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剑吧 关注:184,577贴子:5,286,532

回复:【新人拜吧】痕(嘉米短文,甜,清水,完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我不承认科学技术就是指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
第一,马克思自己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属于自然科学,那既然这样说,科学的范围就不止包括自然科学。
第二,百度也好,维基也好,很多其他词条都表明,科学不仅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关于技术的释义也是同样的情况。
你的证据,关于科学技术的解释,也不过是来源于一条百度百科,并非来自马哲体系,和我的来源相比,并不更具有权威性。而你作为依据的这条词条,本身也承认科学有其他解释,认为科学的解释并不唯一。而这条词条后来,又把哲学划分进了科学技术的范围,未免有些自相矛盾了。
你有你的理解,我也有我的理解。我并不认为你的理解就一定比我正确。


122楼2013-06-26 22:39
收起回复
    http://baike.soso.com/v16197.htm
    这个是搜搜百科关于科学技术的解释,比较中肯,两种意见都有。但是最后的分类中,还是把社会科学分了进来。
    我们兼听则明嘛。毕竟谁也不好说邓当时说的,到底是哪一种。


    124楼2013-06-26 23:52
    回复
      2025-09-15 09:39: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主,说实话,我不得不出来几句。
      前些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说“侵略”一词在学术界存在争议,因此,说日本侵略中国是不成立的。
      那学术界存在争议吗?当然有了。现在的联合国《侵略定义》草案里,对侵略一词做出的规定,几乎都是针对国家之间的。那我想问一句,欧洲人当年到非洲去武装掠夺包括人口在内的资源,算不算侵略?当时的非洲国家可没有国家。大部分都是部落,没有主权国家。我不知道欧洲人自己怎么想的,但是放到非洲国家那里,他们都认为这是侵略。
      那好呀,这就是对侵略一词的应用范围有争议了。请问日本当时是不是侵略中国了呢?
      用词,一般都用那个主流的,没有争议的部分,否则,我们说的任何话,都成了有问题的话,都成了可以讨论的话。就像侵略这个词,没有争议的部分就是指国家之间的部分,更何况对于当年日本侵略中国,在国际上都认为是侵略战争。于是大家一般这样用侵略这个词。
      现在放到这里也是一样,科学技术这个词,包括的范围是个有争议的词。我可以将,老邓说的科学技术,当时肯定不包括社会科学。为啥呢?因为社会科学本身就包含管理教育等,那后面还说科学技术为管理提供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干啥呢?科学技术如果就包含现在管理学的内容,那之间将包含管理学的理论不就完了吗?还有后面的教育学,如果科学技术就包含教育,那直接将发展科学技术的时候,就有发展教育的含义,为啥还单独讲发展教育?
      更不要说其他地方还有自相矛盾的解释了。
      所以,用词,就用那个没有争议的部分的含义。“科学技术”这个词什么地方没有争议?关于自然科学的那部分定义没有争议,是各方都承认的。那就用这个部分就是了。关于社会科学的部分,很多地方都有争议。那就可以不用,就像侵略一词一样。
      再说了,百度里自己都说“以往”不加哲学。为啥?哲学自己就有很多门派,除了马哲之外,其他门派的哲学,有几个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甚至是第一生产力的?没有涉及这个地方,甚至有的哲学干脆都不承认生产力的问题,你加进来干啥?你是要以偏概全吗?
      再有,以往不加入哲学,那就是以前没有啦。根据你自己的话,大剑MM处于古代,那就是古代可以不加入哲学,乃至于社会科学。这可是你自己之前说的,要符合时代。
      综上所述,我想问一句,楼主你要当安倍晋三吗?不是的,用词就用没有争议的,广泛达成共识的部分。
      关于职业选择问题,我一再重申,我所谈论的是那个职业比较好,而不是她们的兴趣问题。所以关于什么尊重个人兴趣之类的废话,不用再提。


