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俱乐部吧 关注:1,288贴子:60,921

【经典回忆】历届奥斯卡影后——有的不止是美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1届(1928-1929)---Janet Gaynor(珍妮·盖诺),《七重天》



  二十年代美国著名女演员,原名劳拉盖纳, 1906年10月6日生于费城,逝于1984年9月14日,因患肺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沙漠医院病逝,终年77岁。她曾在1982年遭车祸而受重伤,伤势一直没有痊愈。猝然去世时,就连丈夫也未能跟她见上一面。  

  珍妮在第一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的角逐中,不是以一部作品,而是以三部作品优胜于格露西娅史璜逊、路易丝德华塞等强劲对手而摘取桂冠的。她的名字在提名名单中竟出现了三次,可见其演技多么精湛。获奖那年,她才22岁。领奖时她激动万分,热泪盈眶,连声 向一起拍片的同行表示感谢。她事后回忆当时的情况说:“我当然很激动,特别是见到了道枯拉斯范明克,格外激动。要是当时我能知道获学院奖几年后意义如此重大的话,那还会更加激动。”  

  珍妮盖诺一生共拍过34部影片。她对自己在影界的地位感到满意。奥斯卡的地位越来越高,常常被看成是国际影界的最高荣誉。自然,作为首届获奖者的盖诺,也为自己成为国际影坛的知名人物而感到自豪。她深知,获得这一历史性的荣誉是她的幸福。  

  1938年,这位演技超群的女伶同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服装总设计师吉尔伯特亚德里安结婚。不久,她告别影坛,和丈夫定居在纽约。  

  1957年,她重返银幕,拍摄了《狂妄》等影片。以后又转入舞台,在纽约等地公开演出。  

  1959年,她的丈夫去世,盖诺作出了永远结束艺术生涯的决定。  

  1961年,她和制片人保罗格雷戈里结婚,两人非常幸福,直到她不幸逝世。 


1楼2007-02-25 15:20回复
    第2届(1929-1930)---Mary Pickford(玛丽·碧克馥),《卖弄风情》



    默片女演员,是美国早期的电影明星,极盛时期曾是全世界美最富有、名气最大的女人,也是“联艺”影业公司的创立成员之一,1928年以《卖得风情》一片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至从有了玛丽·碧克馥,就有了”美国甜心”这个词.

    在一个寂静得有些令人窒息的清晨,报纸登载了一条醒目的新闻:住在美国洛杉矶的著名影星玛丽·璧克馥,由于她在无声电影时代献身于电影事业所做的巨大贡献而荣获艺术科学院特别奖。由于她年事太高,未能亲自出席发奖仪式,但她却兴高采烈地于发奖前三天在家中捧到了奥斯卡金像奖。在这则报道旁边还刊登了一张她手捧金像,笑容满面的照片。看到这张小照,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位83岁高龄的面带微笑的老妇人,竟是当年深受观众喜爱的影坛明星。 

    玛丽·璧克馥原名叫格拉蒂斯·史密斯。1893年4月3日她出生在加拿大多伦多,4岁丧父,后来当了一名地方巡回剧团的儿童演员。她13岁加入百老汇剧团,16岁进入电影界。从此,她一步也没离开过电影界。她18岁时,身材苗条,容貌秀丽,同与她一起经常配戏的欧文·姆阿结了婚。后来,他们在百老汇的舞台上演了许多戏剧,获得极大的成功。玛丽不仅经常主演格里菲斯的作品,而且还写剧本。这充分显示了她多才多艺的才华,随着她创作的日益成熟,她的收入也不断增加。二三年后,她每周的工资竟高达一万美元。经济的富有,使她有可能自己拍片。1916年,她办起了玛丽·壁克馥制片公司。这一时期,她发表了许多作品,如《农场的吕贝卡》、《小公主》、《黑市里的女人》、《春天的到来》等。后来她又同好莱坞签订了三个剧本的合同。由于她的声名显赫、才华横溢,人们把她看成是理想伴侣,从而誉称她为“美国的情人“,后来又被称为“世界情人”。 

