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认沽:我们因为恐惧而被忽悠
万科认沽权证终于走完了它近一年的短暂历程,从最高一块零四分到最终收于一厘钱,成为中国股市的一道不可多见的风景。与之相对应的是持有权证的股民眼睁睁看着手中的权证变成一张不折不扣的废纸,即使是还有几天行权的时间,但是从目前万科的股价来看,奇迹的发生比蚂蚁撼动大象还要难。
如果我们假想一下:如果现在股民持有的是万科认购权证而不是认沽权证,那现在的结果又如何?为什么市场当初接受了认沽权证而不是认购权证?那是因为我们当初太恐惧,以致今天被忽悠了一回,而忽悠我们的,不光是东家万科,还有批准认沽权证的管理部门。
认沽与认购一字之差,并不是仅仅是在行权价格上的数字游戏,也反映了发行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由于全流通的权证具有补偿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市场向好,发认股权证对投资者有利,而未来市场向坏,则发认沽权证对投资者有利,才能起到真正的补偿的意义。
去年的全流通股改当中,不少蓝筹股都发了很多认沽权证。而管理部门批准这些认沽权证的行为,则反映了自己潜意识里看空这些蓝筹股的心理,否则从对投资者有利的角度来看,他们更应该督促股改公司把这些认沽权证而换成认股权证。因此从认沽权证的发行,我们看到的是当时管理层对未来信心的缺乏,而这种信心的缺乏自上而下的影响到中小投资者,于是,在恐惧当中,我们慌乱的接过了本来是一张废纸的认沽权证。
而从上市公司角度看,颇有点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味道。因为和中小投资者相比,上市公司更清楚自己公司的经营状况,对未来公司股价的走势也比普通投资者的判断更为清晰。而发行认沽权证,一方面投市场所好,另一方面不花一分钱就逃过了补偿的义务,算盘打得可谓贼精。在认沽权证化为灰烬的烟雾当中,我们仿佛看见了上市公司的偷笑。
因此万权变成废纸的现象,应该有三大板要打。第一板该打在管理层屁股上,因为他们自身对市场未来的信心不足,导致了万科认沽权证的顺利发行,而这种信心的缺乏还影响到了投资者的信心;第二板该打在万科公司的屁股上,他们利用了市场的恐慌心理逃脱了补偿的义务。第三板则应该打在投资者自己屁股上,毕竟万科认沽权证的通过是自己投票通过的,因为我们自己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因为我们对权证这一新生事物还未有太多了解就轻率的接受了它,而导致最终被它忽悠的结果。同时万科的中小股东也不难得出投资上的一个教训:如果当初看好万科,为何会信心不足的接受它的认沽权证?如果你信心不足,为何当初又买它?
万科认沽权证终于走完了它近一年的短暂历程,从最高一块零四分到最终收于一厘钱,成为中国股市的一道不可多见的风景。与之相对应的是持有权证的股民眼睁睁看着手中的权证变成一张不折不扣的废纸,即使是还有几天行权的时间,但是从目前万科的股价来看,奇迹的发生比蚂蚁撼动大象还要难。
如果我们假想一下:如果现在股民持有的是万科认购权证而不是认沽权证,那现在的结果又如何?为什么市场当初接受了认沽权证而不是认购权证?那是因为我们当初太恐惧,以致今天被忽悠了一回,而忽悠我们的,不光是东家万科,还有批准认沽权证的管理部门。
认沽与认购一字之差,并不是仅仅是在行权价格上的数字游戏,也反映了发行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由于全流通的权证具有补偿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市场向好,发认股权证对投资者有利,而未来市场向坏,则发认沽权证对投资者有利,才能起到真正的补偿的意义。
去年的全流通股改当中,不少蓝筹股都发了很多认沽权证。而管理部门批准这些认沽权证的行为,则反映了自己潜意识里看空这些蓝筹股的心理,否则从对投资者有利的角度来看,他们更应该督促股改公司把这些认沽权证而换成认股权证。因此从认沽权证的发行,我们看到的是当时管理层对未来信心的缺乏,而这种信心的缺乏自上而下的影响到中小投资者,于是,在恐惧当中,我们慌乱的接过了本来是一张废纸的认沽权证。
而从上市公司角度看,颇有点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味道。因为和中小投资者相比,上市公司更清楚自己公司的经营状况,对未来公司股价的走势也比普通投资者的判断更为清晰。而发行认沽权证,一方面投市场所好,另一方面不花一分钱就逃过了补偿的义务,算盘打得可谓贼精。在认沽权证化为灰烬的烟雾当中,我们仿佛看见了上市公司的偷笑。
因此万权变成废纸的现象,应该有三大板要打。第一板该打在管理层屁股上,因为他们自身对市场未来的信心不足,导致了万科认沽权证的顺利发行,而这种信心的缺乏还影响到了投资者的信心;第二板该打在万科公司的屁股上,他们利用了市场的恐慌心理逃脱了补偿的义务。第三板则应该打在投资者自己屁股上,毕竟万科认沽权证的通过是自己投票通过的,因为我们自己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因为我们对权证这一新生事物还未有太多了解就轻率的接受了它,而导致最终被它忽悠的结果。同时万科的中小股东也不难得出投资上的一个教训:如果当初看好万科,为何会信心不足的接受它的认沽权证?如果你信心不足,为何当初又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