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吧 关注:36,922贴子:1,478,253
  • 13回复贴,共1

【患者术后必读】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知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 百度


1楼2011-11-16 16:36回复
    先说一下本人的恢复的情况吧,8月中旬北医三院做的左膝自体前叉韧带重建,内外侧半月板缝合,术后三个月,屈膝145+,大概离屁股还有半拳吧,肌肉萎缩较严重,现在加强了静蹲练习。走路没问题,但还是有点儿瘸
    贴吧里大都是患者相互讨论,也很少有比较专业的康复介绍或者帖子特别分散,本人在康复过程中找到了一些康复资料,集中在一起发帖,有利于患者阅读,希望能对广大患有的康复有所帮助
    以下资料若非本人原创,我会在开头标注作者还有原网址
    最后,如果大家看后觉得对你有帮助请顶一下帖子,以便能让更多的患友看到,我希望这个帖子能一直留在首页帮助更多的人,我以后也会时不时的更新或是顶一顶帖子的,谢谢大家啦~


    2楼2011-11-16 16:37
    回复
      2025-10-12 12:59: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难得的好帖子~~~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1-11-16 17:05
      回复
        接上一帖
        在我们屈伸踝关节的时候,小腿的肌肉就会收缩和放松。跖屈(脚尖向下踩)的时候小腿三头肌收缩变短,胫骨前肌放松伸长;背伸(向上勾脚尖)的时候胫骨前肌收缩变短,小腿三头肌放松伸长(有关内容写在《运动各个关节需要的肌肉》里面了)。这两组相对应的肌肉在收缩的时候就象泵一样把血液和淋巴液挤压回流,放松的时候新鲜的血液就又流进去了。这样,整条腿不用动,只是屈伸脚腕子就可以促进整个下肢的循环。
        也有人提出可以让踝关节不只是屈伸,还要绕环,因为这样活动的肌肉更多。也就是说把踝关节的跖屈、内翻、背伸、外翻组合在一起的“环绕运动”,对于增加股静脉血流峰速度的方面要比单独进行踝泵练习更好。但实际练习的时候可能会由于绕环动作影响屈伸动作的幅度,或者会感到疼痛明显。所以如果愿意,可以增加绕环动作,如果是体力不好或者会觉得增加了疼痛,只做屈伸动作就可以达到效果了。
        以上说的这些,就是“踝泵”练习的原理、作用、和方法。这个练习看似简单,但是对于预防及帮助消退下肢伤病、手术后肿胀的作用非常大。最好的是,因为活动量很小,身体和腿都不用动,只是脚腕子在动,所以非常安全。除了踝关节本身的手术不能练习以外,无论是下肢骨折、关节置换(包括髋和膝关节)、还是肌肉或者韧带肌腱的手术,只要足部没有石膏之类的固定,都可以放心大胆地在手术麻醉消退之后就可以开始练习。当然,如果疼痛明显,可以先减少练习的时间和次数,或者先用很小的力量适应,再逐渐增加强度。


        11楼2011-11-16 17:18
        回复
          受益!收藏!


          13楼2011-11-16 17:22
          回复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柔韧性稍差的人,在屈膝90°静蹲的时候,会觉得跟腱的牵拉太强,就是小腿肚子后面扯着难受。这时候可以找一条3-5厘米厚的小木条,在练习静蹲的时候垫在脚后跟下面,踝关节提高一点,就可以缓解这种不适的感觉。
            练习过一段时间,力量提高了之后,可以直接做静蹲,不必靠墙练习了。这样不但可以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还可以练习到大腿的后群和腰臀部的肌肉。如果希望增强膝关节在运动中的控制能力,可以在0-100°范围做蹲起。除非有专业人员指导认为你应该做,否则不建议做深蹲(就是蹲到底再站起来),因为会对关节软骨有很大压力和摩擦。
            如果再想增加难度,可以不去靠墙,而是在墙和背部之间靠一个健身球,也就是靠在健身球上做“靠球静蹲”,这样就可以增加难度。因为健身球是有弹性的,你要控制力量的大小不能单纯只是使劲向后靠,而且球还会滚动,就更要求控制用力的方向和左右腿之间力量的分配,不能让球滚下来。

