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9月17日漏签0天
刘力扬吧 关注:54,911贴子:13,906,786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 243回复贴,共17页
  • ,跳到 页  
<<返回刘力扬吧
>0< 加载中...

回复:【力扬生日快乐】索索,盖第二栋楼等你~~~ (原楼作废)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狼灰灰七号
  • 全栗以赴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在前几天得空终于再次翻阅那本曾经看烂了的书。 
以一个全新的眼光去看,扫到每一章题目时,竟然惊讶地怔忡半晌,因为那种莫名的……很妙的吻合感…… 

尽管那些标题之后的故事,并不属于那个有脾气的姑娘。 
但每一个人生都有或多或少的相通之处,我们在阅读别人时,就仿佛能看到点点滴滴的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在听音乐时了解背后的故事,了解那些人生。 
 
 
 作者: 索性就这样 2006-11-2 13:46   回复此发言


  • 狼灰灰七号
  • 全栗以赴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三大丰碑 


所谓的三大丰碑,指的是德奥乐派的三位权威——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 
具有开创意义的巴赫,英雄气概的贝多芬,坚持着巴赫传统的勃拉姆斯。最后一位同时还是同时代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忠实粉丝,狂爱他的“流行音乐”,多次感慨道——我多希望去写那样美妙的圆舞曲啊!可是最终依然固守孤寂,精雕细刻着大厦将倾的古典主义。这样,古典主义才完成了在历史上的三部曲。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又有多少后来者活在了三大丰碑的阴影之下,一生试图超越,却只是挣扎。 
 
 
 作者: 索性就这样 2006-11-2 13:49   回复此发言


2025-09-17 22:57: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狼灰灰七号
  • 全栗以赴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美丽的误会 




舒伯特和舒曼就象一对孪生兄弟,双双活在多芬高大的阴影下,将德国浪漫主义传统发扬光大,大型交响乐是他们挥之不去的理想,可惜过分强调自我的个性使其永远无法驾驭交响所需的大气,真正让他们流芳百世的还是那些个性独特,清新怡人的钢琴小品和艺术歌曲。 

在此一提,舒伯特穷困潦倒的故事早已深入民间,只是我想提一个疑问:他要靠出卖一首歌来换取饭资,就是痛苦吗?用一技之长户口不是丢脸的事,也不应该为此过度渲染。他放弃教师职位,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音乐人,就应该懂得找一样可以保障他固定收入的技能,歌曲创作无疑是一个捷径。 

很多事情,真的不要过度渲染。 
这是一个古今适用的道理。 

比如二舒地位的过度提高,法国的弗兰克被过度个人崇拜的悲剧。(他的弟子把这个老实的不善言辞的音乐家捧到一个并不适合他的半人半神的位置,否则也不会激怒当时的保守当权派,他的生活也不会那么窘迫。) 
英国的埃尔加也是,中庸的英国音乐缺乏一位大师级别的人物,于是人们推选出埃尔加称其为“英国的贝多芬”。其实埃尔加本人并没有自视甚高。中国评论界提到埃尔加时挑剔的态度,并不是针对音乐家本人,而是反感英国人这种过度抬高,一般人都会反感吧? 
(不过很喜欢他的大协,那个没什么可说的)) 
 
 
 作者: 索性就这样 2006-11-2 13:50   回复此发言


  • 狼灰灰七号
  • 全栗以赴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独行的叛逆者 



在民族主义泛滥的时代,柴可夫斯基强调个人感受的创作使他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西化的俄罗斯乐派和他若即若离,“强力五人组”大部分对他横加指责。他更像是两派间游离的浮沉,成为了嫉妒的文人相轻的牺牲品。但这位天赋掩盖不住的大师依然坚持自己的风格去创作。 
今天大红大紫的老柴一钢在俄罗斯首次上演时,当地音乐界滔滔不绝地用一切侮辱性的字眼来批评这部杰作。于是,一向温文尔雅的老柴终于怒了,他表示不会改动任何一个音符,结果,俄罗斯人错过了一部伟大作品在俄国首演的机会。德国钢琴家,指挥家冯彪罗在美国波士顿首演,获得了巨大成功,从此老柴在过几上蜚声四起。后悔莫及的俄国音乐界这才赶快接纳了它,而大度的老柴也特地做出了相应的修改。 

