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是云南的省会,可以游览的景点很多。市区需要买门票的景点有西山、金殿、黑龙潭公园、世博园、民族村、大观楼、圆通寺等。无需买门票的可以去滇池、翠湖、官渡古镇、金马碧鸡坊、呈贡花卉市场等。市区建议三日游。D1:西山-滇池-民族村,D2:金殿景区-世博园,D3:官渡古镇-金鸡碧马坊-翠湖公园。近郊建议游,D4-石林。
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昆明西郊15公里的峰峦间,主要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等风景点组成。华亭寺位于海拔2050米的山间,创建于14世纪,寺内殿宇规模宏伟壮观,是昆明著名的佛教圣地。太华寺建于14世纪初,花木繁盛,幽香袭人,寺内的望海楼,是观在滇池日出的好地方。三清阁和龙门是一组构建在西山主峰罗汉山悬崖峭壁上的建筑群,有九层十一阁。龙门石雕工程,包括石道、古室、古栏、古窟、古佛等,是西山胜境的精华所在。登上龙门,凭栏下视,为百丈之悬崖峭壁;举目远望,海天一色,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 乘坐附6路, 94路,在【苏家村口】下车,33路,94 路【高晓村】下车 ,云南饭店有旅游专线车可到达。
滇池位于昆明城西南,又叫昆明湖,古称滇南泽,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滇池水系是全国13个重点保护水系之一。现在滇池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前往滇池,可以乘坐24路、44路,73路,94路,游客从火车站前往滇池,可以乘坐24路、44路公交车到海埂大堤下车,步行3分钟,车费1元。
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它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有索道连接西山龙门。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门首悬挂着“云南民族村”五个雄浑遒劲的烫金大字,正中是一只振翅腾飞的金孔雀图形徽标,象征着云南民族村吉祥幸福,兴旺发达的美好前景。大门前的草坪中是一组活泼可爱的白象群雕塑,名为“白象迎宾”。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身着民族服饰的导游小姐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讲解各少数民族的习俗。结合各少数民族节日,在村里还举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是云南旅游的重要旅游景区。民族村里有:吉祥的傣寨白塔,壮观的白族大理三塔,高耸的彝家图腾柱,源远流长的纳西东巴文化,佤族的木鼓、布朗族的婚俗、基诺族的太阳鼓、拉祜族的芦笙舞、雪域高原的藏族佛寺、哈尼族的龙巴门、德昂族的龙阳塔、景颇的木脑纵歌、壮族的铜鼓文化、奇特的摩梭人母系氏族社会遗承、亚洲群象表演、以及精美独特的民族风味美食。乘A1、24、44路公交车可到。从市区内打车前往约15元。
金殿风景区位于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距市区8公里,初建于明万历年间,明崇祯十年(1637)铜殿迁宾川鸡足山,清康熙十年(1671)平西王吴三桂重建,铜殿重250吨,是中国最大的铜建筑,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是中国重点保护文物。金殿天门,从山麓迎仙桥起步,过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是一座古堡式的建筑,城墙上有城楼、垛口,城内有太和宫。钟楼,金殿风景区后山建有三层三十六翼角二十九米高的钟楼,悬挂明永乐二十一年(1432)所铸的大铜钟,钟高3.5米,口径周长6.7米,重达14吨,为云南省最大的古钟,此钟原悬于昆明城南丽门面的宣化楼上,1953年拆城楼移至古幢公园,近又移至“金殿”公园。园林植物园,有500亩的钟楼园林植物园,已建成茶花园、杜鹃园、木兰园、蔷薇园、温室区等十个园区,引种园林植物2000余种。在殿后侧,有粗逾合抱的山茶一株和紫薇两株,相传为明代所种,每年春节前后,数千朵茶花怒放,花红似火。市区内10路、71路,金殿下车,步行810米步行。
