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吧 关注:1,233贴子:13,026

【稗】《云仙杂记》摘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云仙散录》,又名《云仙杂记》,旧署后唐冯贽编,是五代时一部记录异闻的古小说集。
这部书的内容比较驳杂,主要是有关唐五代时一些名士、隐者和乡绅、显贵之流的逸闻轶事。 前一类大多是文学史上的人物,本书描述了他们的雅趣和癖好。其中有记杜甫在蜀贫寒生活的 窘迫(《黄儿米》、《一丝二丝》),有记王维居辋川地不容尘、日十数扫的洁癖(《两童缚帚》),有记孟 浩然写作上的求实严谨(《鱼有几鳞》),有记苦吟派诗人反复推敲中的甘苦(《苦吟穿袖》、《写窗投 溷》),更有记张籍将杜诗烧灰而食,以求“改易肝肠”一类的怪举(《杜诗烧灰》)等等。对后一类 人,《云仙散录》则主要记述他们的奢靡生活,如“安史之乱”时曾做过唐军监军的大宦官鱼朝恩用琉璃板 做“鱼藻洞”,宁水养虾(《鱼藻洞》);显赫于天宝年间的虢国夫人悬鹿肠于屋梁上,注酒宴客,号之 为“洞天瓶”(《洞天瓶》);玄宗时的名臣韦陟家宴时,使众婢持烛作围(《烛围》)等等。这与史书所载唐代“自天宝以后,风俗侈靡”,“公私相致,渐以成俗”(《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二年》)的情况是相合的。不过,除了这种种别出心裁的夸豪斗富之外,书中也还有另一类生活的记载:洛阳振德坊贫民以糠为食(《糠市》),豪门中的家奴偶有失误、则被主人投入火中(《投奴火中》),这些多少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的另一方面。本书间或也提及了当时的民间生活,如洛阳上元节 的点灯送礼(《芋郎君》)、桂人好食虾蟆(《虾蟆糁菌》)之类的习俗时尚,还有节令食品和一些药物 的特异效果等等。《印普贤》一条所记的玄奘印造佛像一事,或被认为是刻板印刷史上最早的明确记载(也有人认为并不可靠)。此外,《云仙散录》也有不少荒诞不经的东西,如有人夜睡,闻虱念《阿房宫赋》(《虱念阿房赋》);杜甫为文星典吏下凡,因佩刻有天诰之石入葱市,故文而不贵(《陈芳国》)等等。总其内容而言,《云仙散录》当然不可以作为信史,但所记往往不见于他书,故而还是具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


1楼2014-01-21 09:25回复
    【柳神九烈君】
      李固言未第前,行古柳下,闻有弹指声,固言问之,应曰:“吾柳神九烈君。已用柳汁染子衣矣,科第无疑。果得蓝袍,当以枣糕祠我。”固言许之。未儿,状元及第。(《三峰集》)


    3楼2014-01-21 09:37
    回复
      2025-08-02 06:06: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文星典吏】
        杜子美十余岁,梦人令采文于康水,觉而问人,此水在二十里外。乃往求之,见鹅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典吏。天使汝下谪,为唐世文章海,九云诰已降,可于豆垅下取。”甫依其言,果得一石,金字曰:“诗王本在陈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熟。声振扶桑享天福。”后因佩入葱市,归而飞火满室。有声曰:“邂逅吾秽,令汝文而不贵。”(《文览》)


      4楼2014-01-21 09:37
      收起回复
        【为梨花洗妆】
        洛阳梨花时,人多携酒其下,曰为梨花洗妆。或至买树。(《唐余录》)
        【笼桶衫柿油巾】
        杜甫在蜀,曰以七金,买黄儿米半篮,细子鱼一串,笼桶衫柿油巾皆蜀人奉养之粗者。(《浣花旅地志》)


