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鱼友吧 关注:5贴子:73
  • 2回复贴,共1

养水(本文来自龙鱼之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那么,什么是养水呢?什么是适合养鱼的好水——从养水说起俗话说养鱼先养水,那么,什么是养水呢?大家都知道,从水龙头放出来的自来水是不适合直接养鱼的,必须先除氯、增氧,要求高的,还要对水的硬度、PH进行调整。我们通常把进缸前对水的处理称之为“做水”,当然,也可以把做水看作是养水的一个环节。经过除氯、增氧、调整硬度和PH值的水算不算好水呢?从常用的测试指标来看,可以算好水,但这种水有两个缺点:一是不够稳定,二是比较“瘦”。用做好的水养鱼,水质很快就会发生变化,因为它缺乏自净能力;做好的水通常比较干净,几乎没有有害的物质,但同时也缺少对鱼和其它生物有益的的东西。把新鲜的自来水在敞口储水容器中屯放一段时间,对除氯、增氧有很大帮助,但这还不是我们说的养水,真正的养水,必须是在水族箱中,而且是在有鱼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一开缸开缸是养水的一个重要阶段,基础打得好不好,对将来有很大影响。新的水族箱里放进自来水,经过曝气除氯、增氧,就可以放闯缸鱼了。有了鱼,水中就有了有机物来源,其主要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这些物质的积累使水受到污染,与此同时,以有机物为生的微生物,主要是各种异养菌开始大量繁殖。有机物分解的产物又引来了新的微生物,其中,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经过分解产生的氨,为硝化细菌提供了食物,于是,硝化细菌开始繁殖起来。此外,还有各种浮游生物、原生动物等也相继出现,水中的生物和各种成分趋于多样化,并形成了简单的食物链,水开始具有了活性。硝化细菌包括铵氧化细菌(又叫亚硝化细菌)和亚硝酸氧化细菌(又叫硝化细菌)两类,它们能够有效分解对鱼有毒的氨及其转化的亚硝酸盐,因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开缸是否成功,其主要标志就是硝化系统的建立,氨和亚硝酸盐的去除能力,也是衡量水的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各种菌类不仅仅生活在水中,在缸壁、底砂、以及缸内其它固体表面,都附生着大量菌类,硝化细菌主要是附着在物体表面生活,水中反而数量很少,而且缺乏活性。还有许多异养菌也是在固定表面上生活更有活性。实际上,养水主要就是养微生物,也就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微生态水环境,它包括水体、缸体和过滤系统各个要素,离开了缸,水的稳定性就会降低,同样道理,一个成熟的好缸。
?在开缸阶段,采取一些强化手段,可以加快养水的速度,并使水族系统具有更强大的自净能力。1、配置强有力的过滤系统,包括足够的滤材。我们一般把滤材分为物理滤材、化学滤材料、生物滤材三大类,实际上,大部分物理和化学滤材同时也有生物培养功能。配置生物滤材的目的,是为了给各种菌类提供充足的附着表面。在水族箱中,菌类的生长繁殖,如果受到生存空间的限制,就很难适应高密度饲养的负荷,利用滤材扩大菌类的生存空间,就能够获得比自然条件下更强大的自净能力。根据硝化细菌附着生长的特点,为它们提供适当的居住空间,是建立强大硝化系统的基本条件。适合硝化细菌附着的滤材种类很多,我们通常会选择比表面积大的材料,以减少过滤器的体积。在满足硝化菌生长繁殖的前提下,也要考虑为异养菌培养提供合适的条件。异养菌是利用自身分泌的各种酶来分解有机物的,有些菌可以产生胞外酶,这些酶被释放到水中,菌体无需附着在有机物上便可以进行分解和吸收,但有些菌只能产生表面酶,也就是说,菌体必须附着在有机物上才能分解和吸收。在滤棉上有较多的有机物,这里也是异养菌大量繁殖的地方。滤棉是否应该勤洗勤换,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只要滤棉不堵就可以不清洗(或更换)。除了滤棉外,还可以使用生化棉作为菌床,因为它的孔隙比较大,不容易堵塞,可大大减少日常维护。底砂也是一种良好的滤材,既可以培养硝化细菌,也可以培养异养菌,另外,底砂可形成局部乏氧区,对某些厌氧菌的生长有利。2、充分供氧。有机物的分解需要消耗大量氧,会造成水体氧含量降低,不仅威胁鱼的生存,而且不利于好氧菌的生长和工作。及时补充水中氧的损耗,在有机物浓度高的情况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硝化细菌是典型的好氧菌,在缺氧时无法有效氧化氨和亚硝酸盐,而氨和亚硝酸盐达到一定浓度时也会造成鱼的死亡。过滤系统的效率和氧含量成正比,采用供氧良好的滴流或呼吸(潮汐)过滤方式,可以加快菌膜的生长,如果采用其它过滤方式,除了提高水体的溶氧量以外,也可以考虑对过滤系统进行局部增氧。3、主动引进有益菌,可选择硝化细菌或复合菌(含硝化细菌)投入水族箱。硝化细菌无处不在,只要有适合的条件,它们就会繁殖起来。但硝化细菌属于自养菌,必须在体内合成有机物,繁殖较慢,如果在水族箱内投入足量的硝化细菌,可以加快硝化系统建立的速度。复合菌除了硝化细菌以外,还有一些其它有益菌,建议使用。有益菌不仅能高效清理水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微生态平衡,还会产生一些有益的代谢物(主要是次级代谢物),如抗生素、生长激素、维生素、生物碱等,对抑制有害菌,促进植物生长等有积极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硝化系统便可初步建立起来,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也降到比较低的水平,这时,就可以正式养鱼了。


