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老大以前拍的电影,大概也有个七八部吧,一直想写点什么,总是偷懒,好吧,现在写写,希望不算白烂吧。
第一时间想到去搜索的电影当然是《梁祝》啦,94年的时候,这个电影在香港确实相当地红,记得第二年TVB除了在本台放之外,还在英文台上放。不过当时我确实不能接受梁山伯和祝英台居然十八里相送时居然在山洞里拥吻,还有何润东饰演的有同志倾向的人,就一直拒绝看。想不到时隔多年的今年,翻看时居然哭得一塌糊涂。(真是丢脸啊)可能因为也是电影的菜鸟,可能生活的阅历增加了,在今天,我绝对给这部电影打95分。影片跳脱了传统的束缚,增加了青春活泼的元素,不变的就是那种对爱情的渴望、对自由的挣扎的内核,被徐克紧紧把握住了,吴奇隆和杨采妮身上流露出的那种青春的、懵懂的、单纯的气质无需任何演技点缀,杨采妮那种“男仔头”(假小子)的气质加上一点无厘头的演绎,让这个祝英台无比的可爱,吴奇隆那种憨厚的、被欺负时的无奈表情是如此自然清新。尤其是祝英台掉了襟围,被他捡到,他还以为是绑腿、腰带,甚至是头巾,看到这里,不禁感叹:唉!这个傻人!两人的互动也让人忍俊不禁,感情的递进被铺排的很好。当然山洞中拥吻确是徐克神来之笔,如两只小狗相互依偎,可以用“抵死缠绵”来形容,但是两人似乎又有点恐惧害怕,又不忍放手的感觉。不是那种激情的拥吻,显得温暖、热情、让人难舍难离,却不色情,徐导演,确实服了你了,都被你骗了!当然,最可贵的一点,除了表现感情的艰难,徐克还表现了对那个时代的控诉,汉人在外族入侵时偏安一隅,互相倾轧,终日浓妆艳抹地做人,所有的丑恶都让孙兴饰演的大师和那个祝英台的母亲道尽了,(原来孙兴也可以这么的儒雅的)。可以说《梁祝》在传统与现代间找到了平衡,在对感情描述和对社会控诉间找到了平衡。四个字总结:回味无穷!
第一时间想到去搜索的电影当然是《梁祝》啦,94年的时候,这个电影在香港确实相当地红,记得第二年TVB除了在本台放之外,还在英文台上放。不过当时我确实不能接受梁山伯和祝英台居然十八里相送时居然在山洞里拥吻,还有何润东饰演的有同志倾向的人,就一直拒绝看。想不到时隔多年的今年,翻看时居然哭得一塌糊涂。(真是丢脸啊)可能因为也是电影的菜鸟,可能生活的阅历增加了,在今天,我绝对给这部电影打95分。影片跳脱了传统的束缚,增加了青春活泼的元素,不变的就是那种对爱情的渴望、对自由的挣扎的内核,被徐克紧紧把握住了,吴奇隆和杨采妮身上流露出的那种青春的、懵懂的、单纯的气质无需任何演技点缀,杨采妮那种“男仔头”(假小子)的气质加上一点无厘头的演绎,让这个祝英台无比的可爱,吴奇隆那种憨厚的、被欺负时的无奈表情是如此自然清新。尤其是祝英台掉了襟围,被他捡到,他还以为是绑腿、腰带,甚至是头巾,看到这里,不禁感叹:唉!这个傻人!两人的互动也让人忍俊不禁,感情的递进被铺排的很好。当然山洞中拥吻确是徐克神来之笔,如两只小狗相互依偎,可以用“抵死缠绵”来形容,但是两人似乎又有点恐惧害怕,又不忍放手的感觉。不是那种激情的拥吻,显得温暖、热情、让人难舍难离,却不色情,徐导演,确实服了你了,都被你骗了!当然,最可贵的一点,除了表现感情的艰难,徐克还表现了对那个时代的控诉,汉人在外族入侵时偏安一隅,互相倾轧,终日浓妆艳抹地做人,所有的丑恶都让孙兴饰演的大师和那个祝英台的母亲道尽了,(原来孙兴也可以这么的儒雅的)。可以说《梁祝》在传统与现代间找到了平衡,在对感情描述和对社会控诉间找到了平衡。四个字总结: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