世博园是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设在昆明市东北郊的金殿风景名胜区下面,其国际馆北边有索道与山上金殿风景区的杜鹃园(植物园后门)相连,距昆明市区约4公里,共有9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分别在这里建起了自己的专题展示园,国内许多省市区也都建有能集中反映本地区园林艺术的展示场所。这里是一个汇集了全世界园艺风景的超大型博览场所。博览会主要包括,一、室内展馆:中国馆、人与自然馆、大温室、科技突飞猛进和国际馆。二、室外展区:由9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中国各省区修建的主题展览园。交通:10路、47路、68路、69路、71路公共汽车可抵达。
昆明翠湖公园。金鱼岛,岛上雪松、香樟等树木四季葱翠,林荫地润,花环路绕,迂回曲折。鸟语花香,微风习习,游人在此漫步、小憩,品茶雅座,止步为佳。 竹林岛,沿堤修竹成林,绿翠浓荫,幽径曲折,竹林连片成荫,湖塘荷花怒放。莲花禅院,清同治六年(1867),清穆宗载涥赐“妙莲涌现”匾。莲华禅院更有数联,皆不离“莲”,如“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还有“赤鲤跃碧波,吞却三分明月;红莲开翠海,托来一瓣馨香”等。海心亭,历史上曾有“东面高楼西面廊,翼然亭子立中央”之说。加之海心亭上匾联较多,成为当时城中秀丽的风景名胜,清嘉庆初年,昆明倪春有感于翠湖“一亭之外,别无容膝”,与雨庵和尚合作,于海心亭旁建莲花禅院。1 路、85 路、101 路、125 路、133 路、139 路云南大学(青云街)下车,2 路、5 路、10 路、26 路、52 路、54 路、56 路、61 路、66 路、69 路、82 路、84 路、98 路、100 路、102 路、103 路,小西门站。
金马碧鸡坊,金马碧鸡坊的精巧之处,在于"金碧交辉"的奇景。当太阳将落未落,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这就是60年才会出现一次的"金碧交辉"的奇观。相传,清道光年间,这个奇观曾经出现过一次。3路、4路、90路及62路公共汽车在金马碧鸡坊处都有停靠站。
官渡镇位于昆明东南郊,官渡古镇文化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就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金刚塔”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最早建造、保存最完好的金刚宝座式石塔,修建于明天顺之年(公元1457年)、距今已有546年历史、建在一堆螺蛳壳上的金刚塔堪称伟大壮举。当时没有水泥,古人采用螺蛳壳拌黑胶泥夯实后,再打下数百根沙松桩固定后,再用糯米饭和糯米汤拌红土作垫层,一块一块砌上塔石,据说当时官渡古镇千家万户的糯米都集中后用尽。除金刚塔外还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妙湛寺东塔、土主庙、法定寺、文明阁、魁星阁、观音寺、凌云阁、古戏楼、三圣宫、燃灯寺、五谷寺等,以及上百间保存完好的“四合院一颗印式”民居,形成一个繁华集镇,古时有“小云南”之称。
官渡八景,即:古渡渔灯、螺峰叠翠、云台月照、右圃牧羊、凌云烟缭、滇南草坪、金刚夜语、笔写苍穹。 官渡五山:螺峰山、云台山、观音山、许家山、庄家山; 官渡六寺:妙湛寺、法定寺、观音寺、五谷寺、燃灯寺、飞梁寺; 官渡七阁:文明阁、凌云阁、魁星阁、斗姆阁、玉皇阁、锁水阁、毗卢阁; 官渡八庙:土主庙、岳王庙、文庙、娘娘庙、太乙庙、土地庙、火神庙、武庙。官渡还有"三宝":一是官渡饵块;二是官渡米线;三是官渡豌豆粉。 31路公共汽车或中巴车前往。
圆通山约比市区高出五六十米,是观赏昆明四周景色的好地方之一。圆通寺坐落在圆通山南,前临圆通街,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是中国最早的观音寺,比浙江普陀山的观音道场还早100多年。同时它也是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它始建于唐朝南诏时代,初名补陀罗寺。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辛丑年))建圆通寺,元朝皇帝“赐玺书嘉”。扩建工程历时18年,直到元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才告完成。明朝时,圆通寺得到扩建,山顶又新建接引殿。清朝时也得到多次重修。楼阁独特,山石嶙峋,削壁千仞。圆通寺由大乘佛教(又称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三大教派的佛殿组成,以大乘佛教为主,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一带都享有盛名。 21路、82路、18路、17路在赵家堆下车,换乘100路。
