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文化的基石
07.11.16
正如每一种树都有根系,每一条河都有源头,缅甸文化这座宫殿也有它自己的基石——孟族文化与骠族文化。
由于这两种文化都是从中国传入缅甸的,它们在传入缅甸之初的面貌也最能体现它们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一、 孟族文化:
早在距今4000年以前,孟族人便开始从中国的华南地区向缅甸迁徙。那时,中国的山东、河南和杭州湾一带盛行龙山文化,从居住地区和迁徙路线来看,孟族人大概是把带有杭州湾地区特色的龙山文化传入了缅甸。
龙山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农耕文化,这一点在孟族文化上也有体现。比如孟族初民的信仰就与农业密切相关,他们供奉土神、林神、雨神和风神等等,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此外,孟文化与龙山文化还存在许多其他的关联。比如,龙山文化时代,中国人开始学会夯土台而居,这与在高地据冢而居的孟族人十分相似。
并且,龙山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到父系社会,而这种迹象也能通过孟族人的一系列习俗体现出来。比如,孟族人有敬奉祖神的习惯,而享有祭祀祖神权力的本家只能由嫡长子世代相传。这都体现了父系氏族的特点。
与相对文气的孟族文化相比,骠族文化更为热情奔放一些。如果说孟族文化源于中原的农耕文化,那么,骠族文化的源头似乎更像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游牧文明。
二、 骠族文化:
骠族人在距今2000多年前从中国的黄河一带逐渐向西南迁徙,最后进入缅甸。那时,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的大石文化盛极一时。
大石文化传入东南亚的路线有两条:一是经印度进入,一是经四川。骠族人应该就是通过四川把大石文化带到了缅甸。
无论是经过印度还是经过四川,这条文化传播的起点都在中国的西藏附近。所以,骠族文化与西藏文化也存在着相同之处。比如:同样能歌善舞,同样具有高超的首饰打造工艺,同样奉行火葬制度等等。
因此,甚至可以说,我们可以从藏族人身上寻找已经消失已久的骠族人的影子。
当然,除了孟族文化和骠族文化,还有很多外来文化影响过缅甸。比如印度文化,它甚至改变了缅甸文化的整体面貌,包括孟族文化和骠族文化在内,都被它镀上了一层了带有浓重宗教色彩的光芒。
然而,我们却始终不能忽视初始的孟族文化与骠族文化,因为它们是缅甸文化整座宫殿的基石,而这座雄伟的宫殿只有在它们稳固的支撑下,才有条件接受外来文化带来的砖瓦,进而堆砌起现今这座巍峨的华厦。
07.11.16
正如每一种树都有根系,每一条河都有源头,缅甸文化这座宫殿也有它自己的基石——孟族文化与骠族文化。
由于这两种文化都是从中国传入缅甸的,它们在传入缅甸之初的面貌也最能体现它们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一、 孟族文化:
早在距今4000年以前,孟族人便开始从中国的华南地区向缅甸迁徙。那时,中国的山东、河南和杭州湾一带盛行龙山文化,从居住地区和迁徙路线来看,孟族人大概是把带有杭州湾地区特色的龙山文化传入了缅甸。
龙山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农耕文化,这一点在孟族文化上也有体现。比如孟族初民的信仰就与农业密切相关,他们供奉土神、林神、雨神和风神等等,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此外,孟文化与龙山文化还存在许多其他的关联。比如,龙山文化时代,中国人开始学会夯土台而居,这与在高地据冢而居的孟族人十分相似。
并且,龙山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到父系社会,而这种迹象也能通过孟族人的一系列习俗体现出来。比如,孟族人有敬奉祖神的习惯,而享有祭祀祖神权力的本家只能由嫡长子世代相传。这都体现了父系氏族的特点。
与相对文气的孟族文化相比,骠族文化更为热情奔放一些。如果说孟族文化源于中原的农耕文化,那么,骠族文化的源头似乎更像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游牧文明。
二、 骠族文化:
骠族人在距今2000多年前从中国的黄河一带逐渐向西南迁徙,最后进入缅甸。那时,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的大石文化盛极一时。
大石文化传入东南亚的路线有两条:一是经印度进入,一是经四川。骠族人应该就是通过四川把大石文化带到了缅甸。
无论是经过印度还是经过四川,这条文化传播的起点都在中国的西藏附近。所以,骠族文化与西藏文化也存在着相同之处。比如:同样能歌善舞,同样具有高超的首饰打造工艺,同样奉行火葬制度等等。
因此,甚至可以说,我们可以从藏族人身上寻找已经消失已久的骠族人的影子。
当然,除了孟族文化和骠族文化,还有很多外来文化影响过缅甸。比如印度文化,它甚至改变了缅甸文化的整体面貌,包括孟族文化和骠族文化在内,都被它镀上了一层了带有浓重宗教色彩的光芒。
然而,我们却始终不能忽视初始的孟族文化与骠族文化,因为它们是缅甸文化整座宫殿的基石,而这座雄伟的宫殿只有在它们稳固的支撑下,才有条件接受外来文化带来的砖瓦,进而堆砌起现今这座巍峨的华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