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两句话,谈谈较量无声,这部纪录片目前很火,内容大家自己揣摩,我只说说这两个字--自信,我们没有什么理由不自信,我个人是有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我坚信我们的道路曲折,但最终等待我们的必是光明和璀璨,这点毋庸质疑。
很多朋友在看完较量无声这部纪录片时,自言一头白毛汗,一股由心底而生的寒意,呵呵,不奇怪,虽然大家都有察觉,但第一次看到官方媒介这么系统和提纲式的谈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价值观与文化渗透,确实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但我要说的是,这些东西虽然无处不在,但质量犹如好莱坞每年炮制的,有大量美国“国家资本”介入的那些美化与渲染美国战争力量的“大片”一样,长此以往,是有审美疲劳的,其结果无外乎一种声效感官为我所用的“娱乐工具”。
为什么,我这么说吧,我是一个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人,没有经历过这个时期的朋友一定没有想象过,我们那个时期对于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向往程度,只能比现在加个更字,刚刚改革开放之时,通过毫无保留的,那种迫切的窗口效应,西方的主流价值观和生活片段的点点滴滴被放大为几何现象充斥着我们饥渴的眼睛,我敢说,那时中国的各个阶层,包括知识界,文艺界为先导,甚至政界的少壮派对于这种冲击的免疫力几乎为0,换句话说,那时候对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中国基本上处于全民膜拜状态,那时文化界乃至社科层面,思想上的碰撞,思维上的跳跃,学术上的自我否定几乎成了一种主流的国家行为状态,否则也不会出现利用行政资源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提法出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