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总监担任大学教师 传授给学生最实用的知识
在烟台大学药学院教师会议室,记者见到了身着浅绿色工作服的姜永涛老师。姜永涛是烟台大学药学院教师,同时也是绿叶制药的研发总监。他1991年到1999年在淄博新华制药担任过研究院副院长,后来做过销售公司总经理,还在车间里干过一段时间的技术性工作。现在在绿叶制药搞生产性研发,化学中试的工作。
与姜永涛一样,田京伟、刘万卉也都是绿叶制药的研发总监。现在烟台大学药学院有教师35人,有十几人是烟台大学和绿叶制药两边双跨的,占药学院教师总数的1/3,就连药学院的院长傅风华也是两边双跨,既是老师、院长。傅风华是2009年全国优秀教师,又是绿叶制药药物筛选与评价主任。
烟台大学药学院的老师们中有的是从国外回来,有国外名校的留学背景,或是在企业从事生产多年的老总、副总、研究院院长之类的企业管理层。全院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60%,人才的高起点,师资的双师型,这一点是其他学院所没有的,也是药学院迥别于其他院校的资本和基石。
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提升了操作实践能力
烟台大学药学院和绿叶制药联合,实现了科研平台和教学实践平台的共同使用。绿叶制药数千平米的实验室以及实验室内的实验器材,药学院的学生能够真切地看到、摸到,甚至动手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直接接触了生产,接触了研发,实践能力快速提高。特别是做本科毕业论文,学生可以直接进入老师的科研平台去做。药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80%出自老师的科研项目,比如绿叶制药做的一些**或者一些国家级重大课题。
在烟台大学药学院见到了应届毕业生药学院07级张恂,他告诉笔者,自己已经和恒瑞制药签约了,现在绿叶制药实习。他说,在绿叶的实习贴近实际,侧重应用,让他在应聘时底气十足,能够顺利签约。
“产学研用结合得很好,希望以后更好”
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独特办学模式,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药学院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人员达到40%以上(其中部分毕业于欧美著名学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双师型教师"是烟台大学药学院教师的特色, 教师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药学理论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又长期在企业新药研发部门工作,具有大量的新药研究实践经验。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大量的实验实践,使培养的学生真正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几年来,烟台大学的药学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快速发展,被列入烟台大学五个优势建设学科,获批"山东省药物筛选评价重点实验室"。科研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2004年进行的学科点评估中,烟台大学药学专业综合实力列全国第14位,其中教师人才梯队居第6位(仅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几所药学名校之后)。
烟台大学药学院开创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成功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使学校和企业实现了双赢,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研制出了一批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今年的销售额将达到20亿元,拥有10多个国内领先的研究平台,成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