东西寺塔简介:东寺塔位于昆明市书林街。西寺塔位于昆明市东寺街。两塔均始建于南诏时代。巍巍双塔,一东一西,遥遥相望,古色古香。在今东寺街的东西两侧,从前曾建有两个寺庙,东边的叫长乐寺,西边的叫慧光寺。东寺塔原在长乐寺内,名长乐塔,西寺塔原在慧光寺内,名慧光寺,都是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所建,由工匠慰迟慕韬组织施工。东填寺塔在清道光年间由于地震倒塌重建时考虑到原址地基不坚固,乃向东移数百步至现址。东寺塔和西寺塔均为13层密檐砖塔,东寺塔高40.53米,西寺塔高30米,建成后都重新修葺过。 可步行前往;也可乘2路、3路至金碧路下车,沿书林街向前步行1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门票25元。
大观楼 位于昆明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6千米,始建于康熙年间。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清代名士孙翁所作180字的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的,号称“古今第一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 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描写滇池风光,下联写出云南历史,寓情于景,情景交隔,浑然一体,堪称千古佳作。4路、54路公共汽车直达,从城内乘出租车大约15元左右也就可以到了。
黑龙潭公园,位于昆明市北郊十二公里处的龙泉山麓,占地91.4公顷,是昆明古老的风景名胜区。传为“汉黑水祠”,唐宋元明均在此扩建祠,被誉为“滇中第一古祠”。黑龙潭公园由古建筑群和“龙泉探梅”两大景区组成。清人硕庆题联“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正是公园景观特色的写照。传说有黑龙潜于潭中,故称黑龙潭。龙潭分前后两池,中以一桥相隔,一泉水清,一泉水浑,似道家所说阴阳各半的“太级图”。两泉水相连,但两泉的鱼却互不越潭,形成“两水相交,鱼不往来”的奇异景观。古建筑群绕潭而建,下观即黑龙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供奉着龙王、水族等塑像,传说为兴云降雨之神。隐于绿荫深处依山而建的为上观龙泉观,即“汉黑水祠”。观中植有被郭沫若为“三异木”的唐梅、宋柏、明茶,以及元杉、清玉兰等,明清时期梅花均汇于此,故至今古梅荟萃。与古建筑相接的梅园——“龙泉探梅”为昆明新十六景之一,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赏梅胜地和梅花研究基地。园内荟萃了数千株梅树、梅桩及百年古梅;有浓郁云南地方民族建筑特色的亭、台、楼、榭散布其间。园内保留有凸字碑、唐梅碑、宋柏碑等历代著名碑刻,以及明忠义公薛尔望墓和祠堂遗址。通9路、71路和115路公共汽车到达黑龙潭站。
石林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和“阿诗玛故乡”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遗产。位于昆明市东南78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是世界上唯一处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景区包括西北的步哨山、中心的大石林和小石林、南面的万年灵芝和东面的李子园箐五个片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其中的万年灵芝、李子园菁和步哨山是新开发的景点。深、幽、险、奇是石林景区的景观特征。进入景区内,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态:有双马渡食、孔雀梳翅、凤凰灵仪、象距石台、犀牛望月;有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观音石、将军石、士兵俑、诗人行吟、母子偕游、阿诗玛等无数象生石,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除了动物外,还有许多酷似植物,如雨后春笋、蘑菇、玉管花等。有一处“钟石”,能敲出许多种不同的音调。整个石林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艺术宝库。昆明火车站有列车开往石林,硬座票8~19元。到达石林火车站后,石林县城乘坐公交5路即可到达。昆明有班车相通,每天6:00~19:20,每15分钟一班,约1.5小时车程,车票25元。到达石林县城后再转乘公交去往石林景区。
