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王”之师 从1996到2013,王治郅为国征战了17年。在他微笑谢幕后,处于低谷中的中国男篮何去何从,令人关注。
终场哨响,记者喊了一声正与卡塔尔队球员握手告别的王治郅,想要与他合一张影,这是我十几年记者生涯中第一次向这位老朋友提出此求。大郅笑了笑,回过头面对摄影师,“明天要发新京报吗?”大郅笑着离开。这是他亚锦赛前做出的承诺,当他离开国家队,脱下这身印有红色国旗的战袍时,他会笑着离开。
离别 女记者泪眼送大郅
大郅清楚,这是他最后一场为中国男篮效力的比赛。赛前,他看到亚辛,一个曾是“追风少年”,一个曾是“亚洲飞人”,此时,他们都已老去,一个36岁,一个33岁。两人都是最后一次代表国家队出战。摄影师的快门摁个不停,大郅交代,一定要把照片给他。
一个女摄影记者控制不住,眼泪唰地一下掉了下来,如昨夜马尼拉的雨。还有一个女记者已无心观看比赛,写下一篇“告别对大郅不公平”的文字,边写边哭,泪滴打湿了她敲字的键盘,“他依旧为了身上的五星红旗竭力贡献自己的能量,他还是男篮的 魂 。”
对大郅而言,他想尽快回到北京,回到自己家中。为了八一队,为了国家队,他已亏欠家人太多。作为儿子,他不能照顾已经做了多次化疗的母亲。出征亚锦赛前,他的父亲又摔坏了腰,最后只能让姑姑去家中照顾二老。
这些年,从联赛到国家队再到联赛,大郅的脚步就没有停下过。哪怕是母亲病重,在一声“明晚之前必须回来”的军令声中,他要回八一队继续比赛。
一周后,也许用不了一周,他又要到解放军队报到,全运会将在半个月后开始。他要带领众将,争夺冠军,获得3枚金牌是他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