            想再难一点的话,就需要平衡垫了。所谓平衡垫是大概8厘米高的一个充气或者软泡沫的软垫,因为是软的而且有弹性,所以人站在上面会不能预测的向某个方向倾斜而让身体晃动。站在这样的垫子上再做静蹲,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A:静蹲的标准姿势。角度比较小(就是蹲得比较高)。
            B:角度比较大的静蹲(就是蹲得比较低)。可以看出来,无论蹲得高低都是保持膝关节和脚尖在一条垂线上。
            C:单腿静蹲。支撑身体的是需要强化肌力的腿。
            D:平衡板上的静蹲。
            现在回头来说说静蹲练习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1)控制高度:找到适合自己练习的下蹲角度之后,可以在脚尖处的地面上画条线做个标记。这样下一次练习的时候就能知道蹲到什么样的角度了。如果每次角度不同,一次高一次低的,就没办法掌握练习的量了。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力量提高可以轻松完成五次之后,就把脚向前移动半步,蹲得更低一点,练习的强度就又增加了。
            (2)根据需要控制时间:如果希望提高耐力,可以蹲得高一点,屈膝角度小一点,每次蹲到力竭为止。所谓力竭,就是实在没有力气了,蹲不住了。这样练习3-5次每天,每次之间的间隔是1-2分钟(至于为什么只能休息1-2分钟,在前面《肌力练习的一些原则》里具体写过了)。
            如果是希望提高绝对力量,增大肌肉的体积。就可以蹲低一些,在90°附近,这样就会很快达到疲劳力竭。找到一个大约只能坚持1-2分钟就力竭的角度,1-2分钟为一次,间隔15-30秒,5-10次连续练习。要注意的是,不要认为蹲得越低强度就也大,屈膝超过100°之后力距就会减小,股四头肌受力反而变小了。
            以上这些就是下肢经典练习――静蹲的介绍。俗话说人老先老腿,尤其是现在汽车成为主要代步工具,在办公室坐着工作越来越多的年代,下肢力量普遍下降。甚至很多健身爱好者也是只重视上肢练习,把胳膊练粗胸肌练成块,腿相对来说就显得细了很多,比例程不上完美。象这样不用花钱只要有面墙就能做的练习,还是不妨尝试一练的。


            17楼2011-11-16 17:35
            回复
              所以实际掌握起来会很难,既要抓住重点,好能尽快恢复功能,又要兼顾全局避免产生不平衡。实在是有一定的难度啊!
              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循序渐进很好理解,但是真的做起来有时候还是很有难度的,尤其是一起练习的时候,看见别人力量明显大进步明显比自己快,自己还能忍住不着急的还真不是太多。
              持之以恒是说需要坚持练习足够长的时间,肌肉的体积才能有明显的增长。小日本测定的数据是8-10周,估计这个数值对于亚洲人比较合适。想几天把肌肉就练起来,是绝对不可能的。短时间内肌力的增长不是肌肉的体积长大了,练习完肌肉胀大是因为充血,也不是肌纤维真的增粗了。这些效果逐渐地积累几周时间,肌肉的体积才能真正增大。
              六、其它的一些原则和技巧
              重量足够大:已经能用 5kg的哑铃,绝不要再用回3kg的去。3kg的练100次和5kg的练30次比较起来,还是5kg的对于增长肌力更有效果。因为对于肌肉的刺激,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次数的多少,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负荷重量的大小,重量加大才能刺激更多的肌纤维,达到更深的疲劳。当然,所谓重量大,还是要遵循上面不急不燥的原则,不能盲目加大重量。只是不要认为小的重量多练几次效果也能一样就对了。
              慢速度:除了练习爆发力的时候,练习动作要慢速的控制,不要靠惯性猛地抬起来,再靠负荷的重量放松肌肉放下去。应该匀速动作,尤其在放下负荷的时候更要控制速度慢慢还原,做所谓的退让性练习,就能更加够充分地刺激肌肉。同时这种肌肉的离心收缩能力练习,对于加强肌肉对关节和肢体的控制能力非常有效。
              频率要高:频率就是重复的频繁程度。如果练习是两组或者更多组,那么两组之间就不能休息太长时间。不要练一组休息十几分钟再练习下一组,这样的话前面一组的练习作用基本上也就没有剩下什么了。一般来说组间休息时间为30秒-90秒不等,就连特别剧烈的爆发力练习,也就是休息3-5分钟。
              以上的这些,都是力量练习的总的原则,具体到某个人的某项练习,应该怎么去练,就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同,对别人有益的练习很可能对自己就是有害的,千万不能看见别人怎么练就跟风去学着做。


