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众生,宣妙理。调者,和也。众生者,一切有情也。宣者,示也。妙理者,实相之理体,亦即《法华》佛之知见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乃宣妙理也」。
我们看这一段,这一段都是属於普贤殊胜的行门。前面一段跟我们讲破迷开悟,这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迷而不觉,诸佛菩萨虽然慈悲也帮不上忙。所以把破迷开悟放在前面,然后再教导我们怎样离苦得乐。经教上面这种顺序的排列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们想起大乘教里常说「佛度有缘人」,什么是有缘人?他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是有缘人。有缘人第一个条件就是他有智慧,他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没有这个条件做不到。没有这个条件,佛出现了、菩萨出现了,他不相信;佛菩萨为他示现、为他演说,他听不懂,这真叫无缘,所以诸佛菩萨再慈悲都加不上。具足前面的条件,觉而不迷了,这接下来今天的经文,悲智疗苦。菩萨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第一个大悲心,慈悲心在推动。这个慈悲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是性德,只要见性,自自然然就流出来。这种慈悲没有条件的,所以经上常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是帮助人得乐,悲是帮助人离苦,都没有条件。无缘就是无条件,应该是这种做法,像父母对待儿女那种爱护,没有条件的。诸佛菩萨明心见性之后,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一体当然就没有条件可说,所以称为同体大悲。他说的话,我们能信、能解、能行。
调众生,调是调和。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也把这个字看得很重,和为贵。一切众生在这块大地,这个地球上共同生活,如果不和,那就是灾难,天灾人祸都来了。化解这些灾难最上的妙诀就是和,所以和为贵。人和,战争就没有了,人祸就没有了;人要是和,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都和,自然灾害就没有了;要是不和,什么麻烦都出来了,所以调和。众生,这个地方讲的是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众生里头,有情最重要,为什么?有情能产生变化,无情的众生是跟著起变化,它不会主动,它不能主动,它是跟著有情众生;有情众生心态善良,无情的众生跟著也善良。有情众生,我们现在讲的是动物,动物里面人最灵,人之所以异於这一切动物,人能够明理,明白道理,人懂得随顺大自然的规律去生活,这是人,随顺自然规律就是随顺法性,这是善良的。
我们看到真正觉悟的人是哪些人?生在一真法界里面的人,个个都觉悟了,不是普通的觉悟,是大乘教里面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们才是标准的和谐。为什么?没有自己,我执破掉,像《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们在这个境界里头。不但离开这一切幻相,不再执著了,不分别了,连念头都没有了。《金刚经》的后半部说「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那个见是念头,念头都没有了,当然是一片和谐,我们中国人讲一团和气,在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里面看到了。实报土在哪里?一乘教里,佛给我们讲真话,就在当下,就在此地,我们地球上的居民一旦觉悟了,念头一转,这个地方就是实报庄严土,这个地方就是一真法界。为什么?原理原则多次跟我们宣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思想歪了,思想错了,一切灾难就现前;思想要善良,思想要纯正,这一切灾难就没有了。所以灾难不是真的,诸佛菩萨眼睛当中那是虚幻的,不是实在的。这说明和的重要。
因此,我们现在是凡夫,学佛是起步,从哪里学起?从和学起。别人跟我不和,我们要跟他和睦,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别人跟我不和,我要跟他对抗,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这结冤仇。冤仇结下之后,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那真叫苦不堪言。痛苦不是一方,双方都痛苦,那又何必!我们能忍一忍,双方都得好处,我也无烦恼,你也没有灾害,真的叫双赢。所以古圣先贤、诸佛菩萨教导我们,不能跟人冲突,处处要学忍让。古人告诉我们吃亏是福,吃亏的人没错,吃亏的人不吃亏,占便宜的人有灾难,他真的没有占到便宜,吃亏的人真占到便宜了,这个道理很深。佛在经上常常提示我们、教导我们,处处忍、处处让,不要跟人争,海阔天空,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自在,为什么不肯让?他要这个地球,咱们就让开、就让他,这宇宙当中星球太多了,找一个比地球更殊胜的地方去住,肯定有。为什么?因为你让,让是性德,与性德相应,你去处愈去愈好。争得来的不是好事情,纵然他完全得到,他后头不是生病就是灾难,日子还是不好过。古圣先贤、佛菩萨教给我们正道,我们不能不感恩,不可以不依教奉行。宣是示,宣是宣扬,用什么方法宣扬?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要能学会。