    玛丽后期拍的影片《一个明星的诞生》上演后,巩固了她在电影界的地位。然而她丈夫却从电影明星的宝座上一落千丈地摔倒在地,变成嗜酒如命的酒鬼。这时玛丽在影界又结识了明星达格拉斯。他们很快地陷入热恋。达格拉斯是个活跃人物,不但能演电影,也擅长写剧本。这两个当时红得发紫的影星,为了躲避新闻舆论界的注目,经常悄悄幽会,终于在1920年结为夫妇。这段美国本世纪初影坛最为轰动的浪漫史,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是少见的,他们的结合,并没有引起什么风波。他们原是忧心仲仲地怕声名扫地,不料反而引起亿万观众对他们的欣羡。他们的结合使美国电影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玛丽·里克馥身材矮小、纤巧玲珑,加上她那漂亮的满头金发和迷人的表演艺术,常常令人倾慕。她自19岁从影以后,专门在青春片中扮演“灰姑娘”式的女郎,并在1929年因主演《风骚女人》而获第二届奥斯卡金像奖。片中,她演南方一个小镇上的时髦女郎,爱上了一年青男子,却遭到父亲强烈反对。父亲把她的恋人杀了,她也终于香消玉减。玛丽的表演令人心醉神迷,很多观众都为她的表演流下了眼泪。 

    但是玛丽缺少的是温柔和娴淑,这使她扮演的角色局限在纯真少女的天地里。随着无情岁月的流逝,她的表演才华也开始衰退。这时她的第二任丈夫也对她冷却下来。可是她还经常出入喜剧舞台与电台,并经常出版小说。1936年,她成为联合公司第一副社长。她经常与喜剧大师卓别林合作扮演各种不同性格的角色,后来,她又成为学院第一任院长陶·范朋克的妻子。 

    1952年以后,她退出戏剧舞台,创办了玛丽·壁克馥化妆品公司,成了百万富翁。作为美国无声电影时代的女明星,能代表群星灿烂的好莱坞女影星历史的,大概只有玛丽一个人。在暮年,能以终生辛勤劳动的汗水而荣获奥斯卡特别荣誉奖的,也只有玛丽·壁克馥一个人。


    2楼2007-02-25 15:30
    回复
      2025-08-26 00:23: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4届(1931-1932)----Marie Dressler(玛丽·德雷斯勒),《拯女记》



        玛丽·德雷斯勒于1968年生于安大略的考伯格。她家境一般,全家主要靠农活为生。1883年,莱拉迷上了表演,加入了一家巡回演出剧团,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 

        随着“提丽的噩梦”等一系列剧作,莱拉步入了百老汇的闪光灯下,但1994,幸运之神的召唤却来自好莱坞。她的第一个突破是与查理·卓别林在“提丽的痛心罗曼史”中演对手戏。在1930年,她与葛丽泰·嘉宝合作出演了“安娜克莉丝蒂”,这部片子标志着 莱拉演艺生涯的高峰,并在1931年为她带来了奥斯卡大奖。莱拉在从艺不久就改名为玛丽·德莱斯勒,这个来自考伯格的高大方颚女子从此成为好莱坞最出色的喜剧女演员之一。莱拉于1934年逝世,死后被葬在加州的圣塔芭芭拉。但时光转逝,物人两非,如今莱拉 的墓地已经不复可寻。


      4楼2007-02-25 16:31
      回复
        第7届(1934-1935)----(克劳黛·考尔白),《一夜风流》



          女演员克劳黛·考尔白是法籍美国人。她生于法国巴黎,原名丽莉·克劳黛·乔乔恩,很小时就随父母来到了美国。克劳黛在高中时开始出演校园戏剧,几年后开始在百老汇舞台剧中饰演一些小角色。因喜爱表演,她决定以此为毕生追求。1927年,她在纽约派拉蒙电影工作室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无声电影。随着有声电影逐步取代默片,克劳黛在同年拍摄了“爱上迈克”。瓜子脸、生动的大眼睛和高雅迷人的举止使得克劳黛能够在不同的角色中大展拳脚。她的百变风格又使她能够在众多一流影片中出演主要角色,克劳黛成了当时的票房明星。


        8楼2007-02-25 16:50
        回复
          第8届(1935-1936)----Bette Davis(蓓蒂·戴维丝),《危险的人》


            美国女演员露思·伊丽莎白·戴维丝这个名字远没有蓓蒂·戴维丝更为人所知,后者是家喻户晓的奥斯卡影后桂冠的获得者。戴维丝生于马萨诸塞的洛厄尔,尽管很小时蓓蒂就梦想成为一名演员,但她早期努力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她因被认为“不真诚”而被伊娃·勒葛琳的曼哈顿市剧团拒之门外。后来蓓蒂被约翰·默里·安德森的戏剧学校录取,从此走上星途。蓓蒂的第一次正规舞台表演是在“百老汇内外” 中,而她的第一个百老汇表演却是在1929年的“破碎的盘子”和后来的“坚固的南方”中。1930年,她被环球电影工作室聘用,但后者觉得蓓蒂缺少明星天分,因而在1932年推荐蓓蒂转签了华纳兄弟公司。蓓蒂的第一个主要角色是在“饰演上帝的人”中,她的成名作是“人性枷锁”。 