      125楼2013-06-27 07:18
      收起回复
        楼主,干脆我们发长楼说明问题吧,回复里那该死的字数限制,经常容易搞乱了。
        关于政治家用词的地方。
        怎么叫用争议的部分不用?比如说“侵略”这个词,有争议的地方是国家对没有主权归属的地区的武力使用。那政治家或者国际外交等正式场合上,讲一个国家对没有主权归属的地区非法使用武力掠夺的行为的时候,可以不用“侵略”这个词。
        但是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行为的时候,联合国公约是有规定的,那就是侵略。所以安倍是错的。安倍的意思就是说因为侵略这个词有些地方还有争议,因此即使是没有争议的地方,也不应该使用。这明显就是错误。
        放到老邓这里也一样。老邓是政治家吧?“科学技术”一词,在是否包含社会科学的地方是有争议的,于是人家老邓就没有用这部分,仅仅用于指代自然科学及其相关技术的部分。而后面把包含社会科学的部分,比如农业、教育等等,单独拿出来说。这就更加证明了人家老邓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候,当中的“科学技术”是不包括社会科学部分的。
        关于科学技术一词拆开解释的问题。
        你说看第一条,第一条里就没有解释技术。请问怎么看第一条呢?第二条才是讲这个词里的科学是指什么科学,这里的技术是指什么技术,写的都很明确,就是指自然科学及其相关技术。这个你看不见?这就是拆开解释了。词语里,某个部分的意思,当然要放到整个词语里理解,单独拿出来理解,那就是断章取义。你就是理解成两个词,他们也是连在一起的,解释的时候,也要解释连在一起的时候的含义,而不是独立的时候的含义。
        关于哲学是否应该加入的问题。
        我想先问一句,哲学是不是社会科学?至少一般认为哲学是社会科学的范畴。那哲学是否加进去都有问题,请问包含范围更加广泛的社会科学加进去是不是更加有问题?再说了,为啥哲学有问题?世界上有多少门派的哲学?都对科学有指导作用?
        这个问题里,最有名的就是牛顿。你自己去百科查查,所谓牛顿的晚年生活中,开始疏远科学研究是什么时候。牛顿为啥后来疏远科学了?我现在看到过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百科上说的这种,牛顿基本上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他认为运动只是机械力学的运动,是空间位置的变化;宇宙和太阳一样是没有发展变化的;靠了万有引力的作用,恒星永远在一个固定不变的位置上。后来他就不再关心这些事情了,因为这些都是不变的。而他已经计算过了。
        另一种说法是,牛顿最后就认为这个世界太完美了,肯定是由上帝创造的,成了唯心主义者,去研究神学去了。关于研究神学的部分,百科(不仅仅是百度,还有维基百科)里也有印证。
        牛顿是什么人?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之一。这样的人都栽在错误的哲学观点上。你要是说哲学就对自然科学有促进作用,请问牛顿是怎么回事?你要是对牛顿的事情有争议,自己去查查百科。有的书甚至用半生聪明半生愚来评价他。说他36岁之后,就没有什么贡献了。
        关于所谓主流意见的问题。
        这是你回复里提出的问题,说我是不是把自己当成主流意见了。请问我什么时候说过科学技术是指代自然科学是主流意见了?我既没有说是主流,也没有说不是主流。我用的词是共识。即不管是认为科学技术包含社会科学的人,还是认为不包含社会科学的人,都认为科学技术是包含自然科学及其相关技术的,这就是共识的部分。而是否包含社会科学的部分,那就是有争议的部分。于是老邓等政治家说话的时候,用的自然就是没有争议的部分。也因此要在后面补上一些他对科学技术有促进的内容。这个有问题吗?
        我们之前讨论能量守恒的时候。你就出过类似的问题。认为量化分析就一定得出守恒。事实上,量化分析和守恒之间根本就没有必然关系。这里也一样,共识和主流之间,根本就没有必然关系。
        关于缩小范围的问题。
        我真的只能呵呵了。你两只眼睛怎么长的?我什么时候说过日本侵略中国不算数了?有争议就缩小范围。侵略一词缩小范围到国与国之间的行为定义,日本也是侵略中国,请问怎么不算数了?我哪句话说不算数了?
        关于你的字典。
        你们家开书店的?开印刷厂的?你出版过哪本字典?你比百度百科还厉害了?
        关于农业。
        老邓谈农业问题,那就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农业科学技术,即袁隆平一直在搞的方面。另一个是农村的管理问题,这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土地制度问题,这个就是老邓本人的承包责任制。请问承包责任制等土地管理、农村管理问题,是不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我说老邓谈农业,那是因为农业当中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的因素。什么时候把农业全部都归结为社会问题了?你能不能看清楚再说话?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咱们两个人都回复太快了。要是这样,我提议用QQ语音聊天。这样方便解决问题。要不然,咱们就发长楼,多给对方点时间。要不然,总出这种你没理解我,我也没理解你的问题。