              20楼2011-11-16 17:42
              回复
                当然了,在我们做了应急处理的同时,还是应该尽快联系医院,毕竟这只是应急的简单处理,还是需要专业人员来做进一步的工作。
                说了应急处理之后,我们再回头来说冰敷和热敷的问题。
                刚刚受伤的时候,应该马上冰敷,而且48-72小时之内都要冰敷,因为创伤的急性出血期就是48-72小时,要等到没有新的出血之后,我们才能开始热敷来促进循环。
                那是不是在受伤的头两三天里就应该不停地冰敷或者尽量多地冰敷呢?也不是。我们都用凉水洗过手或者洗过衣服,都知道当手刚开始接触凉水的时候,皮肤的颜色会冻得发白,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发红。这在冬泳爱好者的身上体现得最明显,游过一会儿之后再上岸身上都是通红的。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温度刚刚降低的时候,毛细血管反应性的收缩了,皮肤的血液循环下降了,所以颜色变得苍白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组织意识到不能自己把自己冻死,所以又会反射性地扩张血管,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流量,于是我们肉眼看到的就是被冻得通红。这下也就知道了,如果冰敷得太久,反而又促进了循环,这当然是我们在损伤的早期不希望发生的。所以比较理想的冰敷是:每次冰敷大约15-20分钟,每冰敷一次要间隔1-2个小时。疼痛不是太明显后,隔2-3个小时冰敷一次就可以。如果损伤很轻很小的话,冰敷的时间和次数就可以更少一点。
                冰敷的时候,还有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也是应该注意到的。比如前面说到了要往冰袋里放进冰和水,既然是要尽快降温,越凉不是就能越快降温吗?加冰就是了,加水为什么呢?在中学物理里提到过,冰水混合物是0°,换句话说,冰水混合物最低也就是0°。但是冰块不一样,冰块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时候就是冰箱冷冻室里的温度,有可能是零下5°也可能是零下15°。这样低的温度是会冻伤组织的,只有加了适量的水成为冰水混合物才能让温度适中。同时,冰块是固体,有棱有角的,和肢体的接触面不均匀,挨着的地方太凉,挨不着的地方又没有冰敷到,所以要加水让整个冰袋变成软的水囊,才能柔软均匀地接触到需要冰敷的地方。
                没有专门的冰袋的时候可以用什么呢?可以就地取材很多东西。比如买一瓶冰镇饮料,倒在塑料袋里当冰袋用;没有合适的塑料袋可以直接倒在毛巾手绢之类的上面,浸润凉了之后直接冰敷;在野外玩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小溪小河里的水浸泡,要注意的是如果水流太湍急就不能直接把手啊脚啊深进水里,因为水流的冲击对组织也是一种刺激。或者买根冰棍包上毛巾再用也是一样的,总之需要的就是温度低的东西,至于是什么并不重要。
                还有在冰敷的时候,要看皮肤是不是有破损,如果皮肤有伤口的话,一定要先垫上一层干净的不透水又不能是保温隔热的东西,不然冰袋上凝结的水流进伤口可能会引发感染。
                用了这么多字,终于把冰敷相关的知识简单介绍完了。接下来就该说热敷了。根据上面说过的,急性损伤的前两三天是要冰敷的。那么如果损伤不严重,不需要特别的处理,两三天之后就可以开始热敷了。冰敷抑制了出血和炎症,但是已经有的出血和炎症就要依靠热敷,促进组织的血液和淋巴的循环,把致炎物质和淤血带走,才能好得更快。
                热敷相对简单,因为我们多少都有过热敷的经验。直接用热水泡啊、用热水袋敷啊之类的都可以。对于热敷来说,重要的是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通常热敷的温度不要超过50-60°。温度太高会烫伤谁都知道,但是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低温烫伤”可能就是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的了。其实这就是热敷的时间太长造成的。温度高的东西我们一碰就觉得烫,就会不再接触了,但是四五十度的温度不但不觉得烫,还会绝得很舒服,就可能一次敷几个小时,甚至抱着热水袋睡着了。于是热量在组织中逐渐积累起来,而且慢慢传导到组织深处,就造成了伤害程度更重的低温烫伤!所以再怎么觉得热敷的时候舒服无比,也不要超过一个小时!这样才能既有效又安全!
                把上面说过的整理一下:损伤刚刚发生的时候,要遵循“RICE”的原则。在2-3天里要冰敷,每次15-20分钟,1-3小时冰敷一次。急性期过了之后,可以开始热敷促进循环,温度50-60°,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