叠水瀑布又称飞龙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城西南25公里处,其水源系南盘江支流巴江与几弯河汇流的下游白鸽江,江水遇两条平行的断裂层而形成两处较大的落差,第一道称小叠水,第二道称大叠水。小叠水瀑布落差20余米,宽约10余米,水落潭中,浪花飞溅,潭内有一"鱼巨石"。从小叠水瀑布西行约1.5公里,闻水声震耳,路面似乎微微颤动。巴江从一断壁跃下。河道断裂横切而形成瀑布。瀑布落差90余米,比贵州黄果树瀑布高出18米,雨季幅度可达60余米,是云南省最大瀑布,也是珠江第一瀑布。旱季飞瀑两侧如白练下垂,中间如薄纱遮盖;雨季犹如一条咆哮巨龙。县城乘中巴前往车费5元,包车100/天。
东川红土地以大奇大美的神韵闻名遐迩;小江流域为世界典型暴雨泥石流区,轿子雪山以“雄、奇、险、峻”被誉为“滇中第一山”;被称为“世界泥石流天然博物馆”,专家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去了东川,你会感叹天地间还有如此浓烈的色彩。艳丽而斑斓,似乎能灼痛双眼……放眼望去,山川和原野呈现出一片片暗红、紫红、砖红等不同的红色,方圆数百里大大小小的山头、山坡上,油菜花与洋芋花热烈地绽放着,金色的麦浪在清凉的山风下如碧浪般翻滚,一层绿,一层白,又一层红,一层金。鲜艳浓烈的色块一直铺向天边,看似漫不经心,却又形成如仙境般五彩缤纷的图案。远远望去,仿佛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斑斓炫目、艳丽饱满,有着优美的线条,又勾画得如此浓墨重彩。从红土地景区回东川客运站每天两班,最好还是通过向店家了解比较好。东川—昆明价格是34块/位。如果来不及想租车回昆明,以夏利为例,价格在180-250不等,路费不包。住宿费每天10~20元,一般没有独立卫生间,冬天热水供应有问题,但还比较干净。吃饭每天大约15元左右(鸡一公斤18元,鱼一公斤15元)。

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昆明西郊15公里的峰峦间,主要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等风景点组成。华亭寺位于海拔2050米的山间,创建于14世纪,寺内殿宇规模宏伟壮观,是昆明著名的佛教圣地。太华寺建于14世纪初,花木繁盛,幽香袭人,寺内的望海楼,是观在滇池日出的好地方。三清阁和龙门是一组构建在西山主峰罗汉山悬崖峭壁上的建筑群,有九层十一阁。龙门石雕工程,包括石道、古室、古栏、古窟、古佛等,是西山胜境的精华所在。登上龙门,凭栏下视,为百丈之悬崖峭壁;举目远望,海天一色,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 乘坐附6路, 94路,在【苏家村口】下车,33路,94 路【高晓村】下车 ,云南饭店有旅游专线车可到达。
滇池位于昆明城西南,又叫昆明湖,古称滇南泽,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滇池水系是全国13个重点保护水系之一。现在滇池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前往滇池,可以乘坐24路、44路,73路,94路,游客从火车站前往滇池,可以乘坐24路、44路公交车到海埂大堤下车,步行3分钟,车费1元。
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它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有索道连接西山龙门。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门首悬挂着“云南民族村”五个雄浑遒劲的烫金大字,正中是一只振翅腾飞的金孔雀图形徽标,象征着云南民族村吉祥幸福,兴旺发达的美好前景。大门前的草坪中是一组活泼可爱的白象群雕塑,名为“白象迎宾”。