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正在制作狮子头
来安徽合肥出差或旅游的外地客人如果要带点合肥的特产,除了四大名点外,第二个选择恐怕便是肥东撮镇的公和堂狮子头。不仅因为狮子头是合肥最有代表性的小吃,更重要的是公和堂狮子头酥脆的口感让许多尝过的人都记忆犹新。
从清朝开始,公和堂狮子头就声名鹊起,历经100多年的公和堂狮子头已经迎来了它的第五代传人。虽然随着时间的变迁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但公和堂狮子头的制作工艺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厚重的历史感和独特的口味让它成为合肥地方美食的杰出代表。
巧遇伯乐,公和堂闯出新天地
在清朝就非常知名的公和堂狮子头,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销声匿迹,重出江湖时也经历过无人问津的阶段,但是几次偶然的际遇改变了公和堂狮子头的命运,并最终走向了成功。
公和堂第五代传人刘昌信现在经营着公和堂食品厂,专门生产狮子头,高峰时一天可生产六七万个狮子头。刘昌信告诉记者,现在如此畅销的狮子头最初推广时却十分困难。“刚开始的时候公和堂狮子头只在自家的酒店里销售,最初接受狮子头的是现在的李鸿章故居,就在门口销售。”虽然获得了李鸿章故居的接纳,但在向超市、商场推广时,刘昌信却吃了闭门羹。
直到2000年的一天,原长江百货大楼的一位经理在品尝了公和堂狮子头后赞不绝口,把公和堂狮子头引入了商场并放在最好的位置销售。从此以后,公和堂狮子头的名声在整个合肥市打响了。
2001年,刘昌信遇到了又一位伯乐。当时农委的负责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品尝到公和堂狮子头后非常吃惊,第二天就找上门来表示要帮助刘昌信做好这个产品,并给予了10万元的资金帮助。正是这笔资金,让刘昌信扩大了规模,将公和堂狮子头深入推向了市场。
精细过程,打造完美口味
面头发酵、擀面、搓条、成型、蒸煮、油炸,一个狮子头的出炉必须经过这样几道程序,每一道程序都非常关键。就拿面头发酵来说,由于春夏秋冬温度各异,面头发酵的时间也不固定,为此刘昌信在发酵室内放置了空调,以便保证发酵时的恒温。即使这样,发酵好的面头在拿出发酵室后和外界环境一接触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这时就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凭借经验加入适量的碱面和面,以使面团保持最好的状态。
在经过了擀面、搓条、成型、蒸煮后,原本的面团已经成为狮子头的造型,接下来便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炸”。“这个可有讲究了,必须是植物油而且要温油慢炸,油温不够狮子头就炸散了,油温过高一下子就糊了。”刘昌信告诉记者,掌握了油温还不够,还得注意两点,所有的油使用两遍以后就不能再用,这样才不会出现过油的情况,而在狮子头下锅10分钟左右,要在锅里加入凉水再炸40分钟,这样出来的狮子头才会酥脆。
传统加现代,狮子头出大文章
公和堂食品厂位于肥东撮镇,说这里是食品厂其实并没有大规模的生产机器,几乎所有的过程都还是人工操作。刘昌信告诉记者,以前也尝试过使用机器代替人工,但仅仅轧面一道程序就过不了关,机器轧出来的面没有劲道。
不仅是制作过程,在一些原材料的使用上也沿袭了传统的用料。“现在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对原料的要求也高了,我曾经尝试过用精制面粉代替普通面粉和面,但结果却没有原来狮子头的口感,我琢磨了下问题还是出在面粉上,看来有些老传统还是不能变。”刘昌信说。不过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刘昌信还是在狮子头的口味上做了改良。“我们增加了辣味、咸味的狮子头。”
刘昌信告诉记者。
去年,公和堂狮子头摘得了中华老字号的称号,这是合肥市仅有的两个中华老字号的产品之一;现在,公和堂狮子头的代理商已经遍布全省。在污染工厂的前面,一栋小楼正在建设,刘昌信说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办公和展示的地方,为公和堂狮子头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易平台。