        127楼2013-06-27 21:37
        收起回复
          人工置顶


          128楼2013-06-30 11:28
          回复
            人类的欲望,本能或者说生理之外的那部分,到底是怎么来的。
            饿了就去觅食,渴了就要喝水,这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点。但是人类所需要的,显然不仅仅是这些。就是我最后说的那句,人类们不仅想要活下去,还想要更长久的活下去,还想要更好的活下去。这样的想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我的感觉是,想要更好的活下去,也许只是个错觉,想要更长久的活下去,才是根本动力。也许动物也有这种动力,他们也会趋吉避凶,也会绕开危险,只不过我们对动物的研究还不够,不知道动物的这种趋吉避凶的能力,到底是出于本能,还是出于思考,我们没有办法去了解。但是对人类来说,也许所有的欲望,都来源于此。也就是所谓的,安全的需要。也许正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寻求的安全感,一直在做的,离死亡更远一些的努力,才让我们发展出文明。
            我们想更长久的活下去,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虽然说未来并非可以预测的,但是也并非完全不可知。我们一直在试图发现各种规律,并且用规律来推演尚未发生的事。因为对未来的预知,可以让我们能做出更有利于生存的决定。而未知,则意味着无法控制,所以我们恐惧未知。也许我们的求知欲,正是来源于此。
            我们想更长久的活下去,意味着我们需要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我们通过合作形成的群体智慧,成功的在与地球上其他物种的竞争中,取得了优势——嗯,也许只是我们自己所认为的优势,然后,人类之间,仍然存在着种种竞争,仍然会有淘汰,而每个人,都在做这种免于被淘汰的努力。所以,我们有竞争心,有好胜心,我们在试图证明自己比他人更有优势,也证明自己能更长久的活下去,而不至于有被淘汰的危险。
            人类之间的竞争,最初的方向,都是体力方向的。更高,更快,更强,自然就比其他个体更有优势,但是,物竞天择的原理,是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化,更适合在人类社会中生存下来的标准,已经不再是单纯以体力来判断了,而是,更依赖于他人的认同。融入到某个利益团体中,被他人接受,被团体认可,得到尊重,得到地位,才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于是,我们有了表现欲,有了各种寻求认同的方式,语言,文字,歌唱,舞蹈,我们表达自己,寻求认同,因为他人的认可,集体的认可,让我们更安全。而在这种交流中,我们也有了感情,感情是相互认同的标识,是用来维系我们与其他个体之间的关系纽带。
            我们加入集体来让自己更安全,但也同时引发了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竞争。我们要让自己更安全,不仅要保证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还需要试图使我们所加入的集体,在和其他集体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然而,怎样让一个集体,发挥出更强大的力量,却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方向,并因此发展出道德,宗教,法律等等来规范协调集体成员之间的关系,目的都是为了让集体发挥出更强大的力量。于是我们有了美德,有了奉献精神,这些都是要求个体利益与团体利益的统一,通过实现团体利益,让个人利益得到更大的保障。
            奇妙的是,也许最开始,人类都是为了活下去才有了这些,但是在发展中,这些东西,却慢慢成为独立的存在,有时候,已经脱离了本来的意义,甚至,反过来成为比活下去更高的目标而存在。
            有些人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甚至不惜损害健康;有些人求知,为得到一个问题的答案,甚至不惜付出生命——朝闻道,夕可死也;有些人会为了亲人、爱人、朋友的幸福,舍弃自己的生命;还有人会为了集体,为了国家,甚至为了全人类而献身。
            我们为了活着而有了爱,有了理想,有了信念,而我们为了爱,为了理想,为了信念,有时候却反而放弃了生命,这个真是难以解释的事情,然后人类的奇妙,生命的奇妙,不也正在于这种无法理解吗?
            也许正是因为爱的力量,信念的力量,超越了生死,这才是战士们比妖魔更强大的秘密。妖魔只为活下去而战,而战士们战斗的理由,比活下去更重要。
            目前出场的,几乎每一个强大的战士,都有非常明显的人类信念的烙印,也许只是巧合,或许是我的附会。
            譬如黑双,代表的是服从,嘉拉迪雅,代表的是求知,奥菲利亚,代表的是憎恨,拉花娜,代表的是责任,米里雅,代表的是自由,芙罗拉,代表的是进取,珍,代表的是忠诚。
            普利西亚,其实我认为她代表的并不是憎恨,而是正义,这个应该会有争议,但是这个确实是她的坚持,正义本来就不意味着正确,可能只是一种自以为是,但是她,的确是这样坚信并且努力去维护的。
            古妮雅,我想应该是守护。而迪妮莎,我能想到的词只有一个,那就是悲悯。