                24楼2011-11-16 17:54
                回复
                  2025-10-12 12:53: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对于膝关节屈曲来说,拮抗肌是股四头肌,那么对于伸膝来说,就是和它相对的腘绳肌了。所以为了改善伸膝的角度,才有这个“腘绳肌牵拉”的练习。
                  名字虽长,但是姿势简单。就是双腿伸直并拢坐在床上,向前俯身弯腰,尽量用手去接触自己的脚尖。应该感觉到大腿后侧有明显的牵拉感才说明动作正确了。

                  动作的要点是:尽量屈髋(髋关节,也就是胯骨),而不是弯腰。这样才能感觉到大腿后侧的腘绳肌有牵拉的感觉,否则牵拉的就是腰和后背了。在感到明显的牵拉疼痛之后停下来保持不动,或者是轻微颤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牵拉感逐渐消失或者降低之后,再向前牵拉。
                  一般是要保持这个姿势,练习10-15分钟。这个方法适用于手术后的各个时期,主要针对于伸膝伸受限,同时腘绳肌明显挛缩(就是以上两个姿势可以压直,但是主动伸直比较差)的患者。
                  最后必须提醒的是,腰椎有问题的患者绝对不能做这个练习,这样的动作是会加重腰椎压力,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的!
                  压腿腘绳肌牵拉伸膝:
                  找一个高度和腰差不多,或者稍微高一点的固定物。之后把患腿抬上去,做压腿的动作。也可以尽量用手去接触自己的脚尖,来增加强度。同样是牵拉伸膝的拮抗肌腘绳肌的练习。应该感觉到大腿后侧有明显的牵拉感才说明动作正确了。

                  动作的要点同样是:尽量屈髋(髋关节,也就是胯骨),而不是弯腰。这样才能感觉到大腿后侧的腘绳肌有牵拉的感觉,否则牵拉的就是腰和后背了。在感到明显的牵拉疼痛之后停下来保持不动,或者是轻微颤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牵拉感逐渐消失或者降低之后,再向前牵拉。
                  一般是要保持这个姿势,练习10-15分钟。这个方法适用于手术后的各个时期,主要针对于伸膝伸受限,同时腘绳肌明显挛缩(就是前两个姿势可以压直,但是主动伸直比较差)的患者。
                  弓步腘绳肌牵拉伸膝:
                  手扶墙壁或者是桌子之类的固定物。之后患腿在后面作出“弓步”的姿势。前面健康的腿稍稍屈膝,同时身体重心向前,后腿用力伸直牵拉。应该感觉到大腿后侧有明显的牵拉感才说明动作正确了。

