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之中,凤姐和宝玉(书中说是姐弟,87版说是叔嫂,到现在也搞不清楚他们的关系是应该论血亲还是应该论姻亲)被马道婆施法“镇住”全都发了魔怔。
然而细读文本,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蹊跷之处。首先是这个“马道婆”。粗看之下,其既然能当上宝玉的干娘,应该是有些身份地位的人。而她跟赵姨娘说的一大篇话,似乎也暗示着其有些“本事”。然而,马道婆本人在其它细节上的表现却十分“难堪”。马道婆和贾母说的话“祖宗老菩萨那里知道,那经典佛法上说的利害,大凡那王公卿相人家的子弟,只一生长下来,暗里便有许多促狭鬼跟着他,得空便拧他一下,或掐他一下,或吃饭时打下他的饭碗来,或走着推他一跤,所以往往的那些大家子孙多有长不大的。”这马道婆是否应该改名字叫马尼姑啊?怎么道婆讲起佛法来了?其实答案一点都不难找,因为后面贾母求问破解之法的时候,马道婆就说“这个容易,只是替他多作些因果善事也就罢了。”什么叫“作因果善事”,贾敬那样抄一千份(数字记不清了,呵呵)经文,四处发赠是不行的,需要“点一个香油灯海”---铜钱的声音响起来了哦。贾母处的大钱要骗,赵姨娘处的小钱(两块不成样的鞋面子)她也不放过。从这些事情上看,马道婆并不像一个尼姑或者道姑。如果再考虑一下她随身携带用来害人的小纸人的话,这个马道婆完全是一个骗钱的痞子,很难想象她会具备什么真正的法术,可以“魇魔”宝玉和凤姐的。如果说“马道婆没有法术”还只是根据表面现象的猜测的话,另一件事情则是可以百分之百说明凤姐没有被魇魔的。首先,我们回顾一下马道婆嘱咐赵姨娘的话。“又向裤腰里掏了半晌,掏出十个纸铰的青面白发的鬼来,并两个纸人,递与赵姨娘,又悄悄的教他道:“把他两个的年庚八字写在这两个纸人身上,一并五个鬼都掖在他们各人的床上就完了。我只在家里作法,自有效验。千万小心,不要害怕!””
这里面说的很明白,魇魔需要三个步骤,也就是1:写八字;2:掖在床上;3:做法。我们都知道,赵姨娘和周姨娘一起去过怡红院,书中记述的她们的行动范围虽然并不包括宝玉的卧室,但总归还是去过院子和正厅。若要作案的话,也算是有机会。可是王熙凤呢?赵姨娘到怡红院的时候,王熙凤正好在场。而在宝玉、宝钗、李纨三个人起身相迎(表示对长辈的尊重)的时候,“独凤姐只和林黛玉说笑,正眼也不看他们。(这个独字好能骗人啊,凤姐在和黛玉说笑。那么,黛玉在做什么呢?黛玉啊黛玉,那人虽然是奴才,却也是半个主子,又是长辈·····至少也是伺候过长辈的奴才----比年轻的主子还体面呢?你如此轻视人家,有意思么?你又喊嫂子又轻视姨娘,拿袭人当木偶人么?人家袭人但凡有一点点血性,不说你的坏话说谁的坏话呢?)(走题了)”也就是说,赵姨娘不但没有去过凤姐的住处,甚至连近身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如果说宝玉还有一点被魇魔的可能的话,对凤姐的魇魔过程,在第二步就终止了!而没有了这一步,下一步是没有办法进行的。所以说,凤姐根本就没有被魇魔,或者说对凤姐的魇魔并没有成功。
那么,凤姐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发了疯呢?研究王熙凤为什么会发了疯,其实只要从本章之中找答案就可以了。
