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吧 关注:26,848贴子:499,900
  • 0回复贴,共1

倾听田野上飘来的牧歌 ——读读《边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用这儿的一篇文章,作为回报,我把我这次写的发出来,写得不好还请不要笑话。
----------------------------------------------------------------
很久以前便听说过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仿佛那是一个光与影都完美且和谐地相互映衬,那好似一个透明而斑斓的世界,从此,边城成了我梦寐以求的天堂。古老的吊脚楼静静的立在缓缓流过的沅水边,不曾发出“逝者如斯”的感慨,沉重而优雅的镂空门窗轻轻地诉说着湘西这座小城淳朴而又精致的历史。
那种景致,那种风韵,那种真实,那种美丽,构建出一个诗意的田园牧歌世界,叫人如何不沉醉?
醒来后是思考,那样精致的小城是否还是原样地呈现着自己的魅力呢?
曾经的小城是一个自在、自主、自为的世界,没有现代文明羁绊和污染,人性纯真,民风淳朴,穿梭早古老的吊脚楼间还能闻得见淡淡的清香,散发着淡淡的忧郁,仿佛这种清香,这种忧郁与生俱来,伴着小城从遥远的时空慢慢穿梭到现在。
现在的小城呢?我想去寻找那片纯净的土地,让自己的心灵有一片可以栖息的巢穴,静静地过着风清云淡的日子,看时间静静得从指间悄悄地流逝……
我向往那种精致的生活。
《边城》蕴藏着浪漫气息和古典情调会慢慢渗入读者的骨髓,让澎湃的血液静静地流淌,让激动的心灵渐渐平静,携卷着一阵清凉游走在全身。
真是在城市里待得太久了,真得渴望那个诗意的田园意境。
一切都是静静的,轻轻的,淡淡的,打磨去棱角,圆润也是一种平静的美。更何况支撑这种意境的是一种美好而自然的人性,闪耀着一种神性之光,将人性中的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静静地呈现。
那是湘西的魂魄所在。
“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字皆看得明明白白。”
那样清澈而美丽的深潭,怕是九寨沟里114块色彩缤纷的海子也要略逊一筹了。九寨沟翠海传说是神女沃诺色姆的情人达戈的一面宝镜,只是神女无意失手打破,落入凡间便是如今的翠海,这个神话给翠海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可这深潭只是静静地伫立在酉水的上游,它的美便胜过了神秘的翠海,或许它也有什么离奇的传说,只是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树,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四周环境及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非常愉快。”
一幅宁静的秋冬村庄图静静地呈现在面前,没有现代化的打扰,静静地享受农园的乐趣,这种乐趣与商业的农家乐要比纯真自然不少,或许会勾起一种归隐务农的心情。
也许这样的诗意展现在眼前,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幽怨自得更能被深切的体会吧!
“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明天’回来!”
一句“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散发着让人落泪的忧伤,却又给人一丝希望的光线。
眼泪纵然无法流下,但那种忧伤却纠结在心头,缠绕成心中永远的牵挂。
不知是该伤心,还是因该希望。
或许只能期待。
这时等待也成了一种忧郁的美丽。



1楼2006-08-18 22: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