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开展了一次特殊的旅程。学期末的收尾工作时,无意中看见了一段话:快放假了吧?怎么安排呢?出去旅旅游,在家听听歌,图书馆看看书,咖啡厅坐一坐......看到这一段时心里还在想:这简直就是我的假期写照嘛!接着往下看,最后一行文字却让心弦颤动——做着八十岁都能做的事情,你要青春干什么?是呀!青春!多么美好的名词,它标志着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它见证着生命中最激情澎湃的时刻,它代表着无限的希望和可能。青春!多么奢侈的名词,它悄无声息地潜入每个人的生命,或许在我们还没发现时就踏着轻快的脚步悄然流逝,让人只能望着它的背景叹息岁月的无情,懊悔自己在无知时肆意的浪费和蹉跎。马上就要三十岁了,我的青春影集中到底收藏着什么呢?求学时日以继夜的拼搏,假期时踏遍大江南北的足迹,工作后和孩子们悲喜同在的经历,这些够吗?不够,我希望在我青春的影集中能收藏一段与众不同却足以让我终生回味的记忆,我希望在青春未离时懂得“珍贵”的意思,明白“珍惜”的心情。
其实在很多教育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支教梦,大家都渴望体会那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怨无悔;大家都期望用自己的双手为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托起一轮照亮未来的红日;大家都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给予去帮助。缺少的,或许就是一份当机立断的决心与勇气。
其实有的时候抉择就是一瞬间的灵感和冲动,就如我在深夜上网搜寻假期支教信息,只是为了那个存在心间已久的梦想。“大美青海”是一个只从电视上和书本上看见过的名词,那生长在高原上的格桑花,那绵绵的青山,湛蓝的天空,成群的牛羊,以及有着朴实笑容的人们,共同组建出了心中的天堂。
结束了学校的收尾工作,带着憧憬踏上了开往西宁的列车,我这片绿叶开始了一段向往已久的旅程。从湖北到青海,眼前的绿色从青翠变得苍郁,渐入眼帘的黄沙厚土让世界多了份厚重和淳朴。一个人的旅程有些孤单,但是也给了我难得的思考时间。一个月,我为什么而去?我去了能做些什么?我给那里的孩子能留下些什么?心底很清楚,一个月时间能做的实在有限,但是如果能用我的专业和经验为孩子们种下哪怕只有一个好习惯,也算是不虚此行了。提着手中沉甸甸的箱子,不由想起临出发前自己班上一群小家伙抱着铅笔、书本一本正经地说:“张老师,您尽量多帮我们带点去吧!哪怕那里的小朋友多看一本书,一定也会多点知识的。”是呀,孩子们的语言或许简单,但是我此行的目的不也应该这么简单吗?尽可能多一点,多一点帮助,多一点付出,多一点感悟,多一点传递。
到达西宁火车站的一瞬间,心里涌上了久违的激动,因为我知道,这意味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旅途即将开始。和活动发起人加扬的第一次碰面在西宁的路边,已经晚上12点,但是心底对这个黝黑的藏族小伙肃然起敬。比我还小两岁,却能够在几年时间内为家乡的教育发展尽心尽力地奔波,筹集资金修葺学校,募集书籍成立小小的图书室,召集志愿者为孩子送知识,一步步改善家乡的教育环境,这或许就是一份绿叶对根的情谊吧! 就这样我的支教之旅开始了,去了以后才知道我们去的化隆县是青海省有名的贫困县,而我们所处的金源乡是化隆县最贫困的一个乡,20多个志愿者就被分到金源乡下属的7所学校,开始了一段特殊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