本来,宝钗、凤姐、李纨和林黛玉都是到怡红院去看望宝玉(被烫了脸)的病情的,黛玉是最后一个进屋的。在这之前,凤姐得了一些暹罗进贡来的茶叶,便打发丫头们给每一位主子都送了两瓶去。所以,黛玉进屋的时候,凤姐就说起小丫头送茶去的时候,黛玉并不在潇湘馆的事情。这本来是一个很普通很正常的话题,可是接下来“话赶话”的就说出了一些平时不大会说出来的东西了。其实,首先“起刺儿”的是黛玉,人家凤姐好心多送她几瓶子茶叶,不过是附加了“还有一件事求你”(凤姐能说出一个求字来,也真算得上是够客气的了)。黛玉就耍小性了“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可是既不吃明亏也不吃暗亏的,于是跟黛玉斗嘴,拿着黛玉和宝玉比人物儿、门第、根基、家私····这样比较的结果,并不是宝玉是否配得上黛玉的问题,而是黛玉从若干个方面都配不上宝玉了。这几乎是明着告诉黛玉“木石前盟希望渺茫”!这样的问题,黛玉未必没有想过,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对她的打击还是很大的(所以说,凤姐并没有怎样同情黛玉,也不是木石前盟的支持者)。
先撂下这个话头,说说宝玉发疯的事情。·宝玉的“疯”,其实也不太像魇魔。宝玉是想着安慰黛玉的,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很像是憋出来的病。当然,宝玉发疯,很快的就传遍整个荣国府了。众人赶到了怡红院····按照正常的情节发展,下边该做什么了?参看“慧紫鹃”那一折,下边该调查病因了!要搞清楚“谁同他说了什么”。恰恰在这个时候,凤姐也疯了,舞刀弄剑的杀了进来。凤姐的发疯,表现出荣府同时有俩人发疯。按照古人的观念,这只能是“冲撞神仙”或者“恶鬼作祟”。所以,除了给他们服用一般的安神药以外,贾府的精力就集中在了请和尚道士上面了,再也没有人关心“谁同他说了什么”····
回到刚才撂下的话头,凤姐假装发疯,就是因为自己那一大段不负责任的话,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而这个后果,即使是凤姐也担待不起的。凤姐的“发疯”,瞒过了贾母王夫人“宝玉发疯的原因”,使自己免于受到责罚,保存了自己的颜面,同事也就保住了自己的“掌家人”地位。
可能会有人问“宝玉发疯不是因为马道婆做法么?”。这个说法不能说是错的,但是,马道婆做法的事情,凤姐是不知道,在凤姐的心理,“宝玉急出病来”就是因为自己说的那些话。
然而细读文本,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蹊跷之处。首先是这个“马道婆”。粗看之下,其既然能当上宝玉的干娘,应该是有些身份地位的人。而她跟赵姨娘说的一大篇话,似乎也暗示着其有些“本事”。然而,马道婆本人在其它细节上的表现却十分“难堪”。马道婆和贾母说的话“祖宗老菩萨那里知道,那经典佛法上说的利害,大凡那王公卿相人家的子弟,只一生长下来,暗里便有许多促狭鬼跟着他,得空便拧他一下,或掐他一下,或吃饭时打下他的饭碗来,或走着推他一跤,所以往往的那些大家子孙多有长不大的。”这马道婆是否应该改名字叫马尼姑啊?怎么道婆讲起佛法来了?其实答案一点都不难找,因为后面贾母求问破解之法的时候,马道婆就说“这个容易,只是替他多作些因果善事也就罢了。”什么叫“作因果善事”,贾敬那样抄一千份(数字记不清了,呵呵)经文,四处发赠是不行的,需要“点一个香油灯海”---铜钱的声音响起来了哦。贾母处的大钱要骗,赵姨娘处的小钱(两块不成样的鞋面子)她也不放过。从这些事情上看,马道婆并不像一个尼姑或者道姑。如果再考虑一下她随身携带用来害人的小纸人的话,这个马道婆完全是一个骗钱的痞子,很难想象她会具备什么真正的法术,可以“魇魔”宝玉和凤姐的。如果说“马道婆没有法术”还只是根据表面现象的猜测的话,另一件事情则是可以百分之百说明凤姐没有被魇魔的。首先,我们回顾一下马道婆嘱咐赵姨娘的话。“又向裤腰里掏了半晌,掏出十个纸铰的青面白发的鬼来,并两个纸人,递与赵姨娘,又悄悄的教他道:“把他两个的年庚八字写在这两个纸人身上,一并五个鬼都掖在他们各人的床上就完了。我只在家里作法,自有效验。千万小心,不要害怕!””