                  动作的要点是:后面的患腿要尽量用力伸膝,而不只是被动的跟着身体动。这样才能感觉到大腿后侧的腘绳肌有牵拉的感觉,同时可以牵拉到膝关节后侧的关节囊和小腿的肌肉(小腿的肌肉也是通过膝关节的,对膝关节的伸直也有影响!)。在感到明显的牵拉疼痛之后停下来保持不动,或者是轻微颤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牵拉感逐渐消失或者降低之后,再向前牵拉。
                  一般是要保持这个姿势,练习10-15分钟。这个方法适用于手术后的各个时期,主要针对于伸膝伸受限,同时腘绳肌和小腿肌肉都有明显挛缩(就是前两个姿势可以压直,但是主动伸直比较差)的患者。
                  总结:
                  膝关节能不能恢复到正常伸直角度的重要性就不必重复了,在《关节为什么会粘连》里已经提到过,也解释过机制了。膝关节伸直角度在《各个关节活动度的参考值》里面也详细说过正常值了。还有提醒的是,不要只是看书本上,或者康复计划上的角度数值,那些数值是通过测量很多人之后再用统计学计算出来的,是适合“人群”的正常值,但是未必适合某个人。
                  在练习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看看自己没有伤病的那条腿伸直的最大角度是多少。有些人存在明显的过伸,就是比0°再伸直一点,大约5-10°。是个负角度。所以练习之前一定要好好看一下自己最大的伸直角度是多少再开始有控制的练习。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前面的文章,叫做《怎样量关节的角度》,里面已经详细描述了自己怎样测量膝关节伸直角度了。
                  以上这些,是伸膝受限的不同程度和情况之下的练习方法。一般来说,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控制在30分钟左右,只有持续牵伸才能安全又有效果。绝对不能用暴力猛地压腿!太长时间和反复的练习就会过度刺激关节,造成膝关节的肿胀和炎症的增加,对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害无益!
                  练习中要注意牵伸伸膝的拮抗肌,腘绳肌。这非常有利于增加拮抗肌的延展性和弹性,能够帮助提高膝关节伸直的灵活性。具体的机制写在《关节粘连(松解术后)的康复原则》里面,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以上介绍的,虽然都是不需要专门的器械,可以在家里自己练习的方法,但由于每个人的伤病和手术不同,组织情况不同,练习的时候还是必须经过专业医生治疗师的评定和指导,认为你适合某项练习,才可以去做。自己盲目练习片面追求角度,只会造成危险!切记!切记!


