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并不需要随时随地吃东西,也不需要只要满足嘴欲什么都吃。人有别于动物,此为一大分界线。文明社会需要规范外在行为的审美,西方社会对外在的我与内在的我划分极清,能不外露的私我尽量不在公共场合显露,因为外在的我经过克制和装饰,而内在的我则是赤裸裸的。穷困潦倒的时候为了活命什么都吃、什么场合都吃,情有可原,可如今的中国却是因吃喝有余而满大街飘着煎、炸、熏、烤的食味。我走在国内的街上,时常有一种城市变成了私家厨房的感觉,人不分场合、不分钟点、不顾仪态地什么都吃,年轻人尤其如此,因为满街诱惑。再看一些电视节目也不例外,热衷于介绍各种稀奇古怪的吃食和吃客,大快朵颐之下,无论是采访者还是受访者,无人考虑在镜头前的吃相。曾经的中国大城市,并没有随处可见的鸭脖鸡爪麻辣烫,销售行为在专门的市井坊陌,瓜子更不会嗑到大街和店铺里。最令人惊异的,是奢侈品店里嗑瓜子、啃零食,而卖的是标价动辄几十上百万的宝石、红木!我某天走过一个陈设豪华的家具店,从价格看是地道的奢侈品店,只见两位女店员(也可能就是私人老板)坐在门口标价十几万的桌椅上大嗑瓜子,一地垃圾。毫无内外、公私意识的二人,一点也未想到奢侈不仅仅是高高的标价,还须优雅和尊贵去衬托,才能自圆其说,否则就是人贱物亦贱。