听过他后期的作品,音乐风格明显转向灰暗,低沉。与早期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协钢协鲜明对比。是什么压榨了他对生活的积极和热爱? 
他最钟爱的《悲怆》首演失败后,九天后,老柴去世,当时说是霍乱。可现在的说法,他的逝世和一项阴谋有关。一位贵族指责老柴是同性恋,他要向沙皇告发这件事,让老柴名誉扫地,那些一向嫉妒他才华的音乐家们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召开闭门会议,强迫老柴自杀,否则他们会毫不留情地摒弃他。这个说法现在已经比较主流,果然,知识分子的倾轧更具有破坏力,一旦披上合法的“文化”外衣,受害者总是那些不善表达的,清高的大师。 
 
 
 作者: 索性就这样 2006-11-2 13:51   回复此发言


  • 狼灰灰七号
  • 全栗以赴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心中隐藏着巨大的悲痛 




摘自法国音乐家弗莱的歌曲《悲伤》 
描述的是一个亡者的悲鸣 

他的歌曲总是富有诗意的歌词充满感染力的演绎的美妙结合。他说:“我要求演绎的歌手,钢琴伴奏对作曲全情投入,如果是流于形式,刻意卖弄嗓子,对歌词一知半解,我作品中的深度和力度就会荡然无存。演绎者之间要彼此形成默契,不能只靠声音来诠释。要一起呼吸,一起分享歌曲带给他们的感觉。” 

看过一些音乐评论,说弗莱虽然有“法国舒曼”之称,但不具有德国大师同类作品的心理深度。 

这说法又从何而来?? 
偏见是多么多么可怕,德国和法国的音乐家在创作歌曲时都从本国诗人的作品中寻找灵感,法语本来就带有圆润的歌唱性,你总不能随便把漂亮女孩等同于空心花瓶吧? 
 
 
 作者: 索性就这样 2006-11-2 14:08   回复此发言


  • 狼灰灰七号
  • 全栗以赴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冥顽不化的理想主义者 



布鲁克纳和瓦格纳同是新音乐的开路先锋,他们钟情于自己的艺术准则,没有被传统的音乐舆论击倒,两人都是自学获取音乐营养,然后坚韧不拔地向着自己的理想国进军。不提毁灭悲剧英雄主义的瓦格纳,说布鲁克纳。 
这位理想主义者坚信其卓越的管风琴技巧可以让他在生活无忧下进行创作,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历史上没有哪个音乐家不得不用自己微薄的薪水,甚至举债请求乐队来排练和上演自己的作品。也没有哪个音乐家不断被善意或者恶意地修改作品,以至于后人的录音中要标明这是第几个版本。布鲁克纳的慢板乐章是他的音乐精华,他以净化的心态勾勒出对善与美的渴求,现实中有太多的不如意,只有在这些慢板乐章中他才能尽情歌颂。后来让他终于扬眉吐气的《第七交响乐》其实和曾经惨败的《第三》并没有太大区别。但《第三》却堪称有史以来最失败,最难堪的首演,维也纳的评论界在演出过程中高声谈笑,然后中途退场,最后只剩下他忠实的弟子马勒和十几名观众。当作曲家转身等待掌声时,他心碎地看到几乎空荡的大厅……不同人生的场景,其实总是看来有些眼熟的…… 
到了《第七》时,他在维也纳面临巨大经济压力,如果不是几个外国学生听他上课的话,他就要流落街头成为乞丐。当时里赫特和维也纳爱乐乐团排练后,布鲁克纳还悄悄塞给里赫特一个硬币,他说,“拿去,为我的健康喝一大杯啤酒吧!” 里赫特百感交集,把它挂在了表链上保留。 
首演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布鲁克纳每个乐章完结都要到台上鞠躬道谢。 

但他等这掌声已经足足十年. 
 