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身着民族服饰的导游小姐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讲解各少数民族的习俗。结合各少数民族节日,在村里还举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是云南旅游的重要旅游景区。民族村里有:吉祥的傣寨白塔,壮观的白族大理三塔,高耸的彝家图腾柱,源远流长的纳西东巴文化,佤族的木鼓、布朗族的婚俗、基诺族的太阳鼓、拉祜族的芦笙舞、雪域高原的藏族佛寺、哈尼族的龙巴门、德昂族的龙阳塔、景颇的木脑纵歌、壮族的铜鼓文化、奇特的摩梭人母系氏族社会遗承、亚洲群象表演、以及精美独特的民族风味美食。乘A1、24、44路公交车可到。从市区内打车前往约15元。
金殿风景区位于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距市区8公里,初建于明万历年间,明崇祯十年(1637)铜殿迁宾川鸡足山,清康熙十年(1671)平西王吴三桂重建,铜殿重250吨,是中国最大的铜建筑,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是中国重点保护文物。金殿天门,从山麓迎仙桥起步,过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是一座古堡式的建筑,城墙上有城楼、垛口,城内有太和宫。钟楼,金殿风景区后山建有三层三十六翼角二十九米高的钟楼,悬挂明永乐二十一年(1432)所铸的大铜钟,钟高3.5米,口径周长6.7米,重达14吨,为云南省最大的古钟,此钟原悬于昆明城南丽门面的宣化楼上,1953年拆城楼移至古幢公园,近又移至“金殿”公园。园林植物园,有500亩的钟楼园林植物园,已建成茶花园、杜鹃园、木兰园、蔷薇园、温室区等十个园区,引种园林植物2000余种。在殿后侧,有粗逾合抱的山茶一株和紫薇两株,相传为明代所种,每年春节前后,数千朵茶花怒放,花红似火。市区内10路、71路,金殿下车,步行810米步行。
世博园是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设在昆明市东北郊的金殿风景名胜区下面,其国际馆北边有索道与山上金殿风景区的杜鹃园(植物园后门)相连,距昆明市区约4公里,共有9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分别在这里建起了自己的专题展示园,国内许多省市区也都建有能集中反映本地区园林艺术的展示场所。这里是一个汇集了全世界园艺风景的超大型博览场所。博览会主要包括,一、室内展馆:中国馆、人与自然馆、大温室、科技突飞猛进和国际馆。二、室外展区:由9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中国各省区修建的主题展览园。交通:10路、47路、68路、69路、71路公共汽车可抵达。
昆明翠湖公园。金鱼岛,岛上雪松、香樟等树木四季葱翠,林荫地润,花环路绕,迂回曲折。鸟语花香,微风习习,游人在此漫步、小憩,品茶雅座,止步为佳。 竹林岛,沿堤修竹成林,绿翠浓荫,幽径曲折,竹林连片成荫,湖塘荷花怒放。莲花禅院,清同治六年(1867),清穆宗载涥赐“妙莲涌现”匾。莲华禅院更有数联,皆不离“莲”,如“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还有“赤鲤跃碧波,吞却三分明月;红莲开翠海,托来一瓣馨香”等。海心亭,历史上曾有“东面高楼西面廊,翼然亭子立中央”之说。加之海心亭上匾联较多,成为当时城中秀丽的风景名胜,清嘉庆初年,昆明倪春有感于翠湖“一亭之外,别无容膝”,与雨庵和尚合作,于海心亭旁建莲花禅院。1 路、85 路、101 路、125 路、133 路、139 路云南大学(青云街)下车,2 路、5 路、10 路、26 路、52 路、54 路、56 路、61 路、66 路、69 路、82 路、84 路、98 路、100 路、102 路、103 路,小西门站。
金马碧鸡坊,金马碧鸡坊的精巧之处,在于"金碧交辉"的奇景。当太阳将落未落,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这就是60年才会出现一次的"金碧交辉"的奇观。相传,清道光年间,这个奇观曾经出现过一次。3路、4路、90路及62路公共汽车在金马碧鸡坊处都有停靠站。
