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触流行音乐是在小学三年级,本来可能更晚,因为在此之前我在一个社区小学上学,可谓井底之蛙。当时也只知道Jay的双节棍,并有幸成为全班第3个会哼哼哈嘿的男生。但当时的我却并不觉得这歌有多好听(直到现在也怎么觉得),只是随波逐流而已。
后来上了初中,终于有幸成为了一个大锅烩,小卤煮的歌迷fans,意思是说每人的歌都听,喜欢的歌也大多是大众喜欢的歌,没有自己的风格,而且最大的特点是听曲不听词,喜欢这首歌首先是曲好,词无所谓,而歌手的嗓音则更是无关紧要。那是听歌确实是用耳朵来听的。
喜欢大众流行歌直到因为一首《老鼠爱大米》而彻底颠覆,从此产生一个怪癖,只要这首歌被大众流行,我就不太爱听了,比如《曹操》《夜的第七章》。所以只能在大家还未熟悉一首歌的时候,就先听为快了。但对于好听音乐也还限于曲的好听。
梁静茹我是从《燕尾蝶》才对她熟悉的,说来惭愧,当时的我是初一生。也不凑巧,她的这张专辑以转型为主,里面的《燕尾蝶》《听不到》都是她本不擅长的曲风,我也只是觉得好听,没有到喜欢的地步,而后来听了她之前的歌,就只是觉得《分手快乐》很好听而已,再加上当时上有乐事暑片孙燕姿,下有UP新势力张韶涵,对她的注意也就分散了
直到初三因为《可惜不是你》与真实生活的状况非常相似,才越发觉得她是个好歌手,唱出了当时我的内心感受,那也是我第一次觉得词对一首歌的重要性。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买了《亲亲》的预购版,得到了这首后来对我影响颇深的《恋着多喜欢》,说实话这首《恋着多喜欢》是在《亲亲》出了两个多月后我才第二次听,第一次当然是拿到手就立刻听了,因为我的怪癖。但这首歌给我的感觉只是一般,就放在一边了。
第二次听也是出于偶然,上高中的我发现班里各fans风格迥异,有刘亦菲,有尚文婕,有张靓颖,梁静茹只我一人而已,于是我决定拉山头,统一天下。在我把《亲亲》借出去推广后的一个下午,百无聊赖的我第二次听了这首歌。
当静茹唱到“这样恋着多喜欢”时,我被她的声音打动了,我第二次因为听静茹的歌而感到心碎,我发现自己在用心听歌。
静茹的歌改变了我对音乐的价值观,以后我可能还是个大锅烩歌迷,但除了对静茹的歌。
后来上了初中,终于有幸成为了一个大锅烩,小卤煮的歌迷fans,意思是说每人的歌都听,喜欢的歌也大多是大众喜欢的歌,没有自己的风格,而且最大的特点是听曲不听词,喜欢这首歌首先是曲好,词无所谓,而歌手的嗓音则更是无关紧要。那是听歌确实是用耳朵来听的。
喜欢大众流行歌直到因为一首《老鼠爱大米》而彻底颠覆,从此产生一个怪癖,只要这首歌被大众流行,我就不太爱听了,比如《曹操》《夜的第七章》。所以只能在大家还未熟悉一首歌的时候,就先听为快了。但对于好听音乐也还限于曲的好听。
梁静茹我是从《燕尾蝶》才对她熟悉的,说来惭愧,当时的我是初一生。也不凑巧,她的这张专辑以转型为主,里面的《燕尾蝶》《听不到》都是她本不擅长的曲风,我也只是觉得好听,没有到喜欢的地步,而后来听了她之前的歌,就只是觉得《分手快乐》很好听而已,再加上当时上有乐事暑片孙燕姿,下有UP新势力张韶涵,对她的注意也就分散了
直到初三因为《可惜不是你》与真实生活的状况非常相似,才越发觉得她是个好歌手,唱出了当时我的内心感受,那也是我第一次觉得词对一首歌的重要性。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买了《亲亲》的预购版,得到了这首后来对我影响颇深的《恋着多喜欢》,说实话这首《恋着多喜欢》是在《亲亲》出了两个多月后我才第二次听,第一次当然是拿到手就立刻听了,因为我的怪癖。但这首歌给我的感觉只是一般,就放在一边了。
第二次听也是出于偶然,上高中的我发现班里各fans风格迥异,有刘亦菲,有尚文婕,有张靓颖,梁静茹只我一人而已,于是我决定拉山头,统一天下。在我把《亲亲》借出去推广后的一个下午,百无聊赖的我第二次听了这首歌。
当静茹唱到“这样恋着多喜欢”时,我被她的声音打动了,我第二次因为听静茹的歌而感到心碎,我发现自己在用心听歌。
静茹的歌改变了我对音乐的价值观,以后我可能还是个大锅烩歌迷,但除了对静茹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