 
 作者: 索性就这样 2006-11-2 14:08   回复此发言


  • 狼灰灰七号
  • 全栗以赴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天堂和尘世 




关于马勒,因为只听过一个单声道的《大地之歌》,所以简评摘自资料。 

先说一下为什么我害怕马勒。主要是他的音乐被标的太小资了,刚在中国就是在知识分子小资圈里火起来的。 
所以如果再有谁说超女里的某某某是什么什么圈子的标致性最爱,不如干脆再说高点儿,说马勒吧。 

宣传和炒作让我有一种惧怕心理,像我这种入门的非专业者,很怕听不明白。然后今年底我终于要毕业了,我想自己要不要勉强算个知识分子?后来一想,以后从事的工作行业必定与金融有关,铜臭了,不行。 

以下摘自某些爱乐人的评论—— 

“马勒受到知识分子的推崇是因为他和他们无病呻吟的气质存在一种共性。他在年轻时就达到的社会地位,令人不得不怀疑他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追求。马勒也是个指挥家,但在他心中,指挥是糊口职业,是不得已的谋生。其实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比他艰苦的多了去了,可他就是不知足,导致要在作品中寻找自己的乌托邦,并且只有通过极度渲染他的个人悲剧和内心欲望到一个超越时空的高度,他才能体会到像名指挥那样万千宠爱在一身的光荣。” 

“我和马勒绝缘六年,因为无法接受刻意提炼出的痛苦来刺激我的听觉和神经。如果我达到了他那样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决不会像他那样滥情,宁愿招人嫉妒,也不想荼毒知识分子脆弱的心灵,我的身边就有热血青年深深陷入他的哲学领域内,默默忍受这痛苦,没有了青春的棱角。” 
 
 
 作者: 索性就这样 2006-11-2 14:08   回复此发言


  • 狼灰灰七号
  • 全栗以赴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变色龙和岩石 




说的是苏联的两位音乐家 

变色龙为普罗科非耶夫。主要是在国家危难时削尖脑袋出国的行为让人别扭。回国后收敛个性以人民音乐家自居,风光一时。大清洗运动时期作品受到批评。这位心高气傲的天才备受打击,在国外比不过斯特拉文斯基,在国内比不过肖斯塔科惟奇,后期创作也敛了手脚,。 

岩石是倔强的肖斯塔科惟奇。 
家乡列宁格勒遭到围困时,他参加了消防队,带着头盔的照片上了《时代》封面。他怀着使命感写出鼓舞斗志的《第七交响乐》 
 而之前他也曾被音乐舆论推如深渊,认为他是没落,反动的资产阶级分子。 而倔强的肖氏却是从此(《第四交响乐》)建立了一种像岩石般硬朗的风格。 同样是在大清洗时代,肖式却依然勤奋笔耕,除了那些和中央宣传口径一致的作品以外,他把自己的内心告白深深埋藏,等待重见天日的机会。 这是一位我很喜欢的音乐家,最初听的是《第五》和《弦乐四重奏》,后来仔细看了一些传记,更加倾佩他的倔强,在压力下形成风格的坚持和勇气。 
 
 
 作者: 索性就这样 2006-11-2 14:09   回复此发言


2025-09-17 22:51: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狼灰灰七号
  • 全栗以赴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乡愁三韵 



