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起,山东省及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危山汉墓的几座陪葬坑进行发掘。首先发现的一号陪葬坑呈南北向,南北长9.5米,东西宽1.9米。经过初步清理, 在一号车马俑坑内发现170 多个陶俑,50 余匹陶马,4 辆陶马车,近百面盾牌。此外还发现有建鼓、璧、磐、珠等与鼓乐和礼制有关的陶质遗物。以下摘自危山汉墓一号陪葬坑发掘手记:
“在陪葬坑的南侧, 有4 个站立俑, 东西两侧,各有10 个站立的陶俑。这24 个立俑均面向骑兵队列;紧挨南侧立俑的是5 个骑俑, 各骑一匹带红色彩绘的马。第一排骑兵的后面是第一辆陶车, 陶车前有4 匹拉车的马, 上有白色的彩绘。陶车上有陶质车盖, 车盖背面有红色的彩绘, 在车厢内, 有一陶俑, 应该是乘车者或御者(赶马车的人)。由于车厢塌陷, 立俑移位而面向后。车的两侧是骑兵(下同)。在第一辆车的后面, 是两排骑兵。前一排骑俑的身体较大, 后一排骑俑形体相对较小。两排骑兵后是第二辆车, 车前有四匹彩绘成红色的马。车由车横、车扼、车辕、车厢、车轮等部分组成。车厢上有红色的彩绘, 内前侧有扶栏, 从车厢内构件看, 应有其他质料的车棚。第二辆车的后侧是一排骑兵。骑俑的形体相对较小。骑兵队列后是第三辆车。第三辆车由4 匹黑色的马拉车, 马身上有红色彩绘线条。车的形制与第二辆车大致相同。第四辆车是一辆双辕车, 拉车的是一匹带白色彩绘的马。车由车辕、车扼、车厢、车轮、车盖等构成。车厢上有红色的彩绘, 用细刻画双线在车厢画出方格网以表示车厢的结构。在第四辆车的后侧是一个建鼓。在建鼓的后面, 有一击鼓俑, 击鼓俑的右手后摆, 左手摆至胸前上, 造型生动, 神态逼真, 表现出击鼓状态。在击鼓俑的东侧, 发现两个璧和两个陶珠, 可能是表现珠联璧合的寓意。在这里还发现几个陶馨, 由此可见, 这一部分以鼓乐为主。击鼓俑的后侧是一排立俑, 由4 人组成。这四个陶俑较后面的兵俑形体高大些, 衣着也有不同。关于这四个陶俑的性质及作用, 还需在下一步的清理中弄清。这四个俑的后面是一个由10个陶俑组成的步兵方阵。这些步兵俑在陶俑中形体最小, 高大致在40 厘米以上。步兵俑的身前摆放着盾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