            130楼2013-07-01 12:31
            回复
              关于觉醒的部分,写得很长,牵涉也很多。目的并不是为了研究觉醒原理或者实力强弱这些,只是想从人性角度,去试着探讨一下觉醒的象征意义。
              我并不认为八木画的时候会想这些。我之所以想这些,也并不是为了去掌握作者的想法,只是自己随意的思考,因为有趣而已。我思考的,其实是现实世界。
              我认为不管作品有多奇幻,背景设定有多么天马行空,哪怕主角并非人类,但书中所描写的,无非还是人性,而且,不管是怎样变异和夸张,人性都是有共通之处的。因为作者始终都是人类,而所写的事物,也无非是现实的投影。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才会去琢磨这些七七八八的事情。
              我觉得,越是优秀的作品,对人性的反应往往是越真实的,但是即使是比较不成熟的作品,也同样是在反应人性的某些侧面。也许八木没有想我所想的这些,但我还是可以用我对现实的理解,去尝试解读他的作品,解读他的人物。因为一个人物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不再属于作者,而是独立的存在了。
              总结一下:
              我认为,觉醒的象征在于对束缚的挣脱。
              我们的社会的形成,虽然也是每个人为了利己而组织起来的,但是社会一旦形成,就会形成规则,形成价值形态,这些规则,是为了维护其他的个体的利益而存在,反过来,对单独的个体来说,这种规则却成为了一种压抑,一种束缚,也可以说是,一种代价吧。
              不过,对人类来说,是否加入社会几乎是无法选择的了。无论是否自愿,都需要去适应这种规则。
              然而,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去追求力量,过度膨胀的欲望,都会导致力量的失控。挣脱束缚之后,将不再有道德,不再有规则,这些利他的价值形态,通通会被抛弃,回归到最初的状态。
              普利西亚在觉醒之初,第一句话是,完全不用忍嘛。这大概就是,本能的释放吧。
              胡言乱语了许多,本来就是个人的臆想,放到这里来,做一个纪念,总算是自己的思考与创造。也许多年之后的自己,还可以看到。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1楼2013-07-01 12:50
              回复


                IP属地:天津134楼2013-07-02 11:17
                回复
                  2025-09-15 09:33: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是把漫画改小说了?


                  136楼2013-07-02 18:57
                  回复
                    果断的好帖,果断的顶起
                    人物分析很到位心声!


                    IP属地:四川139楼2013-09-06 10:29
                    回复
                      就目前我看过的同人里
                      这个是最符合人物定位的
                      可是太短了楼主多写几篇啊
                      米嘉王道啊


                      IP属地:四川140楼2013-09-21 21:02
                      回复
                        这样的好文现在不多了,赞一个!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3楼2013-12-15 17:25
                        回复
                          真心好评


                          来自手机贴吧144楼2014-02-04 20: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