·孔玲玲 童国强 王倩·
来安徽合肥出差或旅游的外地客人如果要带点合肥的特产,除了四大名点外,第二个选择恐怕便是肥东撮镇的公和堂狮子头。不仅因为狮子头是合肥最有代表性的小吃,更重要的是公和堂狮子头酥脆的口感让许多尝过的人都记忆犹新。
从清朝开始,公和堂狮子头就声名鹊起,历经100多年的公和堂狮子头已经迎来了它的第五代传人。虽然随着时间的变迁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但公和堂狮子头的制作工艺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厚重的历史感和独特的口味让它成为合肥地方美食的杰出代表。
巧遇伯乐,公和堂闯出新天地
在清朝就非常知名的公和堂狮子头,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销声匿迹,重出江湖时也经历过无人问津的阶段,但是几次偶然的际遇改变了公和堂狮子头的命运,并最终走向了成功。
公和堂第五代传人刘昌信现在经营着公和堂食品厂,专门生产狮子头,高峰时一天可生产六七万个狮子头。刘昌信告诉记者,现在如此畅销的狮子头最初推广时却十分困难。“刚开始的时候公和堂狮子头只在自家的酒店里销售,最初接受狮子头的是现在的李鸿章故居,就在门口销售。”虽然获得了李鸿章故居的接纳,但在向超市、商场推广时,刘昌信却吃了闭门羹。
直到2000年的一天,原长江百货大楼的一位经理在品尝了公和堂狮子头后赞不绝口,把公和堂狮子头引入了商场并放在最好的位置销售。从此以后,公和堂狮子头的名声在整个合肥市打响了。
2001年,刘昌信遇到了又一位伯乐。当时农委的负责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品尝到公和堂狮子头后非常吃惊,第二天就找上门来表示要帮助刘昌信做好这个产品,并给予了10万元的资金帮助。正是这笔资金,让刘昌信扩大了规模,将公和堂狮子头深入推向了市场。
精细过程,打造完美口味
面头发酵、擀面、搓条、成型、蒸煮、油炸,一个狮子头的出炉必须经过这样几道程序,每一道程序都非常关键。就拿面头发酵来说,由于春夏秋冬温度各异,面头发酵的时间也不固定,为此刘昌信在发酵室内放置了空调,以便保证发酵时的恒温。即使这样,发酵好的面头在拿出发酵室后和外界环境一接触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这时就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凭借经验加入适量的碱面和面,以使面团保持最好的状态。
在经过了擀面、搓条、成型、蒸煮后,原本的面团已经成为狮子头的造型,接下来便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炸”。“这个可有讲究了,必须是植物油而且要温油慢炸,油温不够狮子头就炸散了,油温过高一下子就糊了。”刘昌信告诉记者,掌握了油温还不够,还得注意两点,所有的油使用两遍以后就不能再用,这样才不会出现过油的情况,而在狮子头下锅10分钟左右,要在锅里加入凉水再炸40分钟,这样出来的狮子头才会酥脆。
传统加现代,狮子头出大文章
公和堂食品厂位于肥东撮镇,说这里是食品厂其实并没有大规模的生产机器,几乎所有的过程都还是人工操作。刘昌信告诉记者,以前也尝试过使用机器代替人工,但仅仅轧面一道程序就过不了关,机器轧出来的面没有劲道。
不仅是制作过程,在一些原材料的使用上也沿袭了传统的用料。“现在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对原料的要求也高了,我曾经尝试过用精制面粉代替普通面粉和面,但结果却没有原来狮子头的口感,我琢磨了下问题还是出在面粉上,看来有些老传统还是不能变。”刘昌信说。不过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刘昌信还是在狮子头的口味上做了改良。“我们增加了辣味、咸味的狮子头。”
刘昌信告诉记者。
去年,公和堂狮子头摘得了中华老字号的称号,这是合肥市仅有的两个中华老字号的产品之一;现在,公和堂狮子头的代理商已经遍布全省。在污染工厂的前面,一栋小楼正在建设,刘昌信说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办公和展示的地方,为公和堂狮子头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易平台。
·孔玲玲 童国强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