官渡镇位于昆明东南郊,官渡古镇文化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就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金刚塔”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最早建造、保存最完好的金刚宝座式石塔,修建于明天顺之年(公元1457年)、距今已有546年历史、建在一堆螺蛳壳上的金刚塔堪称伟大壮举。当时没有水泥,古人采用螺蛳壳拌黑胶泥夯实后,再打下数百根沙松桩固定后,再用糯米饭和糯米汤拌红土作垫层,一块一块砌上塔石,据说当时官渡古镇千家万户的糯米都集中后用尽。除金刚塔外还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妙湛寺东塔、土主庙、法定寺、文明阁、魁星阁、观音寺、凌云阁、古戏楼、三圣宫、燃灯寺、五谷寺等,以及上百间保存完好的“四合院一颗印式”民居,形成一个繁华集镇,古时有“小云南”之称。
官渡八景,即:古渡渔灯、螺峰叠翠、云台月照、右圃牧羊、凌云烟缭、滇南草坪、金刚夜语、笔写苍穹。 官渡五山:螺峰山、云台山、观音山、许家山、庄家山; 官渡六寺:妙湛寺、法定寺、观音寺、五谷寺、燃灯寺、飞梁寺; 官渡七阁:文明阁、凌云阁、魁星阁、斗姆阁、玉皇阁、锁水阁、毗卢阁; 官渡八庙:土主庙、岳王庙、文庙、娘娘庙、太乙庙、土地庙、火神庙、武庙。官渡还有"三宝":一是官渡饵块;二是官渡米线;三是官渡豌豆粉。 31路公共汽车或中巴车前往。
圆通山约比市区高出五六十米,是观赏昆明四周景色的好地方之一。圆通寺坐落在圆通山南,前临圆通街,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是中国最早的观音寺,比浙江普陀山的观音道场还早100多年。同时它也是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它始建于唐朝南诏时代,初名补陀罗寺。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辛丑年))建圆通寺,元朝皇帝“赐玺书嘉”。扩建工程历时18年,直到元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才告完成。明朝时,圆通寺得到扩建,山顶又新建接引殿。清朝时也得到多次重修。楼阁独特,山石嶙峋,削壁千仞。圆通寺由大乘佛教(又称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三大教派的佛殿组成,以大乘佛教为主,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一带都享有盛名。 21路、82路、18路、17路在赵家堆下车,换乘100路。
东西寺塔简介:东寺塔位于昆明市书林街。西寺塔位于昆明市东寺街。两塔均始建于南诏时代。巍巍双塔,一东一西,遥遥相望,古色古香。在今东寺街的东西两侧,从前曾建有两个寺庙,东边的叫长乐寺,西边的叫慧光寺。东寺塔原在长乐寺内,名长乐塔,西寺塔原在慧光寺内,名慧光寺,都是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所建,由工匠慰迟慕韬组织施工。东填寺塔在清道光年间由于地震倒塌重建时考虑到原址地基不坚固,乃向东移数百步至现址。东寺塔和西寺塔均为13层密檐砖塔,东寺塔高40.53米,西寺塔高30米,建成后都重新修葺过。 可步行前往;也可乘2路、3路至金碧路下车,沿书林街向前步行1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门票25元。
大观楼 位于昆明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6千米,始建于康熙年间。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清代名士孙翁所作180字的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的,号称“古今第一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 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描写滇池风光,下联写出云南历史,寓情于景,情景交隔,浑然一体,堪称千古佳作。4路、54路公共汽车直达,从城内乘出租车大约15元左右也就可以到了。