                  26楼2011-11-16 18:06
                  回复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就是大腿前面的肌肉(应该算肌群),绷劲和放松交替活动的练习。要求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地多做,要每天大于500-1000次才有效果。这个练习可以尽量避免下肢肌肉的萎缩,同时也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500-1000次看起来好像很多,实际仔细想想就知道这个量远远不够了!下肢的功能是站立和行走,上下楼梯等等,也就是说是克服体重在工作,那么轻轻的绷劲和放松的运动强度能有多大呢?相信大家已经明白意思了。练习作用微乎其微,只能是减缓萎缩,对于股四头肌这样大的肌肉,远不够维持和提高肌力的!
                    具体的机制和练习方法详细写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下肢经典肌力练习》里面了。
                    (3)腘绳肌等长练习:
                    腘绳肌就是大腿后侧的肌群,前面一篇《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康复(二)-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简单介绍》里面已经提到过这个肌群的位置和作用了。
                    练习方法就是用脚后跟和小腿同时向下用力压床面,或者是腿下面垫的枕头。这时候如果用手摸着大腿的后面,就能感觉到腘绳肌的收缩变硬。要点是下压的时候要保持腿伸直,否则膝关节弯曲可能会引起疼痛或者造成损伤。
                    同样是要求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做,也要大于每天500-1000次。原因和机制前面说过,就不再重复了。
                    (4)直抬腿练习:
                    在这里,要分不同情况练习了,就是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练习的时机和量会有所不同。
                    采用腘绳肌肌腱(具体点说就是股薄肌、半腱肌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或者是使用异体肌腱,再或者是人工韧带的患者,由于膝关节前侧的损伤较小,疼痛也就比较小,所以可以开始尝试着做直抬腿练习。
                    但这个时期不要求时间和次数,主要是要维持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防止失用。所以只要每隔一两个小时能抬起一下就可以了,太多的练习会增加疼痛!
                    具体练习方法详细写在《直抬腿-下肢经典肌力练习》里面,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5)如果是采用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髌腱切口处会非常疼痛,就可以推迟到术后2-3日再尝试“直抬腿”练习,不必勉强练习增加疼痛和炎症。
                    手术后2天:
                    (1)继续加强上面的各项练习。
                    (2)下地行走之后,可能会有患腿充血的胀痛的感觉,要加强“踝泵练习”,来促进肢体远端的血液回流。
                    要提醒的是,不要因为怕充血的感觉几天都不下地,在床上卧床休息的时间越久,再下地的时候,充血胀痛的感觉就会越明显越难受。还有可能造成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问题会更多。所以如果医生认为组织的情况允许,就要适当尝试下地和负重,延误只会增加并发症,没有任何好处。
                    (3)加强直抬腿练习:
                    目的是强化股四头肌的肌力,为膝关节的稳定和下地行走负重等等打下基础。一般练习的量是: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具体练习方法详细写在《直抬腿-下肢经典肌力练习》里面,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4)开始侧抬腿练习(包括内侧和外侧直抬腿):
                    目的是强化大腿内外侧的肌肉,
                    采用腘绳肌肌腱(具体点说就是股薄肌、半腱肌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由于取腱的切口偏内侧,可能在练习内侧直抬腿的时候疼痛会明显,可以暂时推迟1-2天再开始练习。具体练习方法详细写在《直抬腿-下肢经典肌力练习》里面,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一般练习的量是: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
                    (4)后抬腿练习:
                    采用腘绳肌肌腱(具体点说就是股薄肌、半腱肌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由于取的就是大腿后群腘绳肌的肌腱,所以可能在练习内侧直抬腿的时候疼痛会明显,可以暂时推迟3-5天再开始练习。具体练习方法详细写在《直抬腿-下肢经典肌力练习》里面,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一般练习的量是: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
                    以上的所有直抬腿练习,在力量增强之后,都可以在踝关节处绑个沙袋作为负荷,来强化练习更好的加强肌肉力量。练习的量还是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注意要增加的是负荷的重量,不是增加次数和时间,具体方法参看《肌力练习的一些原则》。
                    手术后3天:
                    根据手术和组织的情况,由医生决定是否能够开始早期的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
                    (1)同样是继续加强以上的各项练习。
                    (2)患腿的负重和及平衡练习(注意是否有半月板的缝合和关节软骨的处理):
                    在可以下地患腿可以沾地负重的基础上,站在墙壁或椅子等等随时可以扶稳保护的位置。
                    双腿的肌肉都要绷劲,好能控制身体的平衡,之后逐渐移动身体的重心,增加患腿的负重和用力的程度。这样在1-2周的时间里,逐渐达到患侧单腿可以完全负重站立的程度。
                    一般的练习量是5分/次,2次/组,2-3组/日。什么时候练习到可以患腿单腿站稳1分钟了,就可以脱拐走路了。当然还是要小心保护好!
                    (3)根据情况开始被动的膝关节屈曲练习:
                    在微痛的范围之内,肌肉完全放松,采用“床边垂腿”的方法。练习的时候把夹板或者支具去掉,练习之后一定要再戴好夹板!
                    整个过程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不要反复进行,1次/日练习,避免炎症和疼痛的增加。更要避免暴力推拿和盲目追求角度加快练习!
                    4)上面的膝关节屈曲练习之后,要即刻冰敷20分左右,避免肿胀和出血。如果平时关节内有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2—3次/日。当然,还有棉花腿加压包扎的时候,就不必冰敷了。
                    (5)膝关节伸展练习:
                    手术之前膝关节伸直就不能达到正常的患者,必须练习伸直,否则以后的伸直受限就很难解决了!
                    如果手术前角度正常,注意文章开始时正确体位的摆放就可以了,等到屈曲角度加大之后再开始伸展练习。
                    同样是练习的时候摘掉夹板或者支具,练习完再戴好夹板!要注意的是应该和被动屈曲练习间隔尽可能长的时间(比如上午练习弯曲,下午练习伸直)。才能避免反复的屈伸刺激造成膝关节的炎症和肿痛增加。


                    28楼2011-11-16 18:16
                    回复
                      我在屈膝时发现大腿后方靠近膝盖的位置有个痉挛包块,复查得时候要问问大夫...


                      34楼2011-11-16 18:39
                      回复
                        感谢分享了。。。


                        IP属地:天津35楼2011-11-16 19:43
                        回复
                          第二大点的第6点,肌肉挛缩有办法诊断治疗吗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6楼2018-09-09 16:59
                          回复
                            怎么知道半腱肌是否挛缩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7楼2018-09-11 14: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