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元吧 关注:184贴子:2,086
  • 6回复贴,共1

新媒体战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媒体战争  
在本期冰点周刊的封面头条中,中国青年报的感想是《微博故事真假莫辨,把好自己的门》。
作者秦珍子是要向那些总是轻信的网民发出劝告,用来证明谣言可怕的例证是发生在上周,当时深圳网友幸运猪猪tody”在微博中宣称带孩子去公园,遇到陌生人请她代为拍照,不想刚拍完两分钟,就被相机按钮上的迷药麻晕,孩子也差点被抱走字里行间尽是恐惧和无助,再配以微博上的婴儿头像、愤怒表情和一句大家警惕啊,这个关于拐卖儿童新手段的故事到此就完整了。
在被转发三万多次后,是加V的深圳市**局分局**深圳小天基于职责而查证,但根据作者描述,这边厢**叔叔们忙着留言联络,那边厢博主却始终无视,更没有报警。最终,或许是迫于警方介入的压力,在数千条评论中,在网友的追问下,博主悄悄冒出来回复了一条:是我朋友的邻居真人真事。’”
众人相信的自述,一眨眼变了转述,绘声绘色的亲历,原来只是听说”——于是,这篇文章要感叹谣言的强大生命力,谣言大摇大摆地闯进几万网友的传送门,数字跳动着,以爱、惊恐和猎奇的名义……与公共安全和新闻热点密切相关的不实信息,传播得最快最广。它们能轻易避开人们对真相的探寻,激发宁可信其有的态度,让人越信越怕,越怕越传,越传越广,越广越信。
当然,这位呼吁网民抵制谣言的作者也明白,面对这些事后被证明夸大其辞甚至完全是子虚乌有的恐慌,总有人会辩护道提高警惕没什么不好。所以,文章结尾处要强调防范意识的构建需要事实,而非妄想你我皆凡人,若眼前那条耸人听闻之说信源不明,无法核实,不妨暗自留心,暂时搁置,且看后事。而不需一时激动,就为其大门洞开。流言未必皆止于智者,亦止于不确定者……你自己便是自己的信息把关人、网络协管员和辟谣执法者。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也许正有一位母亲免于莫名的惊恐,正有一位游人得到友善的帮助,正有一名**停止无功的奔波,正有一些公共资源不必白白地浪费。  



1楼2012-10-26 03:49回复
    借助求援名义的网络谣言其实由来已久,只是在微博大行其道的近两三年中,找到了一个更加容易生存滋长的环境。谣言原创者利用人们的同情心以及对周遭环境的标签化印象,将别有用心的企图——谋取私利或者制造轰动效应的虚荣——寄生于催人泪下或者义愤填膺的故事里,仅在今年,人们就不只一次地事后明白,孩子失踪之说只是发帖者因为家庭矛盾而借此向对方施加舆论压力。
    事例近在眼前,就在这同一份中国青年报上:《5岁白血病孩子离世,父亲拒捐骨髓事件调查——爸爸妈妈,为什么不捐骨髓救我?》。比起5天前法制晚报强调母亲一方愤怒的报道,今天文章中虽然加入了父亲的微博辩解(是她一意孤行,在电视节目中隐瞒孩子前后错过两次最佳移植期,却把最危险的时机称为最佳时期,误导媒体和爱心网友!),但也只能记录双方相互攻讦而无法给出事实真相。但正如今日新京报《拒给儿子捐骨髓寒了天下父母心》一文中所言:受媒体报道影响,临阵脱逃的父亲已承受了很多质疑甚至谩骂……道德可以是一面照妖镜,人人得而举之,映照人间善恶,但不能成为金箍棒,人人得而挥之。谁能保证自己是火眼金睛,永不误伤呢?
    比起大家警惕啊,那些旨在揭发中国官员贪腐的微博帖子就更加生的伟大了。但凡有明确点名的指控,总会在互联网上获得一呼百应的人民战争效果,更不用说那些寄生于历史典故、中外对比的冷嘲热讽。虽然也有一些人会基于隐私权概念提醒不应对官员过于有罪推定,但在隔着墙扔砖头,砸到一个是一个的舆论大环境下,只能被讥作不识大局。因为,这些民间反腐支持者认定,人肉搜索哪怕有民粹暴力之嫌,但确是中国民众当下用来监督公权力的唯一可靠途径。
    


