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得:认清自己再进补 常用的养生品——按喜好程度排名:山药、黑豆、黄豆、白扁豆、赤豆、绿豆、蜂蜜、萝卜、姜和蒜。 身为中医师,我深知一些药食两用的中药,是不能当作食品随便食用的。例如人参(包括西洋参、党参)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荣养卫,受到许多中老年人的青睐。但是运用不当,就会“上火”;长期、过量服用,还有可能中毒。 也许有人会说:我既弄不清自己身体状态的寒、热、虚、实,也搞不明白食物的寒、凉、温、热,这咋办?这样的话,我就劝您悠着点儿,别热衷于食养。因为这样的人很容易上套儿,或者犯错。

还有一个保险的办法,就是尽量多样化地饮食,不要听说哪样东西好就使劲儿地吃。日常食物大多数是性质温和的,只要不偏食、尽量多样化地合理搭配,食物之间会协调互补,长期食用也不会有问题。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宋天彬(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原气功研究所副所长)
我的原则:不忘脾胃是首要 常用的养生品——按喜好程度排名:大枣、山药、薏苡仁、当归、百合、姜、蒜,还有红色食物。 人的一生,饮食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和幸福。我认为要想健康养生,首先要不忘脾胃。有益脾胃食物,首推红枣、山药和薏苡仁,堪称“脾胃三 宝”。 大枣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大枣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健康饮食佳品。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服用大枣。

山药具有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功效,是脾胃虚弱者的良方。 薏苡仁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而且特别 容易消化吸收,是很好的食疗食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山药、大枣和薏苡仁,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如果将其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 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概率,因此非常适合脾胃虚弱之人食用。
张艳(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辽宁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我的方法:“混搭、轮换”才平衡 常用的养生品——我谈不上有啥最常用的“养生品”,因为什么都吃,不分彼此。一定要说出个名堂的话,那就是粮食和水,这是每日必需的饮食。 绝大多数的食品,即使再好都不适宜天天食用,只能作为调节补充,以增加营养,丰富生活,满足口福。人类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为六大类,水、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辨证施食,重视个体差异,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情,食用不同的食物和中药。中医将药性、食性分为寒、 热、温、凉、平五大类,温性、热性的食物可以温阳,怕冷的人可以多食;寒性、凉性的食物可以清火,怕热的人可以多食;平性的食物,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实际生活中,我们是几类食物混着吃的。混着吃,寒、热、温、凉才能互补平衡;混着吃,才能包罗六大类营养素。除了混吃,还需要轮换着吃。不偏食,才能营养多样化,不会造成体内营养失衡,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长寿。 除了粮食和水之外,是不是还有可以经常服用的食药?回答是:有,但只有少数。首先,它必须是食物,含主要营养素成分;其次,它可能可当药物,含 较少药物成分,但必须无毒无害。再者,它不但适合正常人长期食用,而且慢性病患者也不需要忌口或者禁忌比较少。这些食物包括茶叶、山药、莲子、百合、红 枣、枸杞子、菊花、芝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