黑龙潭公园,位于昆明市北郊十二公里处的龙泉山麓,占地91.4公顷,是昆明古老的风景名胜区。传为“汉黑水祠”,唐宋元明均在此扩建祠,被誉为“滇中第一古祠”。黑龙潭公园由古建筑群和“龙泉探梅”两大景区组成。清人硕庆题联“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正是公园景观特色的写照。传说有黑龙潜于潭中,故称黑龙潭。龙潭分前后两池,中以一桥相隔,一泉水清,一泉水浑,似道家所说阴阳各半的“太级图”。两泉水相连,但两泉的鱼却互不越潭,形成“两水相交,鱼不往来”的奇异景观。古建筑群绕潭而建,下观即黑龙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供奉着龙王、水族等塑像,传说为兴云降雨之神。隐于绿荫深处依山而建的为上观龙泉观,即“汉黑水祠”。观中植有被郭沫若为“三异木”的唐梅、宋柏、明茶,以及元杉、清玉兰等,明清时期梅花均汇于此,故至今古梅荟萃。与古建筑相接的梅园——“龙泉探梅”为昆明新十六景之一,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赏梅胜地和梅花研究基地。园内荟萃了数千株梅树、梅桩及百年古梅;有浓郁云南地方民族建筑特色的亭、台、楼、榭散布其间。园内保留有凸字碑、唐梅碑、宋柏碑等历代著名碑刻,以及明忠义公薛尔望墓和祠堂遗址。通9路、71路和115路公共汽车到达黑龙潭站。
石林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和“阿诗玛故乡”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遗产。位于昆明市东南78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是世界上唯一处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景区包括西北的步哨山、中心的大石林和小石林、南面的万年灵芝和东面的李子园箐五个片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其中的万年灵芝、李子园菁和步哨山是新开发的景点。深、幽、险、奇是石林景区的景观特征。进入景区内,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态:有双马渡食、孔雀梳翅、凤凰灵仪、象距石台、犀牛望月;有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观音石、将军石、士兵俑、诗人行吟、母子偕游、阿诗玛等无数象生石,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除了动物外,还有许多酷似植物,如雨后春笋、蘑菇、玉管花等。有一处“钟石”,能敲出许多种不同的音调。整个石林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艺术宝库。昆明火车站有列车开往石林,硬座票8~19元。到达石林火车站后,石林县城乘坐公交5路即可到达。昆明有班车相通,每天6:00~19:20,每15分钟一班,约1.5小时车程,车票25元。到达石林县城后再转乘公交去往石林景区。
叠水瀑布又称飞龙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城西南25公里处,其水源系南盘江支流巴江与几弯河汇流的下游白鸽江,江水遇两条平行的断裂层而形成两处较大的落差,第一道称小叠水,第二道称大叠水。小叠水瀑布落差20余米,宽约10余米,水落潭中,浪花飞溅,潭内有一"鱼巨石"。从小叠水瀑布西行约1.5公里,闻水声震耳,路面似乎微微颤动。巴江从一断壁跃下。河道断裂横切而形成瀑布。瀑布落差90余米,比贵州黄果树瀑布高出18米,雨季幅度可达60余米,是云南省最大瀑布,也是珠江第一瀑布。旱季飞瀑两侧如白练下垂,中间如薄纱遮盖;雨季犹如一条咆哮巨龙。县城乘中巴前往车费5元,包车100/天。
东川红土地以大奇大美的神韵闻名遐迩;小江流域为世界典型暴雨泥石流区,轿子雪山以“雄、奇、险、峻”被誉为“滇中第一山”;被称为“世界泥石流天然博物馆”,专家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去了东川,你会感叹天地间还有如此浓烈的色彩。艳丽而斑斓,似乎能灼痛双眼……放眼望去,山川和原野呈现出一片片暗红、紫红、砖红等不同的红色,方圆数百里大大小小的山头、山坡上,油菜花与洋芋花热烈地绽放着,金色的麦浪在清凉的山风下如碧浪般翻滚,一层绿,一层白,又一层红,一层金。鲜艳浓烈的色块一直铺向天边,看似漫不经心,却又形成如仙境般五彩缤纷的图案。远远望去,仿佛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斑斓炫目、艳丽饱满,有着优美的线条,又勾画得如此浓墨重彩。从红土地景区回东川客运站每天两班,最好还是通过向店家了解比较好。东川—昆明价格是34块/位。如果来不及想租车回昆明,以夏利为例,价格在180-250不等,路费不包。住宿费每天10~20元,一般没有独立卫生间,冬天热水供应有问题,但还比较干净。吃饭每天大约15元左右(鸡一公斤18元,鱼一公斤15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