 每一个入门者都可以从德沃夏克身上找到需要的音乐营养,最浅显地说,他的音乐确实太好听了,旋律无比的动人。我带到国外在睡前会反复听的还是那个经典的《大提琴协奏曲》。大提琴这种本来就很富歌唱性的乐器经过德沃夏克妙笔生花,更是柔情似水。作曲家在美国饱受思想之苦。我曾经看过一张照片,是老人独自坐在中央公园的长椅上,面前一群白鸽飞过,画面寂寥得让人几欲落泪。 捷克的一个小镇是他的第二故乡,以前德沃夏克总是在作曲休息时的黄昏走去镇上的小酒馆,那里有刚结束一天工作的工人们把酒欢言,于是他也加入,享受着这种最淳朴的欢乐。只是最后客居他乡时,黄昏喜欢去中央公园独坐,再也没有充满啤酒味道的歌声和笑颜了。 《大协》谱写时,德沃夏克思乡心切,初恋情人又去世,于是他把她最爱的两首歌结合到第二第三乐章,结尾处流露出的默默温情极为真挚。 我收藏的三个版本中最喜欢的还是那个杜普蕾夫妇合作的版本。曾经想在力扬生日时寄回去一张送给她,我看过一个vcr,知道她也听古典,应该有这个收藏,但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版本的。只是我当时找遍cork的音像店,也没有寻到这个版本。(我买的是一张EMI的小双张,绿色封皮,和海顿的大协收录在一起,当时在王府井外文书店买的,大概是人民币195,不知道现在还是否能找到) 这一张录音时杜普蕾已经得知身患绝症,丈夫巴伦博依姆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伴奏,柔情的第二乐章被她处理得极为温暖,感性,一点都感受不到死亡将临的气息,不知是否因为站在身边的人是自己的丈夫之由。 这一版录音甚至连杜普蕾轻轻的呼吸声都收录进去,不是大喘气,是随着音乐辗转的呼吸声。 
 
 
 作者: 索性就这样 2006-11-2 14:09   回复此发言


  • 狼灰灰七号
  • 全栗以赴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青春无敌 



谈到歌剧时的一个小故事 声色艺俱佳的美艳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和英俊的才华横溢的指挥家伯恩斯坦在法国合作 那年正是风华正茂,青春无敌 演出成功后,烛光摇曳的夜晚,两人在巴黎共进晚餐。美丽的卡拉斯在橘色的烛光下轻轻地问道,“亲爱的,告诉我,你是不是同性恋?” 伯恩斯坦在烛光另一端看着她,半晌低下了头。 卡拉斯叹息,“为什么漂亮的男人都要是同性恋呢?” 只是那夜烛光之后,卡拉斯在于希腊船王的恋爱中终遭抛弃,郁郁而终。 而伯恩斯坦则娶妻生子。 
 
 
 作者: 索性就这样 2006-11-2 14:09   回复此发言


  • 狼灰灰七号
  • 全栗以赴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好了,结束 

其实多谢olive7 在有一张帖子里的提醒。 

我一直觉得吧里应该都是喜欢她的人,不用再发这类帖子了。 

但其实喜欢的程度,和角度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这类帖子能把不同的喜欢做个交流的话,也是好的。 

贴不算多,但却做了很久。而且第二部分……或许说的隐讳了? 