我们看这一段,这一段都是属於普贤殊胜的行门。前面一段跟我们讲破迷开悟,这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迷而不觉,诸佛菩萨虽然慈悲也帮不上忙。所以把破迷开悟放在前面,然后再教导我们怎样离苦得乐。经教上面这种顺序的排列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们想起大乘教里常说「佛度有缘人」,什么是有缘人?他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是有缘人。有缘人第一个条件就是他有智慧,他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没有这个条件做不到。没有这个条件,佛出现了、菩萨出现了,他不相信;佛菩萨为他示现、为他演说,他听不懂,这真叫无缘,所以诸佛菩萨再慈悲都加不上。具足前面的条件,觉而不迷了,这接下来今天的经文,悲智疗苦。菩萨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第一个大悲心,慈悲心在推动。这个慈悲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是性德,只要见性,自自然然就流出来。这种慈悲没有条件的,所以经上常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是帮助人得乐,悲是帮助人离苦,都没有条件。无缘就是无条件,应该是这种做法,像父母对待儿女那种爱护,没有条件的。诸佛菩萨明心见性之后,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一体当然就没有条件可说,所以称为同体大悲。他说的话,我们能信、能解、能行。
调众生,调是调和。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也把这个字看得很重,和为贵。一切众生在这块大地,这个地球上共同生活,如果不和,那就是灾难,天灾人祸都来了。化解这些灾难最上的妙诀就是和,所以和为贵。人和,战争就没有了,人祸就没有了;人要是和,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都和,自然灾害就没有了;要是不和,什么麻烦都出来了,所以调和。众生,这个地方讲的是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众生里头,有情最重要,为什么?有情能产生变化,无情的众生是跟著起变化,它不会主动,它不能主动,它是跟著有情众生;有情众生心态善良,无情的众生跟著也善良。有情众生,我们现在讲的是动物,动物里面人最灵,人之所以异於这一切动物,人能够明理,明白道理,人懂得随顺大自然的规律去生活,这是人,随顺自然规律就是随顺法性,这是善良的。
我们看到真正觉悟的人是哪些人?生在一真法界里面的人,个个都觉悟了,不是普通的觉悟,是大乘教里面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们才是标准的和谐。为什么?没有自己,我执破掉,像《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们在这个境界里头。不但离开这一切幻相,不再执著了,不分别了,连念头都没有了。《金刚经》的后半部说「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那个见是念头,念头都没有了,当然是一片和谐,我们中国人讲一团和气,在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里面看到了。实报土在哪里?一乘教里,佛给我们讲真话,就在当下,就在此地,我们地球上的居民一旦觉悟了,念头一转,这个地方就是实报庄严土,这个地方就是一真法界。为什么?原理原则多次跟我们宣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思想歪了,思想错了,一切灾难就现前;思想要善良,思想要纯正,这一切灾难就没有了。所以灾难不是真的,诸佛菩萨眼睛当中那是虚幻的,不是实在的。这说明和的重要。
因此,我们现在是凡夫,学佛是起步,从哪里学起?从和学起。别人跟我不和,我们要跟他和睦,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别人跟我不和,我要跟他对抗,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这结冤仇。冤仇结下之后,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那真叫苦不堪言。痛苦不是一方,双方都痛苦,那又何必!我们能忍一忍,双方都得好处,我也无烦恼,你也没有灾害,真的叫双赢。所以古圣先贤、诸佛菩萨教导我们,不能跟人冲突,处处要学忍让。古人告诉我们吃亏是福,吃亏的人没错,吃亏的人不吃亏,占便宜的人有灾难,他真的没有占到便宜,吃亏的人真占到便宜了,这个道理很深。佛在经上常常提示我们、教导我们,处处忍、处处让,不要跟人争,海阔天空,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自在,为什么不肯让?他要这个地球,咱们就让开、就让他,这宇宙当中星球太多了,找一个比地球更殊胜的地方去住,肯定有。为什么?因为你让,让是性德,与性德相应,你去处愈去愈好。争得来的不是好事情,纵然他完全得到,他后头不是生病就是灾难,日子还是不好过。古圣先贤、佛菩萨教给我们正道,我们不能不感恩,不可以不依教奉行。宣是示,宣是宣扬,用什么方法宣扬?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要能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