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代言人是裴勇俊”
3月14日《广州日报》的报道说:余秋雨曾在电视节目中说道,他在一个国际性的文化活动上曾看到,中国的文化代言人是孔子和孟子,而韩国的文化代言人却是影视明星裴勇俊。对此,余秋雨感到十分感慨,他认为中国在文化的传播上落伍了,在这一点上应该向韩国学习。当记者将中国国内一些学者的这种看法告诉韩国文化部的官员时,却引来了对方的巨大反弹!“我们的文化代言人是裴勇俊?你确定这是真实的吗?我们怎么不知道?”对方官员频频向记者发问,希望确信这一文化活动的真实性。
在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上,我们不怀疑作为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广州日报》的报道,作为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的说辞也应该不是在造谣。我们暂且都相信他们的话是真实的,只是在这两者之间形成的信息反差制造了一个惊天大笑话:堂堂的文化名流余秋雨,居然参加了一个和韩国有关的、但是连韩国文化部主事官员都不知道的“国际性”文化活动!如果这些官员知道中国有个余秋雨是文化名人,也不知道他们会对中国的这些文化名流是如何看待的?
余秋雨先生这几年频频亮相各大媒体,操着一口南方普通话向全国人民“传道授业解惑”,曾经也受到过热捧和高度爱戴。他的“文化散文”风行一时,估计也还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在可以“看得过去”的几本散文集子出版以后,似乎就再也没有在文坛风光过了。也许余秋雨先生参加的“现场”活动太多,而无法顾及书稿的精心创作,导致他后来的集子没有多少影响力。我们在各种综艺节目中,总能见到神采奕奕的余秋雨先生侃侃而谈的面孔,只是“话多”就会“祸从口出”,在中央电视台做评委的日子里,他遭到过毫不留情地批评,那时估计他的舆论压力远远大于他的荣誉感。
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我们很难找到一位不受世俗诱惑的文化健将,而在这种名利场的角逐中,也需要发挥各自的毕生所学方能赢得市场。易中天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名利双收,相比之下,他比余秋雨“出道”的时间要晚得多,但是其影响力绝对不亚于余秋雨先生。大家都喜欢做秀,虽然最终结果如何不敢定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人居然成了名利的附庸。他们“有才”,我们不否定,但是他们的某些表现方式却让人不敢恭维。
当然,文化不应该是闭塞的,对于懂得文化的“专业人士”,大众对他们还是抱有希望的,但往往事实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美好。余秋雨先生屡屡遭到口诛笔伐,恐怕还是由于其太注重自己的对“文化”特有的阐释方式,在有些地方违背了大多人的意见。就以报道说的他把裴勇俊“做文化代言人”的事情看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并且认为“值得中国学习”这件事情来看,至少我们就以为他太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可似乎他并不了解真正的韩国,因此也就没有必要甚至没有资格来对中韩两国的文化形式进行比较。也不知道他参加的是什么样的“国际性”活动把裴勇俊当作韩国文化代言人了?
如果在韩国当地的主事官员都不知道裴勇俊代言的事情,那我们只能认为余秋雨先生的“国际性”活动欺骗了他的思想,而他居然毫无知觉,而后大言不惭“中国要向他们学习”,这只能说明余秋雨先生也没有从浮躁的文化氛围里面解脱出来。用明星代言一个国家的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余秋雨先生的口中这居然是“与时俱进”的表现,真的如此吗?奉劝余秋雨和有此相同看法的其他“国内学者”去问问韩国人同不同意。
3月14日《广州日报》的报道说:余秋雨曾在电视节目中说道,他在一个国际性的文化活动上曾看到,中国的文化代言人是孔子和孟子,而韩国的文化代言人却是影视明星裴勇俊。对此,余秋雨感到十分感慨,他认为中国在文化的传播上落伍了,在这一点上应该向韩国学习。当记者将中国国内一些学者的这种看法告诉韩国文化部的官员时,却引来了对方的巨大反弹!“我们的文化代言人是裴勇俊?你确定这是真实的吗?我们怎么不知道?”对方官员频频向记者发问,希望确信这一文化活动的真实性。
在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上,我们不怀疑作为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广州日报》的报道,作为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的说辞也应该不是在造谣。我们暂且都相信他们的话是真实的,只是在这两者之间形成的信息反差制造了一个惊天大笑话:堂堂的文化名流余秋雨,居然参加了一个和韩国有关的、但是连韩国文化部主事官员都不知道的“国际性”文化活动!如果这些官员知道中国有个余秋雨是文化名人,也不知道他们会对中国的这些文化名流是如何看待的?
余秋雨先生这几年频频亮相各大媒体,操着一口南方普通话向全国人民“传道授业解惑”,曾经也受到过热捧和高度爱戴。他的“文化散文”风行一时,估计也还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在可以“看得过去”的几本散文集子出版以后,似乎就再也没有在文坛风光过了。也许余秋雨先生参加的“现场”活动太多,而无法顾及书稿的精心创作,导致他后来的集子没有多少影响力。我们在各种综艺节目中,总能见到神采奕奕的余秋雨先生侃侃而谈的面孔,只是“话多”就会“祸从口出”,在中央电视台做评委的日子里,他遭到过毫不留情地批评,那时估计他的舆论压力远远大于他的荣誉感。
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我们很难找到一位不受世俗诱惑的文化健将,而在这种名利场的角逐中,也需要发挥各自的毕生所学方能赢得市场。易中天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名利双收,相比之下,他比余秋雨“出道”的时间要晚得多,但是其影响力绝对不亚于余秋雨先生。大家都喜欢做秀,虽然最终结果如何不敢定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人居然成了名利的附庸。他们“有才”,我们不否定,但是他们的某些表现方式却让人不敢恭维。
当然,文化不应该是闭塞的,对于懂得文化的“专业人士”,大众对他们还是抱有希望的,但往往事实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美好。余秋雨先生屡屡遭到口诛笔伐,恐怕还是由于其太注重自己的对“文化”特有的阐释方式,在有些地方违背了大多人的意见。就以报道说的他把裴勇俊“做文化代言人”的事情看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并且认为“值得中国学习”这件事情来看,至少我们就以为他太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可似乎他并不了解真正的韩国,因此也就没有必要甚至没有资格来对中韩两国的文化形式进行比较。也不知道他参加的是什么样的“国际性”活动把裴勇俊当作韩国文化代言人了?
如果在韩国当地的主事官员都不知道裴勇俊代言的事情,那我们只能认为余秋雨先生的“国际性”活动欺骗了他的思想,而他居然毫无知觉,而后大言不惭“中国要向他们学习”,这只能说明余秋雨先生也没有从浮躁的文化氛围里面解脱出来。用明星代言一个国家的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余秋雨先生的口中这居然是“与时俱进”的表现,真的如此吗?奉劝余秋雨和有此相同看法的其他“国内学者”去问问韩国人同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