1楼2012-05-16 11:50回复
    二系统稳定性开缸后,一般最好是逐步增加饲养量,因为这时的生物系统尚未稳定,抵抗冲击的能力比较差,处理不好就容易出问题。比较常见的问题是过滤系统能力不足,或饲养密度和投饵量过大,有机物排放量超过了系统的自净能力,水体开始富营养化。解决的方法,一是加强生物过滤(还可以配合物理吸附等辅助手段),二是降低饲养密度和投饵量,另外,就是通过换水稀释,这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过度依赖换水来维持水质,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有机物浓度偏高,虽然对大多数鱼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隐患。水中常见的纤毛虫,在有机物浓度高的情况下容易大量繁殖,这是水族箱中爆发纤毛虫病(如白点病)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生物耗氧量大,各种好氧微生物和鱼争氧,对鱼的健康不利,鱼的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得病。有机物浓度高还为各种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种环境中,鱼儿易患水霉病和细菌性肠炎等疾病,有些微生物,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杆菌、痢疾杆菌等,会产生多种外毒素和内毒素,对鱼有直接的危害。此外,富营养化还会造成水体透明度下降,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也不利于观赏。
    水质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微生态系统的稳定。微生态系统的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适应短时间的外部变化的压力,保持自身生存的能力并保持系统集体性状的完整性;(2)对环境压力具有抵抗性和修补能力。环境压力没有超过一定范围时,系统可以抵抗这种压力保持稳定,如果环境压力超过其可抵抗的范围,由于某些微生物类群的死亡或失去活性,系统的部分功能丧失,此时系统的剩余部分又可与新出现的类群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即进行修补;(3)可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如跟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调整。
    稳定性和微生物的多样化有关,一个稳定的系统,其微生物的种类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不会因为个别种群的变化影响整体结构。当微生物的种类达到某个程度,并形成相对均衡的结构,系统才能获得比较高的稳定性。
    开缸后具体需要多长时间系统才能达到稳定很难说,也许一个月,也许几个月,有的水族箱甚至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影响系统稳定的因素很复杂,比较常见的是生物过滤系统薄弱,负荷能力不足,此外,随便增加鱼只数量或频繁更换品种;饲喂不定时不定量;不及时换水;过度清洗滤材;过滤器时开时停;以及随便在缸内用药等不当的做法,都会妨碍系统的稳定性,甚至造成系统的崩溃。

    日常维护
    再好的水也需要维护,从这个意义上说,养水贯穿于养鱼的全过程。
    水族箱的日常维护是一个大题目,包括鱼的饲养管理、水质监控、器材养护等方面。不同鱼种的混养;饲料的选择和投喂量;鱼病的防治和检疫;特殊鱼种对水温、PH值、硬度的要求,以及鱼的繁殖等,都属于鱼的饲养管理范畴,其中有些内容和养水有关。过滤器、滤材、水泵、增氧泵等器材,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
    对于一个良好的水族生态系统来说,水质的日常维护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控制好鱼的饲养密度和投饵量,保证过滤系统正常运转,再加上适时换水就可以了。当然,对水温和PH值等也要注意观测,必要时加以调整。
    实际考察不同的水族箱,我们会发现,每个水族箱都不一样,单从水质方面来看,也存在很大差别,有的水族箱水质稳定,鱼的状态好,很少生病,有的水族箱水质差,鱼病多,经常死鱼,可称之为问题缸,多数水族箱居于中间状态,用分数来表示,大致在60—80分的区间分布(60分以下为不合格,80分以上为优良)。一般来说,只要加强过滤,或减少饲养密度和投饵量,情况就会有所改善,但还有一些别的因素,比如我们看不见,说不清的微生物,是很难控制的,一些有害菌不请自来,在水族箱里安营扎寨,形成恶劣的生态环境,一旦出现这种局面,采用常规手段很难扭转。对于问题缸,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最好的办法是彻底消毒后重新建缸。
    


    2楼2012-05-16 11:50
    回复
      2025-09-11 11:07: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位鱼友到相熟的水族店买鱼,和店主聊起来,店主问:你猜我这店里什么东西最值钱?鱼友很有信心地说,一定是过背,店主摇头说,再猜。鱼友仔细看了看,这里的鱼除了过背,都很普通,实在看不出有更值钱的鱼。最后,店主指着那几口缸说,这里最值钱的就是那几缸水!