          贝蒂·戴维斯(第八届 获奖影片《女人女人》 第十一届 获奖影片《红杉泪痕》),好莱坞演绎生涯最长的女明星之一,一生出演过80多部影片,与华纳兄弟公司官司更使贝蒂的名字蜚声欧美,她由此多年稳坐华纳兄弟公司的第一把交椅,并有着“华纳影后”的美誉,1978年贝蒂出演了她一生中最后一部影片《尼罗河上的惨案》。


          9楼2007-02-25 16:56
          回复
            第9届(1936-1937)----(路易丝·赖纳),《歌舞大王齐格飞》 

            第10届(1937-1938)---Luise Rainer(路易丝·赖纳),《大地》 



              路易丝·赖纳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她的一些亲人或在大屠杀中遭遇不测,因而路易丝在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但她至今已在英国生活多年。赖纳在1935年进入好莱坞之前参演了几部德语电影。两年内,她两摘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桂冠,获奖影片分别为“歌舞大 王齐格飞”和“大地”。由于不愿困于某种特定角色和受制于电影工作室体系,她于1937年下嫁剧作家克里弗德·奥迪特,但三年后,二人激烈的感情就画上了句号。在1943年出演“人质”后,她不再频繁涉足影坛,尽管后来她曾饰演过一集二战题材的电视连续剧 “战斗”及“爱船”中的双重角色。其后她亦拍过“赌徒”赖纳的名字如今被刻在好莱坞的星光大道之上。


            12楼2007-02-25 17:06
            回复
              第13届(1940-1941)---(琴逑·罗杰斯),《女人万岁》


               
                琴逑·罗杰斯原名弗吉尼亚·凯瑟琳·麦克马斯,她于1911年7月16日生于密苏里州。琴逑童年遭遇坎坷,11岁时父母分居,她随母亲一同搬至祖父母,其后曾两次被父亲绑架。十几岁时在凯瑟琳曾在广告片中担任过一些角色,14岁时获德州查尔斯顿舞蹈比 赛冠军。当时她仍热衷于演戏,参演了一部名为《琴逑·罗杰斯》的歌舞剧,从此以此为艺名。在1925年至1928年间,该歌舞剧得以在全国进行巡回演出。在纽约巡演时,好运降临到了琴逑头上,她在百老汇《极速》中获得了一个角色,从而能够和派拉蒙公司签订 协约。 

                在1930年早期,她只是在一些影片中饰演小角色,直到1933年,她和弗瑞德·艾斯泰尔合作主演了《飞向里约热内卢》,这部影片标志着琴逑事业的真正开始。在其后十多年中,她和弗瑞德一同出演了11部电影(其间她还拍了其他影片),包括几部稀奇古怪 的喜剧,如《未婚妈妈》,《主与副》。她的最后一个电影角色是在1965年的《哈洛》中。她饰演简·哈洛的母亲。其后她重返舞台,直到1984年才最终退出。1995年琴逑在加州逝世,享年83岁。


              15楼2007-02-26 11:01
              回复
                第16届(1943-1944)---Jennifer Jones(珍妮弗·琼斯)《圣女之歌》 



                  珍妮弗·琼斯真名菲莉丝·弗洛拉·伊斯莉,生于1919年3月2日。她是在电影工作室体系下由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一手捧红的美国女演员。1946年,珍妮弗出演了塞尔兹尼克制作的电影《阳光下的决斗》。珍妮弗生于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市,她的第一 次婚姻是与演员罗伯特·沃克,并与其生有两子,两个儿子后来都成为了演员。珍妮弗和罗伯特1944年离婚,1949年,珍妮弗嫁给了塞尔兹尼克,即上文提到的大名鼎鼎的制片人,珍妮弗与大卫相守到1965年后者的逝世,之后他们的女儿玛丽·珍妮弗自杀,这 双重打击几乎让珍妮弗崩溃,并企图追随亲人了结自己的生命。创伤恢复之后,珍妮弗的精神状况一直不佳,直到与她的第三任夫婿,一个身价百万的工业家踏上红毯。1993年后者再次扔下珍妮弗撒手人寰。现在珍妮弗是诺顿西蒙博物馆的董事之一。


                19楼2007-02-26 11:12
                回复
                  2025-08-26 00:17: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18届(1945-1946)---Joan Crawford(琼·克劳馥)《欲海情魔》



