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汉服吧 关注:1,479贴子:6,932
  • 7回复贴,共1

[转载]明代南赣巡抚的设置与王阳明巡抚南赣对赣南的历史影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地址:blog.sina.com.cn/s/blog_43b915c20100py8t.html
作者:南野居主人


IP属地:广东1楼2014-02-04 11:20回复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少有兼具事功的文人士大夫,“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①]清代著名学者王士慎说: “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在明代一朝之中,王阳明是仅有的三个封侯的文人之一。其开创的以“致良知”思想为核心的心学更是更是在中国哲学史上影响深远。王阳明一生奔走南北,足迹可谓遍布全国各地,从少年时随父王华入居京城,到贵州龙场悟道,再到巡抚南赣,最后到客死南安舟中,其一生之成就赫然彪炳于史书。在王阳明一生的活动之中,其在南赣所建立的事功可以说是重要的,如果说在贵州龙场的悟道是其“成圣”之途最重要的一步的话,那么他在南赣出任巡抚时期的成就则奠定了他“成雄”的基础。


    IP属地:广东2楼2014-02-04 11:21
    回复
      2025-08-11 11:13: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三、
      综上,在明代初期以前,赣南在自然上是“地旷人稀”、“地大山深”的面貌,在文风上则给人以“落后,民多尚斗”的映象。而明代中期以来,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流民的迁徙高潮,其中闽粤及赣中的一部流民辗转来到了尚有生存空间的南赣地区。一方面,流民的到来加速了赣南地区的开发,原先生产落后的局面得以得到改变,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及更多流民的到来,逐渐开始与已经编入国家户籍的里甲之民产生了竞争,其中一部分流民便转为了盗贼,到弘治年间,赣南各地已经出现了“民”“盗”不分的局面。正是有鉴于此,明朝廷于弘治八年在赣南设立了南赣巡抚以对付当地的盗贼。正德十二年,王阳明巡抚南赣,迅速剿除了南赣所有盗贼,同时注意招抚并用,行十家牌法以防止“民” “盗”勾结,又立南赣乡约以教化百姓,并在当地立社学、兴修书院,促进了赣南文风的转变,到清代中叶,赣州已经变成了地方官心目中的“文物衣冠”之邦。可以说,王阳明巡抚南赣短短的两年时间,对赣南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明代中期以后,赣南各地都兴起了修建阳明祠的热潮,其中一些保存完好至今,这也许就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王阳明对当地影响的深远。[34]


      IP属地:广东5楼2014-02-04 11:24
      回复
        另特说明,彼时阳明先生驻扎于和平县(今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城),斯地人民感恩铭记,以先生之号为城镇命名,是为今日和平县城县政府所在地:阳明镇,和平县特产阳明纸,至今虽衰,但犹存焉


        IP属地:广东7楼2014-02-04 11:29
        回复
          原文各项,格式清晰明了,转至百度贴吧后被转换文字格式,繁体字也被修去,实为憾事。有兴趣者可复制帖名于百度搜索,一览原貌,不负作者编辑辛劳。


          IP属地:广东8楼2014-02-04 11:32
          回复
            好长。


            9楼2014-02-06 12:29
            回复
              好长……已阅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2-10 12:50
              回复
                王阳命在瑞金有过事迹。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2-26 22: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