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篇帖子主要是考察太子建成的交游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较为深细地发掘其本传之外的事迹、行踪。又,《管子·权修篇》云:“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通过对其交游的考察,亦可以从侧面印证太子建成的为人。
一、河东时期及以前:
1、李安俨
两唐书无传。《册府元龟》卷七一五:“李安严与隐太子同取郑氏,因事东宫。及建成败,率兵拒战,太宗以为忠于所事,故渐任用之。”卷一四七:“(贞观)十七年四月,中郎将李安俨与太子承乾谋反,诛,籍没其家。其父年九十余,太宗愍焉,特赐奴婢以养之。”
晴按,贞观十七年时,李安俨的父亲年已九十余,那么当时李安俨的年纪至少五六十以上,娶于郑氏时,应在距此三四十年之前。又按《旧唐书·高祖本纪》,李渊于大业初年任荥阳、楼烦两郡太守,则建成与郑氏结亲,也应在此期间。也就是说,李安俨与太子建成确立姻亲关系,当在隋大业初年。李安俨,顿丘人(《通鉴》卷一九六)。顿丘李氏,乃隋唐之际赫赫有名的陇西李氏十三房支之一。顿丘,隋大业中属武阳郡,距荥阳不远,故荥阳郑氏与之结亲。贞观十七年承乾、李泰的夺嫡之争,牵扯了大批皇亲国戚和权贵(参见帖子《说说玄武门之变对唐太宗李世民和李唐政治的影响》第一部分)。李世民处理了两个儿子,处死了一批贵戚,包括兄弟、女婿、外甥等等,毫不手软,在当时是震动朝野的大变故。李世民对李安俨的父亲特加抚慰,并非因为他心存仁善,而是出于迅速稳定政局的考虑,这种手段早在十八年前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就用过,这次不过是故技重施,自然娴熟得很了。
又,《册府元龟》卷一八八:“李安俨初事隐太子,及太子败,率兵拒战。太宗以为忠于所事,故任用之,至中郎将,典屯兵于北门,甚见亲委。其弟思暕为太子通事舍人,贞观中太子承乾因思暕以致赂,安俨亦深自托于承乾,尝言于太宗曰:‘皇太子及诸王,陛下处置未为得所,且太子,国之本也,伏愿深其思虑,以安天下之情。’太宗曰:‘我识卿意。我儿虽患脚,犹为长嫡,岂可舍嫡立庶乎?’安俨以白,承乾大喜,又令左右遗以黄金。”
晴按,此事录于《册府元龟·奸佞》,然通读这一段,李安俨所言并无奸邪不正之处,故当时李世民虽心向李泰,潜有废长之心,对此也只得表示赞同。后人以成败论人品,实不足为训。从李安俨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贯反对废长立幼、废嫡立庶的,所以玄武门之变时忠于太子建成并为之力战,绝不仅仅因为与建成是姻亲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