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稿子与李旭丹有关,但并不是单纯的声援帖。如果胡导真能秉持《红楼梦》的艺术标准,选出比李更好的演员,我举双手双脚赞成。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很多人拿李戏曲演员的身份说事,说其“虚伪“、“造作”、“乡土气”,仿佛中国戏曲现在成了纯粹的乡下人的玩意儿,更有甚者,我甚至还看到过有篇帖子说“在大都市里经过时尚审美熏陶的人的审美观跟那些小县城里的乡下人当然不一样。”
闻听此言我简直连愤怒也没有,只是感到可笑和悲哀。我们中的很多人,是否真得把我们祖先的灿烂文化彻底忘却了,在他们眼里,曾经被誉为“民间艺术宝藏”的戏曲,居然成了“小县城里的乡下人”的玩意儿?
更有甚者,戏曲可以说是除了建筑、文学之外比较完整地传承了古典文化精髓的艺术形式,其举手投足,都是对古人日常生活的诗意再现,是凝炼,是升华!觉得戏曲身段做作,扭捏的人,只能说他们已经失去了对祖先文明的鉴赏能力,若要再妄加品评,除了狂妄无知,我想不出还有其他什么原因。
我现在不想讨论李最后是否能出演黛玉,那还是个未知数,我只想列举几个事实——在中国现在的著名演员中,何赛飞是越剧演员出身,徐帆是昆剧演员出身;焦晃、英若诚、濮存昕等都可以称得上是著名表演艺术家了,虽非地方戏曲演员出身,但也是话剧演员出身,西方更有如安东尼霍普金斯等好多著名演员是舞台剧演员出身。艺术都是相通的,而在我看来,从戏曲中的非常态转换到生活中的常态,比从常态转换到非常态要容易很多。
另,顺便对上文引用过的那位仁兄说一句:白先勇等创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国内外各大城市上演时均引起巨大轰动,观众几乎全都由大学生、白领阶层组成,看样子现在我们的乡下人群体真是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有出息了,是不是?
闻听此言我简直连愤怒也没有,只是感到可笑和悲哀。我们中的很多人,是否真得把我们祖先的灿烂文化彻底忘却了,在他们眼里,曾经被誉为“民间艺术宝藏”的戏曲,居然成了“小县城里的乡下人”的玩意儿?
更有甚者,戏曲可以说是除了建筑、文学之外比较完整地传承了古典文化精髓的艺术形式,其举手投足,都是对古人日常生活的诗意再现,是凝炼,是升华!觉得戏曲身段做作,扭捏的人,只能说他们已经失去了对祖先文明的鉴赏能力,若要再妄加品评,除了狂妄无知,我想不出还有其他什么原因。
我现在不想讨论李最后是否能出演黛玉,那还是个未知数,我只想列举几个事实——在中国现在的著名演员中,何赛飞是越剧演员出身,徐帆是昆剧演员出身;焦晃、英若诚、濮存昕等都可以称得上是著名表演艺术家了,虽非地方戏曲演员出身,但也是话剧演员出身,西方更有如安东尼霍普金斯等好多著名演员是舞台剧演员出身。艺术都是相通的,而在我看来,从戏曲中的非常态转换到生活中的常态,比从常态转换到非常态要容易很多。
另,顺便对上文引用过的那位仁兄说一句:白先勇等创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国内外各大城市上演时均引起巨大轰动,观众几乎全都由大学生、白领阶层组成,看样子现在我们的乡下人群体真是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有出息了,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