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吧 关注:1,540贴子:14,822

【收拾山河】宋渔父诗歌辑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吧里气氛很诡异,我也不晓得在历史的地方翻找舞文弄墨的东西合不合适,不过我还是这么做了,思考宋案让人头疼,让人无奈,而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却令人如沐春风。整理一下宋先生的诗歌作品,再一次纪念这个政治浪漫主义者。


1楼2013-07-17 23:04回复
    武昌七夕(1902年8月)
    异乡佳节倍魂销,北斗横天影欲遥。遥忆故国小儿女,应随阿母望河桥。


    2楼2013-07-17 23:12
    回复(1)
      2025-09-12 02:45: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出亡道中口占(1904年11月)
      满地腥膻岁月过,百年胡运竟如何?我今欲展回天策,只奈汉儿不肖多。
      (最后一句一语中的)


      3楼2013-07-17 23:17
      收起回复
        思家(1906年10月1日)
        去国巳三载,思家又一秋。
        亲忧知白发,闺怨定蓬头。
        禹域腥膻满,天涯道路悠。
        有家归未得,期待灭仇雠。
        《我之历史》第五卷最后一句作“期待灭匈奴”
        此诗作于宋住院期间,凄凉景况跃然纸上。


        6楼2013-07-17 23:40
        收起回复
          秋晓(1906年10月)
          旅夜难成寐,起坐独仿徨。
          月落千山晓,鸡鸣万瓦箱。
          思家嫌梦短,苦病觉更长。
          徒有枕戈意,飘零只自伤。
          首句又作“为客苦宵长”。
          颔联的景物描写很绝。。其他数句平平,但思及他此时景况,依然觉得是以血书成。


          7楼2013-07-17 23:46
          收起回复
            安东县
            庚戌年在东三省运动起义
            平沙临驲路,荒市倚江村。郡县鸡林古,华夷鸭水分。
            蕃营朝放马,胡外夜降神。都护今何在?安东空复存。
            这一首完全出脱了三百年的清诗气象,病势回转的钝初一派意气风发。
            风格上,这首诗展现了一个更加成熟的他。颈联功夫很好。
            另外,钝初的五律首联多对仗,亦可见功夫不浅。


            8楼2013-07-17 23:56
            收起回复
              1904年11月10日
              噫吁戏!朕沅水流域之一汉人兮,愧手腕之不灵!
              谋自由独立于湖湘之一隅兮,事竟败于垂成!
              虏骑遍于道路兮,购吾头以千金!(按:非实写,文学修辞也)
              效古人欲杀身以成仁兮,恐徒死之无益,且虑继起之乏人!
              负衣徒步而走兮,遂去此生斯长斯歌斯哭斯之国!
              嗟神州之久沦兮,尽天荆与地棘!
              展支那图以大索兮,无一寸完全干净汉族自由土地!
              披发长啸而四顾兮,怅怅乎如何逝?
              则欲完我神圣之主义兮,亦惟有重振夫天戈!
              《我之历史》中,原无后三字。


              9楼2013-07-18 00:17
              收起回复
                今天先告一段落,改日继续。钝初日记中有些零星段落,拟重新整理。另,整理来自陈旭麓《宋教仁集》。


                10楼2013-07-18 00:19
                收起回复
                  2025-09-12 02:39: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哭铸三尽节黄岗
                  (19011年)
                  孤月残云了一生,无情天地恨何平。常山节烈终乎贼,崖海风波失援兵。特为两间留正气,空教千古说忠名。伤心汉室终难复,血染杜鹃唳有声。
                  海天杯酒吊先生,时势如斯感靡平。不幸文山难救国,多才武穆竟知兵。卅年片梦成长别,万古千秋得有名。恨未从军轻一掷,头颅无价哭无声。
                  注:陈铸三,名更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此诗是遁初罕见的用典比较多的诗歌,宋对典故的驾驭能力还是可以的,此二首也彰显了他性格中的刚毅的一面。
                  “不幸文山难救国,多才武穆竟知兵。”一句,说明遁初很早就认识到了“英雄起事赖文章”的局限性。


                  11楼2013-07-18 23:43
                  收起回复
                    晓发汉口寄汉元(1913年2月6日)
                    晓色侵江北,轻舟发汉阳。潮声随岸远,山势送人忙。大地风云郁,长途霜雪降。悠悠此行役,何处是潇湘。
                    这首诗很含蓄,虽然处处是舟行所见,但是都饱含一种潜伏的危机感,成熟的遁初对局势的认识是正确的。


                    12楼2013-07-18 23:55
                    回复
                      与袁子重游武昌寄汉元(1913年3月4日)
                      鄂渚重游日,中原再造时。(袁)
                      江山犹未改,(袁)风景尚依稀。(宋)
                      野渡生春水,(袁)荒城映夕晖。
                      陶公祠畔草,依旧碧离离。(宋)
                      实话说宋的对句有点牵强。。。


                      14楼2013-07-19 00:17
                      回复
                        嗯,今儿也告一段落,改日找找别的书吧,日记是一字字仔细读下来的,读了一个月了,还找到零星的几句。。


                        15楼2013-07-19 00:22
                        回复
                          KK2013/4/3
                          清明悼宋教仁
                          世纪国殇今未愈
                          宪政夭折烽烟起
                          可怜渔父重来日
                          只见桃花不见人


                          16楼2013-07-19 22:53
                          收起回复
                            晚烟绿隐临江树,早稻黄催负郭田。
                            楼阁参差余落日,关河萧索咽残蝉。
                            此诗是七律断句,记于《我之历史》1906年9月27日,是宋回忆早年的作品,时宋在病院。
                            此诗当是在桃源或武昌时所作,少年忧愤,比之后来的几首显得青涩,但是说“为赋新词强说愁”倒不是。最后一句明显套用柳永词,但是格律和对仗是有功夫的,即景句情感饱满。
                            宋在回忆中不无感慨地说,早稻两字一语成谶。


                            18楼2013-07-22 00:09
                            收起回复
                              2025-09-12 02:33: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月来窗纸薄,露下客衣单。
                              五律断句记于《我之历史》1906年9月27日,为回忆早期作品。


                              19楼2013-07-22 0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