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小虾汉斯
1429年5月,随着贞德进入奥尔良城并随之突破了英军对奥尔良的包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出现最后一次重大转折,法国似乎从此以后终于离亡国危机远去了,而英国人,在失去了趁奥尔良守军补给接近枯竭从而一举夺取奥尔良的良机后,开始饱受兵力不足和战线太长,而看到“奇迹”发生的法国人无疑士气上大受振奋,原本被英国人打得信心不足、龟缩防守的他们开始乘胜追击、穷追猛打。
公认1346年的克雷西会战终结了骑士主宰中世纪欧洲战场的神话,从而开始导致骑士制度和精神的衰落。此后1356年的普瓦捷会战(Poitiers)和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法国骑士军再次惨败在骑兵比例并不高的英军手上,并且损失了大量的精英贵族和骑士,进一步导致了整个阶层的衰落。但是,到了更接近中世纪末尾的1429年,随着骑士装备的进一步改善和战术的改进,更重要的是敌人的疲惫,使得法国骑士终于在贞德的进军中成功复仇,取得了一次辉煌胜利。
在百年战争进行到后期,双方都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尽管一度是如此接近这个目标,英国国王试图取得法国王位的做法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冒险,因为对于相对来说农业不是那么发达和富裕的英国,更难以支持长期战争。亨利五世入侵法国时就已经被迫典当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方能支持军费,可是他依然付不起更加昂贵的骑士和重步兵的军费,无法保持这些部队在英军中原有的数量和比例,不得不将法宝全压在了更加便宜的“王牌”——弓箭手身上。而这就意味着在他们前面充当“肉墙”的下马骑士和重步兵的实力削弱,不能起到以往的保护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个危险的信号,尽管在阿金库尔战役中,长弓手在肉搏战中的出色发挥依然让英国人赢得了大胜。 在奥尔良围攻战中,法军守军的实际兵力还要高于英军(大约5000英军对6500法军,还不算参加守城的平民们),可屡败于英国人的法军信心不足,始终不敢主动出击,直到补给将尽陷入绝望。可贞德的数千援军到达后,立即采取强行突围手段,英国人松散的围城防线就在6天内崩溃了。
1429年5月7日奥尔良解围后,奥尔良周边、卢瓦尔河一带许多据点仍在英国人手里,法军遂在贞德的敦促下继续对这些据点发动强攻。显然,由于法军兵力火炮均占优势,加上士气高涨,进展比较顺利。于6月10-12日攻克了Jargeau,6月14日攻克了Meung,6月15-16日攻克了Beaugency。这些强攻战中,英军每战均损失几百人,但基本非死既俘,是不可恢复的损失,这使得英国人形势更加不利。
18日晨,英军主力(5000人,一说3000人)在大炮掩护下试图夺回Meung,但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Beaugency也告失陷的消息也传到了英军军营。英军统帅什鲁斯伯里伯爵塔尔博特(Talbot)和约翰-法斯托夫(John Fastolf)均认为胜利已无希望,决定向巴黎方向的Janville撤退
火器武器在西欧最早在克雷西崭露头角~如今已经渐渐成熟~
很快,英国人撤退的消息就传到了法军军营,而各将领为接下来该怎么做发生了一番激烈的争论。结果,据说贞德打断了这个争论,拍板决定使用马刺加快行军速度,全力追击英军。于是,法军迅速兵分三部,由La Hire和Poton de Xantrailles两位百年战争后期的宿将率1500骑作为先锋,迅速追赶,中军由阿朗松公爵和奥尔良公爵的私生子、奥尔良守将杜诺瓦伯爵统帅;贞德自己则和法兰西总管亚瑟-德-里奇蒙(Arthur de Richemont)殿后。法军总兵力:8000人。
显然,几经苦战疲惫不堪的英国人无法迅速完成撤往Janville的任务,不得不在离Meung以北18英里的Patay停下来休息。塔尔博特将部下部署在了Patay城西南的利尼亚罗莱斯(Lignarolles)附近的罗马人修建的大道的一处交叉路口,以一些低矮的灌木丛作为掩护。显然,这样的地方作为防御阵地还是问题多多,首先,塔尔博特的阵地侧翼还是比较开阔,而又无力防止法军的包抄,而且他不知道为何,并未让部队立即进入战备状态,这无疑让英军付出了血的代价。