        5楼2014-01-21 09:39
        回复
          【洛阳岁节】
            洛阳人家,正旦,造丝鸡、蜡燕、粉荔枝;正月十五曰,造火蛾儿,食玉梁糕;寒食,装万花舆,煮杨花粥;端午,术羹、艾酒,以花丝楼阁插鬓,赠遗辟瘟扇;乞巧,使蜘蛛结万字;造明星酒,装同心脍;重九,迎凉,脯羊肝饼,佩瘿木符;冬至,煎饧,彩珠,戴一阳巾;除夜,铜刀刻门,埋小儿砚,点水盆灯;腊曰,造脂花饣炎(音谈)。(《金门岁节》)


          6楼2014-01-21 09:45
          回复
            【搔首问青天】
            李白登华山落雁峰,曰:“此山最高,呼吸之气想通天帝座矣。恨不携谢惊人诗来,搔首问青天耳!”(《搔首集》)
            【清高门户】
            乐天语人曰:“吾已脱去利名枷锁,开清高门户,但莲龛子母丹,不知何时可成?”(《自庆传》)
            【午桥庄】
            裴令临终,告门人曰:“吾死无所系,但午桥庄松云岭未成,软碧池绣尾鱼未长,《汉书》未终篇,为可恨尔!”(《晋公遗语》)


            8楼2014-01-21 09:48
            收起回复
              【卷二】
              【田水声遇吾师丈人】
              渊明尝闻田水声,倚杖久听。叹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矣。”(《渊明别传》)


              9楼2014-01-21 10:04
              回复
                【迁官面长额有光气】
                郭汾阳每迁官,则面长二寸,额有光气,事已乃复。(《陇王书》)


                10楼2014-01-21 10:05
                收起回复
                  2025-08-02 06:00: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水松牌】
                    李白游慈恩寺,寺僧用水松牌刷以吴胶粉,捧乞新诗。白为题讫,僧献玄沙钵、绿英梅、檀香笔、格兰缣、紫琼霜。(《海墨微言》)


                  11楼2014-01-21 10:06
                  回复
                    【苦吟】
                      孟浩然眉毫(一作毛)尽落;裴佑袖手,衣袖至穿;王维至,走入醋瓮,皆苦吟者也。(《诗源指诀》)


                    12楼2014-01-21 10:11
                    收起回复
                      【换茶醒酒】
                      乐天方入关,刘禹锡正病酒。禹锡乃馈菊苗齑、芦菔鲊,换取乐天六班茶二囊以醒酒。(《蛮瓯志》)
                      【肠胃文章映日】
                      元稹为翰林承旨,朝退,行钟廊。时初日映九英梅隙,光射稹,有气勃勃然。百僚望之曰:“岂肠胃文章,映日可见乎!”(《常朝录》)


                      14楼2014-01-21 10:17
                      回复
                        【卷三】
                        【书北山移文】
                          乐天女金銮,十岁忽书北山移文,示家人。乐天方买终南紫石,欲刊文士传,遂辍以勒之。(《丰宁传》)


                        15楼2014-01-21 10:20
                        回复
                          【唾地成文】
                          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文笔襟喉》)
                          【菖蒲当拜此君】
                          王徽之以菖蒲映竹,曰:“菖蒲止以九节为贵,而此君面目耸然,正当再拜此君。而此君亦安得而不受之耶!”(《高士春秋》)


                          16楼2014-01-21 10:22
                          回复
                            【一诗辄洗其笔】
                            白傅每一诗,辄洗其笔。(《文览》)
                            【句中喜得鱼竹】
                            孟浩然一日周旋竹间,喜色可掬。又见网师得鱼,尤甚喜跃。友人问之,答云:“吾适得句,中有鱼竹二物,不知竹有几节、鱼有几鳞?疑致疏谬,今见二物,吾心乃释然矣。”(《玄山记》)


                            17楼2014-01-21 10:24
                            回复
                              2025-08-02 05:54: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惠一丝两丝】
                              杜甫寓蜀,每蚕熟,即与儿躬行而乞,曰:“如或相悯,惠我一丝两丝。”(《浣花旅地志》)


                              18楼2014-01-21 10: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