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染型植物染料

紫草,

又名花、紫丹、红石根等,为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色素主要存在于根部,化学成分主要是萘醌衍生物,如紫草醌和乙酰紫草醌。由于这两种紫草醌的疏水性侧键比较长,因此水溶性要差一些,一般采用先媒染的方法进行染色。它用椿木灰、明矾媒染得紫红色。
紫草盛产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并一直延续到近代。《管子·轻重丁》:“昔莱人善染练,花之于莱纯细。花即紫草,莱即古齐国东部地方,是说齐人擅于染练工艺.用紫草染“纯缁",即纯黑色。茜草,又名茹做、茅芡等,在我国应用于染色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是秦以前主要的红色植物染料。茜草为茜草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色素主要在根部,含有多种蒽醌类化合物,至少有茜素.羟基茜素(又称茜紫素)和伪经基茜素三种.

由于天然色素成分几乎全是以多元葡萄糖或木糖甙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如果不把试键切断,则多个葡萄糖的庞大分子结构使色素难以和纤维靠近结合,缺乏染着力。因此茜草在染色前,必须先令其发酵数天,使甙键水解,游离出蒽醚色素,方可媒染纤维。采用铝、铁、铜等不同的金属媒染剂,会得到从浅黄到绛红的十分丰富的色调,如用明矾作媒染,可得鲜红色。另外用茜草在酸性条件下媒染真丝的得色,深于碱性条件。苏木,又称苏方木、苏仿、赤木等,属豆科常绿小乔木。其木芯中含有较多色素,可染红色。苏木用于染色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南方草木状》:“苏方……南人以染绛,渍以大庚之则色愈深。”其色素成分有两种,即巴西苏木红素
和氧化苏木精,它们分别以隐色体的形式存在于木材之中。

由于含有大量羟基,因此苏木精易溶于水。其中氧化苏木精在pH≤5时变黄,在pH≥6时迅速氧化变红直至红紫。苏木如果与不同的植物染料(靛蓝、槐花、紫草、皂斗)配伍使用,在不同媒染剂(铁、铝、铜、铅、钙等盐类)的作用下,可以得到黄、红、紫、褐、枣红、深红等颜色。其中氧化苏木精还能媒染成浓重黑色。 苏木中含有鞣质,遇铁会变成深红褐色,《本草纲目》有记录:“苏木,煎汁忌铁器,则色暗。”与其他红色植物染料相比,苏木比茜草的色彩艳丽,比红花的提取简便,因此苏木在我国古代染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苏木在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均有出产,自晋以来还不断从东南亚地区输人国内,以满足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