                  生于1904年3月23日,美国;
                  逝世于1977年5月10日
                  星座:牡羊座
                  身高:165cm


                   琼·克劳馥原名露西尔·费伊·勒·萨埃尔,出生前父母就离异了。16岁时她已经认识了三个父亲,并从其中的一位得到了另一个名字比利·卡森。1915年他们全家住在堪萨斯市,克劳馥不得不为支付自己的学费在洗衣店打工、并作仆人,1923年,自幼爱好舞蹈的她赢得了一项业余舞蹈比赛的冠军,并藉此机会加入了合唱团,开始以舞蹈为业。1925年她前往好莱坞试运气,被米高梅公司看中,签下合约。她的第一部影片是《漂亮女士》,她在里面扮演一个跳舞的小角色,在又拍了不少同类型的片后,公司觉得她很有发展潜力,为了给她起一个合适的名字,米高梅在杂志上刊登她的大幅照片,在全国范围征集她的名字,最终定下了琼·克劳馥这个名字。她的好运也随之到来,1928年的《我们跳舞的小女儿》大受好评,她直接跻身明星行列。
                   
                   而随着有声电影的兴起,在一群默片明星们被淘汰掉的同时,克劳馥却因为自己美妙的声音而更加闪亮,她的第一部有声片《野性难驯》即票房大卖,而1932年那部汇集了米高梅当时全部巨星的《大饭店》,更让克劳馥从此成为一线明星。接下来她又出演了《命限今朝》(1933)、《火之女》(1939)等片。成为了票房保证,但进入四十年代之后,克劳馥意识到再待在米高梅只会不断地重复自己,于是在合约结束后来到了华纳影视,事实证明她的这一决定是正确的,1945年的《欲海情魔》中她成功地诠释了一个家庭主妇变成一个商场女强人的心路历程,并以出色的表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1946年她拍了广受赞誉的《银海香魂》,1947又以《情天惊魂》再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52年的《惊惧骤起》又使她获得了第三次奥斯卡提名。克劳馥共经历四次婚姻,最后一位丈夫是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A.斯蒂勒。1959年他去世后,克劳馥继承夫业成为公司女董事,从此把精力主要转向了商业,可以说为五六十年代百事可乐的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她最后一次出现在银幕上是1970年的电影《特拉格》,1977年5月10日她因癌症在纽约去世,享年73岁。


                  21楼2007-02-26 13:45
                  回复
                    第25届(1952-1953)---Shirley Booth(雪莉·布思),《兰闺春梦》



                    出生在西尔玛福特的雪莉·布思12岁起就在业余艺术家的剧本中出演角色。4年之后,她踏上了自己的职业演艺生涯。1925年她首登百老汇舞台,与翰弗来·鲍嘉主演了《地狱丧钟》。在百老汇摸爬滚打近十年后,布思终于等到了她人生中第一个重要角色。凭借 1950年在舞台剧《兰闺春梦》中的演出,布思荣获了托尼奖和纽约剧评人奖。1952年的电影版《兰闺春梦》是布思的电影处女作。她凭此一举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布思出演过许多影片。而在她晚年时期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她在电视剧《黑兹》而中的女仆扮相 。在出演了电视剧A Touch of Grace 后,布思便退出了演艺圈。


                    29楼2007-02-26 16:19
                    回复
                      第28届(1955-1956)---Anna Magnani(安娜·玛格娜妮),《玫瑰纹身》



                      在众多获奥斯卡奖的外籍女演员中绝大多数以性感著称,如碧姬·芭铎,索非·亚罗兰。而安娜·玛格娜妮是个例外。她外表朴实,既不漂亮,也没有傲人的人材。但是她凭着智慧成为主宰战后意大利电影的女星。 玛格娜妮1908年3月7日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她的童年是和祖母在罗马的贫民区度过的。她在圣塞西里亚学习表演。起初做过夜总会的歌手,后来才开始在各类剧院演出。1933年她和电影制作人戈弗来多·亚利桑德里结婚,通过他结识了导演纽齐奥·马拉索玛。 他启用玛格娜妮在他1934年的作品中担任主要角色。随后玛格娜妮又出演了亚利桑德里1936年的电影《乡村骑士》和马里奥·索达蒂 1938年导演的《塔拉卡诺瓦》。


                      32楼2007-02-26 17:17
                      回复
                        第31届(1958-1959)---Susan Hayward(苏珊·海华),《我要活下去!》



                         看外表,她不过是美女明星;但论表演,她不愧为优秀演员,她能将容貌与演技完美地结合起来,但更可贵的是,她为了艺术真实,敢演外形丑陋的角色。她就是第三十一届奥斯卡影后苏珊·海华。

