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松吧 关注:71,730贴子:548,530
  • 8回复贴,共1

糖尿病对健康危害严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可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4种。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伴发各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疾或者早亡,对健康危害严重。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上述症状就是常说的“三多一少”)、疲倦和视力模糊。但有些2型糖尿病必须依靠血糖测定。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有糖尿病症状,同时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IP属地:吉林1楼2012-09-24 16:58回复
    糖尿病高危人群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除了遗传因素,身体活动减少及(或)能量摄入增多而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肥胖的人体重减轻5千克左右,就可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健康行为:
    (1)合理饮食,控制每日总能量摄入。
    (2)适量运动,每周中等强度运动达150分钟或更多。
    (3)保持健康体重,BMI控制在24以下。
    


    IP属地:吉林2楼2012-09-24 17:00
    回复
      2025-10-31 19:04: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糖尿病患者应重视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是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适量运动则可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血压和血脂,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血糖的控制效果。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健康行为:
      (1)饮食控制。 控制总能量摄入。 膳食总能量的20%-30%应来自脂肪,其中少于1/3的能量来自于饱和脂肪。 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5%-65%,应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量。对碳水化合物总能量的控制比控制种类更重要。 蛋白质不应超过需要量,即不多于总能量的15%。有微量蛋白尿的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限制在低于0.8-1.0g/kg体重。有显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质的摄入应限制在0.8g/kg体重。 限制饮酒,特别是肥胖、高血压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酒精可使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 避免摄入过多甜食,可用无能量非营养性甜味剂。 食盐摄入量控制在每日6克以内,尤其是高血压患者。
      (2)运动治疗。 糖尿病患者均应在制定运动计划之前进行医学检查。运动计划的制定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应强度适当,量力而行,注意安全。 应随身携带糖果或巧克力,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尽量结伴运动,并且随身携带写有自己病情、要求急救及联系人等的患者卡片,以备急用。运动鞋要轻便松软,鞋底不能太薄。


      IP属地:吉林3楼2012-09-24 17:00
      回复

        糖尿病患者应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科学依据:
        监测血糖可以了解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
        健康行为:
        (1)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应每日监测血糖1-4次。
        (2)1型糖尿病患者应每日至少监测血糖3-4次。
        (3)生病时或剧烈运动之前应增加监测次数。
        (4)生病或血糖>20mmol(>360mg/dl)时,应同时测定血酮或尿酮体。
        (5)检测时间:每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如有空腹高血糖,应监测夜间的血糖。
        (6)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患者应每周监测1-2天。
        (7)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患者或患有其他急性病者应每日监测直到血糖得到控制。


        IP属地:吉林4楼2012-09-24 17:01
        回复

          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属服药,并定期随访病情
          科学依据: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病,需要在正规医疗机构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可引发并发症,造成严重后果。目前走街串巷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辖区3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开展免费规范化管理。
          健康行为:
          (1)糖尿病患者应按医生的指导用药,不可自作主张,擅自用药。
          (2)糖尿病患者血糖正常仍要继续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
          (3)糖尿病患者参加糖尿病规范化管理,接受社区医师的定期随访和定期体检。


          IP属地:吉林5楼2012-09-24 17:02
          回复

            糖尿病患者应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科学依据:
            糖尿病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并发症主要有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慢性并发症主要有冠心病、中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可导致早死、失明、肾功能衰竭、截肢等严重后果。
            健康行为:
            (1)戒烟。
            (2)每天要做的:检查双脚,是否有伤口、水疱、红斑和肿胀。对于不会消除的任何疼痛,立即与医生联系。每天刷牙,以避免口腔、牙齿和牙龈出现问题。根据医生建议检测血糖。
            (3)每次看病时,必须进行: 血压检查。 足部检查。 身体检查。
            (4)每年做两次: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过去几个月的血糖控制好坏,6.5%以上说明血糖控制比较理想,如果超过6.5%,应3个月检测1次。)
            (5)每年做一次。
            胆固醇检测。
            甘油三酯检测。
            全面的足部检查。
            牙齿和牙龈的检查,告诉牙医自己患有糖尿病。
            检查眼睛疾病的散瞳检查。
            尿液和血液检测以检查肾脏问题。


            IP属地:吉林6楼2012-09-24 17:02
            回复


              7楼2012-09-24 20:58
              回复


                8楼2012-09-25 20:44
                回复
                  2025-10-31 18:58: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吉林9楼2012-09-26 10: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