这里面说的很明白,魇魔需要三个步骤,也就是1:写八字;2:掖在床上;3:做法。我们都知道,赵姨娘和周姨娘一起去过怡红院,书中记述的她们的行动范围虽然并不包括宝玉的卧室,但总归还是去过院子和正厅。若要作案的话,也算是有机会。可是王熙凤呢?赵姨娘到怡红院的时候,王熙凤正好在场。而在宝玉、宝钗、李纨三个人起身相迎(表示对长辈的尊重)的时候,“独凤姐只和林黛玉说笑,正眼也不看他们。(这个独字好能骗人啊,凤姐在和黛玉说笑。那么,黛玉在做什么呢?黛玉啊黛玉,那人虽然是奴才,却也是半个主子,又是长辈·····至少也是伺候过长辈的奴才----比年轻的主子还体面呢?你如此轻视人家,有意思么?你又喊嫂子又轻视姨娘,拿袭人当木偶人么?人家袭人但凡有一点点血性,不说你的坏话说谁的坏话呢?)(走题了)”也就是说,赵姨娘不但没有去过凤姐的住处,甚至连近身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如果说宝玉还有一点被魇魔的可能的话,对凤姐的魇魔过程,在第二步就终止了!而没有了这一步,下一步是没有办法进行的。所以说,凤姐根本就没有被魇魔,或者说对凤姐的魇魔并没有成功。
那么,凤姐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发了疯呢?研究王熙凤为什么会发了疯,其实只要从本章之中找答案就可以了。
本来,宝钗、凤姐、李纨和林黛玉都是到怡红院去看望宝玉(被烫了脸)的病情的,黛玉是最后一个进屋的。在这之前,凤姐得了一些暹罗进贡来的茶叶,便打发丫头们给每一位主子都送了两瓶去。所以,黛玉进屋的时候,凤姐就说起小丫头送茶去的时候,黛玉并不在潇湘馆的事情。这本来是一个很普通很正常的话题,可是接下来“话赶话”的就说出了一些平时不大会说出来的东西了。其实,首先“起刺儿”的是黛玉,人家凤姐好心多送她几瓶子茶叶,不过是附加了“还有一件事求你”(凤姐能说出一个求字来,也真算得上是够客气的了)。黛玉就耍小性了“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可是既不吃明亏也不吃暗亏的,于是跟黛玉斗嘴,拿着黛玉和宝玉比人物儿、门第、根基、家私····这样比较的结果,并不是宝玉是否配得上黛玉的问题,而是黛玉从若干个方面都配不上宝玉了。这几乎是明着告诉黛玉“木石前盟希望渺茫”!这样的问题,黛玉未必没有想过,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对她的打击还是很大的(所以说,凤姐并没有怎样同情黛玉,也不是木石前盟的支持者)。
先撂下这个话头,说说宝玉发疯的事情。·宝玉的“疯”,其实也不太像魇魔。宝玉是想着安慰黛玉的,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很像是憋出来的病。当然,宝玉发疯,很快的就传遍整个荣国府了。众人赶到了怡红院····按照正常的情节发展,下边该做什么了?参看“慧紫鹃”那一折,下边该调查病因了!要搞清楚“谁同他说了什么”。恰恰在这个时候,凤姐也疯了,舞刀弄剑的杀了进来。凤姐的发疯,表现出荣府同时有俩人发疯。按照古人的观念,这只能是“冲撞神仙”或者“恶鬼作祟”。所以,除了给他们服用一般的安神药以外,贾府的精力就集中在了请和尚道士上面了,再也没有人关心“谁同他说了什么”····
回到刚才撂下的话头,凤姐假装发疯,就是因为自己那一大段不负责任的话,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而这个后果,即使是凤姐也担待不起的。凤姐的“发疯”,瞒过了贾母王夫人“宝玉发疯的原因”,使自己免于受到责罚,保存了自己的颜面,同事也就保住了自己的“掌家人”地位。
可能会有人问“宝玉发疯不是因为马道婆做法么?”。这个说法不能说是错的,但是,马道婆做法的事情,凤姐是不知道,在凤姐的心理,“宝玉急出病来”就是因为自己说的那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