      这几缸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店主解释说,这几缸水看起来和别的店里的水没什么分别,但对鱼就不一样了,同样的鱼放进这些缸里,就比在别的缸里状态好,不仅食欲特别好,而且少生病,色彩也更鲜艳,有些鱼病得很重,眼看没救了,放到这些缸里,十有八九能治好。鱼友问,这水是从哪里来的?店主告诉他,就是普通的自来水,和隔壁几家水族店用的水完全一样。鱼友又问,那是什么原因?店主笑而不答。
      是不是店主吹牛?也许。但水质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要获得一缸合格的好水不难,但要得到各方面都特别优异的水,就很难了。珍贵的好水,是不能单靠几种测试剂来衡量的。
      有的人换水,直接往缸里兑没经过任何处理的自来水,也看不出有害的影响,但和经过曝气或活性炭处理的水相比,肯定存在水质上的差异;有的鱼喜欢弱酸性的软水,但用硬度和PH值较高的水来养,也照样养得活;有的过滤器里,就一块滤棉,鱼也很少死;有的人根本不懂硝化细菌,不经过开缸阶段就放鱼,也挺顺利的,等等。如果由此断言:自来水可以不除氯,PH和硬度没必要调整,什么过滤、开缸,根本就没那么多讲究……未免太轻率了。
      养鱼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养法,有的人要求不高,确实没有那么多讲究,有的人想进一步提高,在水质上做文章,也顺理成章。前面的帖子是写给这些人看的。
      用测试剂做标准,经过处理的自来水可说是标准的好水,但我认为它只是合格的好水。有的缸,过滤器就一两块滤棉,这样养鱼行吗?完全可以,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养七彩的。只要你少投喂,每天换水,就可以把有害物质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上,这样的水已经有一定生物自净能力,虽然从指标上看差一点,也可以算合格的好水。如果生物过滤再强一点,就不用每天换水,如果某一天早上,你发现鱼的食欲欠佳,说明应该换水了。
      有了强大的硝化系统,水中的氨和亚硝酸降低到不可测,你的水质就前进了一步,恭喜您,加10分。如果水质清澈,水面无油膜,硬度和PH值适当,再加5分。要是能把NO3和PO4也控制在极低的水平上,那就相当不简单了。要达到100分的最高境界,恐怕没有人能做到,但争取80分以上,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水质的评价,受到测试手段的限制,很多时候要靠观察,靠感觉。除了可测试的物质以外,水里还有什么东西,谁能说清楚?例如,有害菌的数量、残余的有机物成分及其含量、各种酶、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包括抗菌素、激素、毒素等),要想对水质做全面的评价,恐怕专业的实验室也无能为力。不过,我们可以根据鱼的表现对水质作大致的判断。
      水好鱼的状态就好,具体怎样判断,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有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过,有两个方面是观察的重点,一是看鱼的外表和活动情况,二是看鱼的吃食情况。有人说七彩吃食喜欢吞吞吐吐,但多数人认为这说明七彩的状态不佳,就个人的观察,七彩差不多吃饱时,吃饵的频率会降低,并伴有打斗和驱赶的现象,但一般也不会吞吞吐吐。另外,养一些对水质比较敏感的鱼种,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正确判断鱼有病还是水质有问题,一般可以通过换水来验证,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据此作出判断。硝化细菌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了,但和其它微生物相比,它们的种类极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因此,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硝化系统的建立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把硝化细菌的这个特点推广到其它菌种,就必须非常小心了。要推翻生物种群的分布存在普遍差异这个生物学的一般结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4楼2012-05-16 11: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