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收音机
1944年,侵华日军在北京成立的华北广播协会收信机工厂,开始以工业方式采用日本产散件组装三灯、五灯电子管收音机。1950年,北京人民广播器材厂开始生产电子管收音机。1951年,北京市打磨厂电器生产合作社(北京计算机一厂的前身)开始生产三灯、五灯电子管收音机,抗美援朝期间,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生产小型交流、直流两用收音机,采用过“鹦鹉”、“飞天”、“博爱”等商际,年产量近千台。1955年,该合作社仿制苏联基辅牌超外差式交流五灯收音机,最高年产量3000台,至1958年停产时累计生产1万多台。在此期间,生产电子管收音机的还有北京市综合仪器厂、崇文电机厂、第四无线电生产合作社、西城电机厂、无线电电匣厂等企业。
1956年3月,公私合营广播器材厂(1959年更名为北京电子仪器厂)开始生产电子管收音机。1957年,该厂生产101A型五灯两波段超外差式电子管收音机,首次采用“牡丹”商标。该机性能达到二机部十局(电子工业部前身)局颁标准,并被中国仪器进出口公司定为出口产品,当年首批出口东南亚地区700台,受到华侨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