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百强唱得最细腻的一首歌,合该是《一生何求》,尤其是唱至「我得到没有/没法解释得失错漏/刚刚听到望到便更改/不知那里追究」,「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那停顿处千回百转,才找到一个倾之诉之的肺腑回音,很多年后,才后知后觉,此人所唱此歌,恰恰就是一个时代的绝唱,那时代早已远去了,这世上恐怕没有人能比他唱得更好。
话说上世纪末期,希腊人安哲罗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拍了一新经典之作,英文名称为Eternity and a day,理应译为「永恒与一天」吧,何以会译为《一生何求》呢?我一直以为跟陈百强的同名歌曲有关,亡友吴志雄也同意此一臆想,虽然他五音不全却偏爱在卡拉OK「抢咪」,将这首绝唱糟蹋得教人欲哭无泪。
安哲罗普洛斯的《一生何求》很沉郁,陈百强的《一生何求》也很沉郁,影像与歌声最沉郁之处,恐怕在於两者都在归家途中,忽尔茫然若失,天大地大,不知何处才是大半生寻之觅之的精神原乡。
电影里的夜车夜厢如人生不断流动的站台,色调苍白的雾中风景,原来是隔阻眼前故乡的一排铁丝网,上面挂满暗黑的人形……而歌声暗藏苍凉的转折处,「刚刚听到——望到——便更改」,「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如果要选陈百强的「次佳」之歌,不必犹豫,那一定就是一再被人翻唱的《不再问究竟》,林慕德的曲固然好,林振强的词亦好,陈百强唱得更好,三位一体,约略有点「顾城上身」之感:「茫茫然在数星星/天际多麼平静/……/不知一街童正踏著我影」,那街童,如果出现在安哲罗普洛斯的镜头,无疑就是对照希腊老作家的阿尔巴尼亚小童。
老作家在一段最后之旅感悟刹那与永恒、梦与现实与他擦身而过,天亮前把孩子交给走私客,送回孩子的故乡阿尔巴尼亚,在分手时才发觉,那是他一生最漫长的一天,他在一个陌生的孩子身上,看见了光明和黑暗的缠结。
在陈百强的歌声里,沉郁忽尔遇上了天真,「正踏著我影」的顽童「还大胆开声/他说:哥哥眼睛/怎麼怎麼/又红又肿如像刚刚哭了十声/Uh Ha只好苦笑十声/并轻抹眼角/淡淡的眼泪影/Uh Ha只好解释有泪水/乃因风沙吹入了眼睛Ah Ah……」
是的,是沉郁忽尔遇上了天真,安哲罗普洛斯镜头下的希腊老作家如是,演绎林振强歌词的陈百强亦如是。这世上恐怕没有人能Uh Ha、 Ah Ah得比陈百强更千回百转了。
一生何求?最好「不再问究竟」,街童无知(如果真有其人曾踏我影,他如今已是人到中年了),那就不必再强求甚麼了,就像斯时的陈百强那样,「只好跟他玩耍/祈望他不再问究竟 Ah Ah……」
话说上世纪末期,希腊人安哲罗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拍了一新经典之作,英文名称为Eternity and a day,理应译为「永恒与一天」吧,何以会译为《一生何求》呢?我一直以为跟陈百强的同名歌曲有关,亡友吴志雄也同意此一臆想,虽然他五音不全却偏爱在卡拉OK「抢咪」,将这首绝唱糟蹋得教人欲哭无泪。
安哲罗普洛斯的《一生何求》很沉郁,陈百强的《一生何求》也很沉郁,影像与歌声最沉郁之处,恐怕在於两者都在归家途中,忽尔茫然若失,天大地大,不知何处才是大半生寻之觅之的精神原乡。
电影里的夜车夜厢如人生不断流动的站台,色调苍白的雾中风景,原来是隔阻眼前故乡的一排铁丝网,上面挂满暗黑的人形……而歌声暗藏苍凉的转折处,「刚刚听到——望到——便更改」,「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如果要选陈百强的「次佳」之歌,不必犹豫,那一定就是一再被人翻唱的《不再问究竟》,林慕德的曲固然好,林振强的词亦好,陈百强唱得更好,三位一体,约略有点「顾城上身」之感:「茫茫然在数星星/天际多麼平静/……/不知一街童正踏著我影」,那街童,如果出现在安哲罗普洛斯的镜头,无疑就是对照希腊老作家的阿尔巴尼亚小童。
老作家在一段最后之旅感悟刹那与永恒、梦与现实与他擦身而过,天亮前把孩子交给走私客,送回孩子的故乡阿尔巴尼亚,在分手时才发觉,那是他一生最漫长的一天,他在一个陌生的孩子身上,看见了光明和黑暗的缠结。
在陈百强的歌声里,沉郁忽尔遇上了天真,「正踏著我影」的顽童「还大胆开声/他说:哥哥眼睛/怎麼怎麼/又红又肿如像刚刚哭了十声/Uh Ha只好苦笑十声/并轻抹眼角/淡淡的眼泪影/Uh Ha只好解释有泪水/乃因风沙吹入了眼睛Ah Ah……」
是的,是沉郁忽尔遇上了天真,安哲罗普洛斯镜头下的希腊老作家如是,演绎林振强歌词的陈百强亦如是。这世上恐怕没有人能Uh Ha、 Ah Ah得比陈百强更千回百转了。
一生何求?最好「不再问究竟」,街童无知(如果真有其人曾踏我影,他如今已是人到中年了),那就不必再强求甚麼了,就像斯时的陈百强那样,「只好跟他玩耍/祈望他不再问究竟 Ah 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