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不看湖南台,这次节目让我彻底改变对湖南台的印象,所以特别希望它越做越好啊。然后我就很像提个建议。现在黑子这么多我们也不能完全从黑子没童年上面考虑,也该想想是不是节目在内容呈现上有不足。是不是给每个孩子特色呈现的不够?虽然节目现在很红,但电视行业转瞬即逝居安思危真心重要。
节目虽然也有每个地方的特色活动,但每到一地,买菜都是重头戏这样真的好么?虽然买菜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生活细节,但无论是在北京农村还是在大沙漠或者是在云南水乡,孩子们买的菜都一样啊,是不是可以买一些地方特色菜?就算不买介绍一些也好啊。我大天朝地大物博,孩子难得去一些偏僻的小地方就应该能认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也增加节目的话题性啊,不如观众注意力都集中在谁拿了谁不拿,当然就吵起来了。
情节方面因为是拿菜就也总是小的拿不动菜只好大的来拿。其实拿不动很正常啊,菜篮大提手细,年纪小的孩子当然拿不动啊,所以外向的选择找人帮忙,内向的只好哭了。这样大孩子小孩子其实都挺辛苦的。小孩子因为不拿菜被批评,大孩子拿了太多菜太辛苦也影响他们上节目出去玩的积极性。这样还延伸出一个让人神烦的言论——评谁性格好谁性格不好哪个爸教的好哪个教的不好。说真的性格没有好坏,外向的人容易被关注但也容易得罪人;内向的人可能不起眼但细心踏实,一个人在社会上混得好坏是带人接物和办事能力决定的,不是内向外向决定的。而现在的活动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外向的优势,而不知道内向的细致体贴也是优势。比如kimi,他其实是那种有点内向的细致性格,看第一期帮爸爸摆碗筷,每双都朝一个方向非常整齐。比如石头,其实也有些不善于表达情感的那种内向性格,但其实很知道体贴人。
建议节目组可以搞一些类似寻宝游戏啊,解谜游戏啊,或者把爸爸藏起来让孩子们去找之类的探险游戏,关键是让孩子们真正通过协作和运用不同的能力解决问题同时又感受不同地方的特色。
节目虽然也有每个地方的特色活动,但每到一地,买菜都是重头戏这样真的好么?虽然买菜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生活细节,但无论是在北京农村还是在大沙漠或者是在云南水乡,孩子们买的菜都一样啊,是不是可以买一些地方特色菜?就算不买介绍一些也好啊。我大天朝地大物博,孩子难得去一些偏僻的小地方就应该能认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也增加节目的话题性啊,不如观众注意力都集中在谁拿了谁不拿,当然就吵起来了。
情节方面因为是拿菜就也总是小的拿不动菜只好大的来拿。其实拿不动很正常啊,菜篮大提手细,年纪小的孩子当然拿不动啊,所以外向的选择找人帮忙,内向的只好哭了。这样大孩子小孩子其实都挺辛苦的。小孩子因为不拿菜被批评,大孩子拿了太多菜太辛苦也影响他们上节目出去玩的积极性。这样还延伸出一个让人神烦的言论——评谁性格好谁性格不好哪个爸教的好哪个教的不好。说真的性格没有好坏,外向的人容易被关注但也容易得罪人;内向的人可能不起眼但细心踏实,一个人在社会上混得好坏是带人接物和办事能力决定的,不是内向外向决定的。而现在的活动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外向的优势,而不知道内向的细致体贴也是优势。比如kimi,他其实是那种有点内向的细致性格,看第一期帮爸爸摆碗筷,每双都朝一个方向非常整齐。比如石头,其实也有些不善于表达情感的那种内向性格,但其实很知道体贴人。
建议节目组可以搞一些类似寻宝游戏啊,解谜游戏啊,或者把爸爸藏起来让孩子们去找之类的探险游戏,关键是让孩子们真正通过协作和运用不同的能力解决问题同时又感受不同地方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