府一场,以“送别元春”的序幕作为开头,第一场戏是“两小无猜”。通过“两小无猜”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复杂关系详细的介绍给了观众,在这场戏的结尾,有几句优美的幕后伴唱:我与你,廊下并肩将曲弹……,恰如其分的烘托了贾宝玉、林黛玉青梅竹马的亲密关系。在“试宝玉”一场,贾宝玉怅然若失的自立台前,幕后传来悠扬的伴唱:人面桃花相映红……,简直就是贾宝玉此刻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在“泄密”一场的开头,林黛玉袅袅婷婷走上台中,背景想起了动听的画外音:都明白了?好妹妹,我这个心,从来也不敢说……,就是葬花的结尾处,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真情表白,林黛玉此刻沉浸在幸福之中,与马上就要来临的“噩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中不足的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版本删掉了很重要的“王熙凤献策”一场,取而代之的是,“试宝玉”结尾处,王熙凤的一个两手交换的动作。我想,没有“献策”是很不应该的,“献策”为后边“焚稿”和“金玉良缘”做了很好的铺垫。没有“献策”,后两场就显得非常突兀了。王熙凤的一个动作,根本不能完全表达“掉包计”的真正含义。
1962年,上海越剧院赴香港演出徐派《红楼梦》,被港方看中决定投拍电影。拍摄完成的上下集越剧电影,雪藏十五年后在全国播放,当时就轰动了全国,成为越剧走向全国的一面旗帜。《红楼梦》成了徐玉兰、王文娟最重要的代表作。渐渐的,尹桂芳的芳华版本被人们淡出了视野,似乎被人们遗忘了。其实,尹桂芳的贾宝玉绝对不逊色与徐玉兰,徐玉兰因为拍摄电影而全国闻名。假如当年电影拍摄的是尹桂芳的演出版本,那现如今的徐派《红楼梦》是否还能一直独霸舞台,就很难说了。
很令人遗憾的是,尹桂芳的《红楼梦》不仅没有走上银幕,连录像资料也没有留下来。我们只能通过全剧的录音来间接的领略这位越剧皇帝的绝代风华。令我们欣慰的是,80年代初期,以尹派出色弟子王君安为首的福建芳华越剧团,在上海演出了尹派的《红楼梦》,以原汁原味的尹派唱腔奉献给观众,让上海的戏迷大饱眼福,恍若时光倒流,仿佛再现了越剧皇帝当年的风采。
王君安的演出版本,被录制了现场全剧录像,出版商以VCD的形式出版发行。尽管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布景比较陈旧,化妆也较为逊色,但当时还是让戏迷们感到大为过瘾。
2003年,钱惠丽、单仰萍拍摄了我国第一部越剧高清晰数字电影《红楼梦》,尽管没有进入院线放映,在高清晰的数字画面还是让我们在电视屏幕上感到大饱眼福。2007年,韦翔东又策划拍摄了两部越剧高清晰数字电影《红楼梦》,一部是郑国凤、王志萍主演的“怀旧经典版”,一部是赵志刚、方亚芬主演的“交响版”。如果把钱惠丽的版本也算在内的话,越剧电影《红楼梦》就有四个版本了。令人遗憾的是,越剧《红楼梦》前后四次走上银幕,唯独落下了让我们回味悠长的“芳华版”。后来,戏迷提出不少意见,韦翔东也承认,没有拍摄芳华的《红楼梦》是他的一个失误。为了弥补,他在电视片《红楼梦精品折子戏》里,特地计划拍摄“两小无猜”、“读西厢”、“葬花”、“金玉良缘”、“哭灵”五个主要场次。可事与愿违,不知道是不是资金的原因,最终的成品只有“葬花”和“哭灵”两场戏的片段。早知道那个《红楼梦精品折子戏》因为钱惠丽、方亚芬的不能参加拍摄,被拍摄的丢三落四、七零八落的话,真不如早些舍弃这个电视片,改拍芳华版的《红楼梦》,即使拍不成电影,哪怕拍成电视片,也会让我们对德高望重的越剧皇帝尹桂芳有些心灵的慰藉。
当年尹桂芳因为没有留下全盛时期的录像资料,成了越迷们心中永久的痛,我们希望这种悲剧不要再重演。趁着尹派传人王君安正值艺术上的黄金时期,尽快将芳华版的《红楼梦》搬上银幕,不要让对尹桂芳的遗憾再次留给王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