但我每次看到这些故事时听到那些音乐时都是切实受到鼓励,感受到感动。 

而且人生之间真的是有相通性的,笑~ 
 
 
 作者: 索性就这样 2006-11-2 14:12   回复此发言


  • 狼灰灰七号
  • 全栗以赴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愿宝贝早日康复】我觉得最适合力扬的顾城的诗,大家欣赏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绒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悸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擦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来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欣赏: 
我始终觉得这首诗最适合力扬同学目前的心境(个人看法),如果再简洁些,谱成曲子,将是非常美的一首歌。力扬唱那种略带感触、感慨,略带伤感的歌的确不错。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顾城的审美理想——追求一个纯净、和谐,没有矛盾,使人心情愉快的另一世界,孩童时的遭遇,使顾城理想的梦破灭了,但他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希望在他的另一世界中重新实现。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希望用彩色蜡笔在幻想的世界里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生蓝图,画下“笨拙的自由”、“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没有痛苦的爱情”。然而,这幻想的美好蓝图在现实世界中能否实现吗?诗人离开幻想回到现实。“没有领到蜡笔”,指“我”的理想蓝图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因而,“我”在绝望中“只有撕掉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白纸”指“自我”、生命或没有写出的诗。但诗人是否从此就停止对幻想的追求了呢?不。诗的最后一节再次点明,“我”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将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 
顾城在孩童时代曾有过种种与大自然身心交融的机会,他在大自然中发现了一具自由境界,在这自由境界,他可以暂且忘却现实中的种种忧伤和烦恼。这自由境界就成了他执着地追求的幻想世界。由于诗人同大自然有这种特殊关系,因而大自然也就被同化在诗人的心理结构中,他的诗因此而具有了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 
顾城大约作于1977-1982,我一直觉得作者这首诗有一种让人流泪的感觉,读到他关于理想的文字,让人很感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让人无法不感叹。 

 
 
 
 作者: davelaulizi 2006-11-2 22:04   回复此发言
 
其实并不太喜欢诗,是我固执了


  • 狼灰灰七号
  • 全栗以赴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愿宝贝早日康复】致所有热爱生活的栗子朋友们(回复汇总贴) 
 题目似乎很奇怪,别着急,后面解释~ 

昨天发了这样一个帖子——曹操的惊艳,布莱梅的遗憾,她的小世界 

http://post.baidu.com/f?z=144575626&ct=335544320&lm=0&sc=0&rn=50&tn=baiduPostBrowser&word=%C1%F5%C1%A6%D1%EF&pn=0 

帖子发的很不顺利,word出现乱码试了几次无法顺利解决只好重新打了一部分,图片也出了问题。然后我刚发完几分钟,网络就断了,这一断就是十几个小时,等我在外奔波一天回来一看,楼里已经有一百多张帖子。我跟在后面回帖,估计会被错过吧?所以另开了一个帖子,如果你看过原帖,请听我解释几句,顺便侃侃回帖。 

第一部分没什么可说的。 
有时候要鄙视一下自己,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调动大家的行动力,切实付出地支持她,所以只好把投票链接加在一张帖子之后,只是苦心地希望大家在看文之后能高抬贵手,投上几票。 
http://post.baidu.com/f?kz=144511946 
顺便就加上了,唉,投票汇总链接贴~~~ 
 
 
 贴子相关图片: 
 
 作者: 索性就这样 2006-11-3 09:42   回复此发言


  • 狼灰灰七号
  • 全栗以赴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然后第二部分是我最想写的。 

先说脾气的问题。 

大家应该看出来了,此处脾气并不是指暴躁粗鲁,而是一种坚持的倔强,一种敢于取舍的勇气。 
之上提到的发烧友和作者都是在经济利益和爱好之中做出取舍,力扬也是,为了喜欢的东西,获得了一些,也失去了一些。或许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得到一些的同时就会失去一些,只是希望得到的足够珍贵,能弥补遗憾。也希望那个倔强的姑娘未来的道路能顺利一些,少受点苦。 

然后之后贴了许多图片,加了不少标题大字。 
图是我仔细挑选的,其实和文字是微妙匹配的。别人可能看不明白,但我想,栗子应该懂得其中的含义。 
 
 
 作者: 索性就这样 2006-11-3 09:42   回复此发言 

脾气之解,妙

让我颇有几份误认为是自己


2025-09-17 22:45: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狼灰灰七号
  • 全栗以赴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天使的快乐,人间的忧愁 

这个题目…… 
当我时隔半年再次看到时,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或许比之当年间隔时空阅读那些以故音乐家的故事的我,如今仿佛因为某个女生换了一副心肠,有一种触动就变得那么具体了 
 
 贴子相关图片: 
 
 作者: 索性就这样 2006-11-3 09:45   回复此发言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 243回复贴,共17页
  • ,跳到 页  
<<返回刘力扬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