1429年5月,随着贞德进入奥尔良城并随之突破了英军对奥尔良的包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出现最后一次重大转折,法国似乎从此以后终于离亡国危机远去了,而英国人,在失去了趁奥尔良守军补给接近枯竭从而一举夺取奥尔良的良机后,开始饱受兵力不足和战线太长,而看到“奇迹”发生的法国人无疑士气上大受振奋,原本被英国人打得信心不足、龟缩防守的他们开始乘胜追击、穷追猛打。
公认1346年的克雷西会战终结了骑士主宰中世纪欧洲战场的神话,从而开始导致骑士制度和精神的衰落。此后1356年的普瓦捷会战(Poitiers)和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法国骑士军再次惨败在骑兵比例并不高的英军手上,并且损失了大量的精英贵族和骑士,进一步导致了整个阶层的衰落。但是,到了更接近中世纪末尾的1429年,随着骑士装备的进一步改善和战术的改进,更重要的是敌人的疲惫,使得法国骑士终于在贞德的进军中成功复仇,取得了一次辉煌胜利。
在百年战争进行到后期,双方都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尽管一度是如此接近这个目标,英国国王试图取得法国王位的做法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冒险,因为对于相对来说农业不是那么发达和富裕的英国,更难以支持长期战争。亨利五世入侵法国时就已经被迫典当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方能支持军费,可是他依然付不起更加昂贵的骑士和重步兵的军费,无法保持这些部队在英军中原有的数量和比例,不得不将法宝全压在了更加便宜的“王牌”——弓箭手身上。而这就意味着在他们前面充当“肉墙”的下马骑士和重步兵的实力削弱,不能起到以往的保护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个危险的信号,尽管在阿金库尔战役中,长弓手在肉搏战中的出色发挥依然让英国人赢得了大胜。 在奥尔良围攻战中,法军守军的实际兵力还要高于英军(大约5000英军对6500法军,还不算参加守城的平民们),可屡败于英国人的法军信心不足,始终不敢主动出击,直到补给将尽陷入绝望。可贞德的数千援军到达后,立即采取强行突围手段,英国人松散的围城防线就在6天内崩溃了。
1429年5月7日奥尔良解围后,奥尔良周边、卢瓦尔河一带许多据点仍在英国人手里,法军遂在贞德的敦促下继续对这些据点发动强攻。显然,由于法军兵力火炮均占优势,加上士气高涨,进展比较顺利。于6月10-12日攻克了Jargeau,6月14日攻克了Meung,6月15-16日攻克了Beaugency。这些强攻战中,英军每战均损失几百人,但基本非死既俘,是不可恢复的损失,这使得英国人形势更加不利。
18日晨,英军主力(5000人,一说3000人)在大炮掩护下试图夺回Meung,但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Beaugency也告失陷的消息也传到了英军军营。英军统帅什鲁斯伯里伯爵塔尔博特(Talbot)和约翰-法斯托夫(John Fastolf)均认为胜利已无希望,决定向巴黎方向的Janville撤退
火器武器在西欧最早在克雷西崭露头角~如今已经渐渐成熟~
很快,英国人撤退的消息就传到了法军军营,而各将领为接下来该怎么做发生了一番激烈的争论。结果,据说贞德打断了这个争论,拍板决定使用马刺加快行军速度,全力追击英军。于是,法军迅速兵分三部,由La Hire和Poton de Xantrailles两位百年战争后期的宿将率1500骑作为先锋,迅速追赶,中军由阿朗松公爵和奥尔良公爵的私生子、奥尔良守将杜诺瓦伯爵统帅;贞德自己则和法兰西总管亚瑟-德-里奇蒙(Arthur de Richemont)殿后。法军总兵力:8000人。
显然,几经苦战疲惫不堪的英国人无法迅速完成撤往Janville的任务,不得不在离Meung以北18英里的Patay停下来休息。塔尔博特将部下部署在了Patay城西南的利尼亚罗莱斯(Lignarolles)附近的罗马人修建的大道的一处交叉路口,以一些低矮的灌木丛作为掩护。显然,这样的地方作为防御阵地还是问题多多,首先,塔尔博特的阵地侧翼还是比较开阔,而又无力防止法军的包抄,而且他不知道为何,并未让部队立即进入战备状态,这无疑让英军付出了血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