    2楼2012-10-26 03:49
    回复
      2025-10-20 07:03: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并且,几乎每一个扔过墙的砖头似乎都砸中了,或者是表哥,或者是房哥。最新的例证就是浙江桐乡公证处主任因八十万年薪被停职,都市快报今晨又带来指控者的乘胜追击——《爆料无压力,不担心政府部门秋后算账。枫杨树昨日再度发帖:公证处是桐乡司法局的小金库》。
      其实,只要不是坚定的阴谋论相信者,也必须承认,因仅凭只言片语获取资料的局限性,民间反腐确有误伤无辜的可能性。例如,上周郑州引黄灌溉龙湖调蓄工程蓄水仪式红毯铺到湖中心,只为领导来视察,以及南京紫金山麓现天价狗墓之事,喧嚣过后,人们发现其间多少都有先入为主的误读。甚至,一些好事者也擅于利用中国社会公信力普遍低下的现状,曾经引发网络围观的总参一姐任婕,虽在18日获官方通报否认其解放军高级指挥官身份,并遭拘5天,但这根本无法平息网民对中国军纪涣散的固有印象。
      不过,就算是谣言反对者也承认,互联网是人类的信息传播福音,而微博更是以技术改变政治的方式极大拓展了中国民众的言说空间,所以,就算有再多谣言,也是利大于弊。但是,确有越来越多的混水摸鱼者,妖言惑众的技巧也越来越娴熟,而互联网的自净功能却似乎总要比其扭曲作用慢一拍、弱一些,更何况,一些乐见中共出丑的异议者根本就不愿意转发为官员平反的信息——于是,人们时常要感叹造谣帖转发热烈,辟谣帖乏人问津。这种变态的舆论环境,使得中国网民在享受微博带来的知情权福利时,也不得不练就火眼金睛。
      


      3楼2012-10-26 03:49
      回复
        宣布自己无论如何不认同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功能在于娱乐、交流和制造鸡零狗碎的话题,而无力进行新闻生产,中国周刊总编辑朱学东专程找出自己在半年前发表于社会科学报上的文章《微博:一种新的活力在生长》,为微博拉开了中国新启蒙运动的大幕而欢呼:这场技术飞速发展引发的新启蒙运动,是重塑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是对人的重塑,也是对传统权力边界和社会结构的重塑。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变化一旦展开,势将不可阻挡。
        而第一财经总策划罗振宇更是用行动拥抱新媒体,他提前一天就发布了创业宣言,要以视频自媒体产品摸索信息民主时代的玩法。曹林想来亦有触动,他仍以中国青年报作为平台,今晨转向同道中人高喊《当网媒跟屁虫,传统媒体只有死路一条》:新媒体只是阅读的渠道,传媒业还是一个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行业,内容不死,思想不死,传统媒体就不会死。但是,传统媒体不能无视新媒体这个新渠道的冲击。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不思改革和融合,毫无主见和判断地追随新媒体,只有死路一条。
        叹息传统媒体在自杀’”,曹林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意:不得不说,在议程设置上,传统媒体是失职的;在创造社会流行语方面,传统媒体得分基本为零;在设置讨论话题上,传统媒体基本没有贡献;在引领公众讨论和引导舆论上,传统媒体也非常乏力。很多都市报的版面上,新闻基本上是从网上扒来的,都是网友曝如何如何;很多广播节目,也是从这里抄一段,从那里抄一段,开口闭口都某某话题在网上引起热议。前段时间元芳,你怎么看无厘头地在网上走红,引曝微博讨论,几天后不少纸媒竟然花很大的版面炒微博冷饭。难怪很多读者批评:纸媒难道没有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信息去报道?
        


        6楼2012-10-26 03:49
        回复
          夜猫子哈!


          8楼2012-10-26 11:55
          回复
            不过这篇文章有看点。


            9楼2012-10-26 11:57
            回复
              哈 我也看这篇文章了


              11楼2012-10-28 16: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