                         苏珊·海华本名埃迪丝·玛莱纳,1919年6月30日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童年时代向往当电影明星。后来专修时装设计和速记,当过时装模特儿、封面女郎等。她长得小巧玲珑,满头火红色头发,圆圆的脸蛋上总泛着笑容,特别是那鼻子微微翘起,显得非常可爱。制片人塞尔兹尼克曾邀请她试演《乱世佳人》里的史嘉兰一角,后来虽未成功,她却很快登上银幕,1939年拍了《吉丝特》这部处女作。接着,苏珊·海华转辗于各大影片公司,如华纳兄弟、派拉蒙、哥伦比亚、环球、雷电华等,以摩登女郎的形象出现在许多B级影片里。

                         1949年推出《愚蠢的心上人》,一举成名。五十年代是全盛期,好莱坞最有名的男星都乐意和她配戏,例如格雷戈里·佩克就和她合拍过《爱情的十字路》、《乞力马扎罗雪山》两片,均获成功。苏珊·海华声誉日隆,成为好莱坞最卖座的明星之一。

                         1955年,她领衔主演了《我将在明天哭》一片。这是苏珊·海华在戏路上的一大突破,为后来《我要活!》奠定基础。前一部影片描写美国三、四十年代名伶莉莲·罗丝晚年的潦倒生活,她曾一度红得发紫,后因婚姻失败而沉沦,便酗酒浇愁,渐渐地酒精中毒,不能自拔。在导演丹尼尔·曼的精心指导下,苏珊·海华把生平第一次演的酒精中毒者的种种神态与心态刻画得唯妙唯肖,特别是较深刻地揭示出造成此悲剧的原因。该片大获成功,在第九届臭纳电影节上摘了最佳女主角桂冠。此外,她还获得纽约影评家协会影后称号等。

                         六十年代,苏珊·海华除了拍电影外,还活跃在舞台上,演过不少古典与现代名剧。1974年,她偕同西部片明星约翰·韦恩一起去内华达州拍影片《麦克Q》的外景,不幸在那里受到原子弹爆炸试验遗留下来的核辐射,造成癌症诱发。1975年初做了脑肿瘤切除手术,但终因病势恶化,3月14日在好莱坞贝弗利山庄的寓所去世。享年五十六岁。


                        35楼2007-02-26 20:35
                        回复
                          第32届(1959-1960)---(西蒙涅·西妮奥莱),《上流社会》



                            西蒙涅·西妮奥莱生于德国,父母是法国人,在法国长大,二战开始时举家搬到英国,在给自由法国杂志工作时,她在战时英国电影中担任了一些临时角色。西妮奥莱的成名主要依仗她的第一个丈夫、大导演耶维斯·艾里戈里特,因此在战后她被称作“堆砌起来的明星 ”。她主演的诸多描写爱之不幸的影片中最棒的一部是“金盔”,并凭此获得英国影业奖。之后西妮奥莱通过饰演“金屋泪”中的劳伦斯哈维的哀怨弃妇而获得奥斯最佳女演员奖。


                          36楼2007-02-26 20:37
                          回复
                            第35届(1962-1963)---Anne Bancroft(安妮·班克劳夫特),《创奇者》



                               一位朴实的黑发美人,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演员。实际上,安妮·班克劳夫特有过两次电影生涯。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总体来说业绩平平,她没能将个人才华展示于电影表演之中。她的第二次电影生涯开始于60年代初期,这次她因出演电影《神奇的 工人》而倍受欢迎,并且,她因为表演的很多角色而在荧屏上树立了永恒的形象,《毕业生》中的Mrs。Robison就是她扮演的重要角色之一。


                            39楼2007-02-26 21:09
                            回复
                              2025-08-26 00:11: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36届(1963-1964)---Patricia Neal(帕德里夏·妮尔),《赫特》




                              妮尔是美国舞台剧和电影届一位主要女演员,大学时专修舞台剧表演,在她1946年开始在百老汇出演《海龟的声音》之前,她曾做过模特。因其在舞台剧《森林里的另一部分》中的表演,妮尔受到好莱坞的关注,并出演1949年拍摄的轻喜剧《约翰爱玛丽》,从 此踏上了荧屏不归路。同年,在《根源》中与加莱·古柏演对手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她透露加莱·古柏是她一生的挚爱。1953年与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结婚,之后从荧屏消失了几年,直到1957年复出,出演《人群中的脸》,在那以后她对自己扮演的角 色更俱选择性。1963年出演《赫德》,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40楼2007-02-26 21: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