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犯罪未成年人中外地来沪未成年人的比重已经上升至八成左右,且多数为“三无”未成年人,即在沪无监护人、无经济来源、无固定住所,这是记者从日前在青浦区检察院召开的“法律监督与社会管理创新”研讨会上获悉的。市检察院未检科负责人表示,本市正在探索构建市级观护体系,将“三无”来沪未成年人作为观护的重点,切实保障诉讼和预防犯罪。
据介绍,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上海,对社会管理和治安形成了较大的压力。从2003年开始,上海检察机关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急剧攀升并保持高位运行,占全部犯罪人数的10%左右。其中外地来沪未成年人所占的比重从不到50%上升到了80%,闵行、松江等郊区甚至达到了95%以上,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群体。
另外,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手法逐渐多样化、团体化趋势明显、重新犯罪率上升、利用网络实施共同犯罪等新特点。尤其是外地来沪未成年人,以地缘或亲缘为纽带,从众心理严重,在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极易受到社会不良人员的教唆和引诱实施犯罪。
由于外来涉罪未成年人多数在沪无监护人、无经济来源、无固定住所,缺乏有效的监护和帮教条件,而原有社会管理机制都是以本地户籍人员作为对象,无法为来沪未成年人的社会帮教提供支持保障条件。而涉罪未成年人在羁押场所中极易受到“交叉感染”,司法体系的介入会导致未成年人产生负面的“标签效应”,因此增加了涉罪未成年人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针对外来涉案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本市检察机关将之作为观护工作的重点,以“三无”来沪未成年人作为重中之重。检察机关正在探索建立专门针对“三无”未成年人的特殊观护机制。主要以企业或工读学校作为观护点,为其提供必要的食宿和帮教条件,由企业或学校派员作为取保候审措施的保证人或者适用监视居住措施,并增加知识学习和劳动技能培训等观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